第51节:第二次改革(5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造成投资过度。抑制投资过热是中央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实践证明,在抑制投资过度中,困难相当大。为什么?重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关于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措施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实际行为之间不一致,甚至存在某些冲突。从2003年到2005年,我国的投资总规模翻了一番,年平均增长率在25%以上,投资反弹的压力相当大。在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下,想控制投资,想解决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投资冲动过大之间的矛盾是十分困难的。

 第51节:第二次改革(51)
  (2)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的第二产业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服务业的比例明显过低。服务业的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60%左右,而我国长期徘徊在35%~40%左右。另外,我国目前第二产业的增长率85%以上是由重化工业提供的,也就是说,我国第二产业的高比例是建立在重化工业过快增长的基础上。

  (3)形成高增长、低就业的格局。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下,要解决充分就业问题比较困难,只能形成高增长、低就业的格局。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就业增长率却总体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见图5.1)。

  图5.1 1980~2008年间就业增长率的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中国统计摘要2009》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4)能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能源消耗超前增长,而且增长的势头逐步增强。另一方面,资源对外依存度在逐步加大,资源消费超前增长。在国际市场,只要是中国需要进口的产品,那么,这种产品必然会提价。原因就是我们国家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加大,相应地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会增大。

  (5)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常常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基础上,必然造成环境生态的恶化。有人说,“中国开始进入了污水时代”。这个概括未必准确,但它说明水污染引起的水危机可能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政府转型的基本要求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政府转型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彻底改变政企不分的体制,政府不应当也不需要继续扮演经济建设主体的角色;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干预和政府作用必须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不放弃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1)改革行政主导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体制。改革行政主导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环境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税改革,对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有效价格体系,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2)强化政府经济性公共服务,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除行政垄断,营造良好的竞争秩序和竞争环境,对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竞争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3)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打破城乡分割的行政体制障碍,加大新型城市化建设投资力度,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对扩大投资需求具有明显带动效应:一是带动生产性投资,为转入城市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二是带动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三是带动房地产投资,以满足城市人口的居住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有研究成果表明王建:“加快城市化是下一轮宏观刺激的方向”,《华夏时报》,2009年4月19日。,2003~2008年,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大约会带来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如果从2011年开始,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每年将有近1400万农村居民成为市民,每年创造7万亿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4)强化政府在新兴产业中的引导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应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减少政府在竞争性领域投资,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项目支持,既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国家信息中心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未来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10年新能源投资或逾3万亿”,《中国证券报》,2009年7月2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8900.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51节:第二次改革(51)》为网友好男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