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中,我国首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昨天正式出台,这是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后,出台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发展政策。
之所以要制定这样一个产业政策,是因为当前钢铁行业发展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现象,如投资过热、布局不合理、局部地区重复建设、产品结构落后、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由此引发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全面紧张,原料紧张、资源透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已一一凸现,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
在经济波动和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我国钢铁工业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涨落起伏。在这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钢铁工业如何发展,对钢铁工业本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是一个重大课题。
从以往的调控手段看,简单的限制并不能解决问题。中国钢铁行业从2000年限产以来,不但没有限住,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发展得要快,而且在快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纵观此次钢铁新政,其核心是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并重。政策导向直指中国钢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老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落后、地域布局不合理、技术水平低等。其目标是及时调整战略布局,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提高钢铁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使中国从钢铁大国真正成为世界钢铁强国。
业内人士评析,这个产业政策,是一个刚性较强、可操作性相对也较强的产业发展方向标。在调控手段上,更加强调了对行业发展的干预从行政手段向市场手段的转换,更加注重市场准入制度和税收的高低来引导钢铁产业投资。比如说在严格市场准入方面,就体现“刚性”,这些刚性的措施将促使钢铁业的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一方面,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扶优汰劣。如鼓励增加板管等高附加值短缺钢材的供给能力,限制发展能力已经过剩、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长线等品种。另一方面,加强市场信息引导,引导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方向。
钢铁产品结构的调整,不再通过行政命令,而是通过市场准入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将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一是通过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等一系列规范约束,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置于一个相对有序的环境之中,尽可能避免钢铁业盲目投资所造成的产能过剩及资源浪费。二是促使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不仅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钢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对中国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实现质的变化起到催化作用。三是产业政策出台对中国钢铁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既是中国钢铁业发展的福音,也是世界钢铁业的福音。从国内市场看,一旦过多的产能释放不利于钢材市场的平稳发展,也会对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形成影响;从国际上看,由于中国钢铁业目前已经显示出了较发达国家钢铁业比较明显的竞争潜力,并且这种竞争力仍然在快速增长。钢铁产业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国际社会减缓对中国钢铁业的担忧。
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将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过去“是个钢厂就赚钱”的好日子结束了。随着《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之后,钢铁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将开始增多。专家预计,新政策出台意味着国家将加大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钢铁企业重组力度,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在政策推动下的市场化并购有望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