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做最好的中文搜索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他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校期间,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他加盟世界最热门的公司,给年轻人写下励志的信件进而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写就畅销书《做最好的自己》体现了他的状态;

  他在争议中加入谷歌,在现实甚至莫须有的压力之下保持最好的情商,成为超级经理人,努力做最好的中文搜索。

  精彩履历

  给自己压力,总好过给员工压力。

  当那些谣言出来的时候,其实我也从未示弱。

  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不是一句空虚的口号,它给我带来成就感。

  不能说在西方已有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就应该全部被推翻。

  让团队忘记明星产品、忘记广告,只记得搜索质量,才会改变。

  如果在中国无法经营,至少会保障已经雇佣的员工的工作。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质疑?也许我过去的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这个形象就意味着你是一个不能犯错的人,因此,但凡有一点点的异常的信息都很容易被夸大。

  接手谷歌

  从争议中开始

  我似乎是最懂得‘熬’的学问。

  李开复离开微软来到谷歌立即引起了两大科技巨头间声势浩大的诉讼案,那些已经令人身心疲惫的对簿公堂,也令谷歌中国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为一家低调发展的公司;

  让我们给出一张表:

  方向是什么?先做产品、先上广告还是先只顾“改善搜索”,为长期负责,那么短期的业绩如何解决?如何度过煎熬?

  谷歌中国是什么?总部的文化都是对的吗?本地化有多重要?谷歌中国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吗?

  还有,刚刚招聘来的员工英语要说得多流畅,他们不喜欢自由,就是喜欢被管,这怎么办?

  在这一切争议的面前,业界看到了一个温和的、自控的、学者式的李开复,无论是对待对手还是公司内部管理,他都像老师一样的有耐心,“似乎是最懂得‘熬’的学问”。这是不是对待争议局面的最好态度?反正李开复就是这样做的。

  商务狂人

  每天处理千封邮件

  如果你想要成就感,工作压力就不得不承受。

  一位谷歌员工这样形容李开复最出格的形象:当时他刚连续飞了40多个小时也没有休息,头发乱乱的,胡子也来不及刮,几乎让人认不出来。而随后的变化更让她惊讶,当李开复在房间里稍事休整,出来时竟又变回西装革履的标准状态,精神焕发地说,“走吧,我们去活动现场。”

  就在上个星期,李开复刚刚结束在5个城市14所高校的演讲,但这还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实际上,李开复更常规的工作是,他每天都要处理至少1000封邮件。

  “你要这样,先扫一眼标题,把这些邮件迅速分类,第一类是不用看的,第二类也许匆匆扫一眼但不用理会,第三类需要仔细看,第四类是……”李开复突然抬头问,“你想问的不是具体方法吧?”

  要想了解一个人面对压力时的心理状态,也许最直接的方式是了解他的职业目标,这种目标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疲惫时保持精神状态的强心剂。“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不是一句空虚的口号,它给我带来成就感。”李开复说。他最初觉得教书育人可以扩大影响力,所以就去做了老师,可后来又发现,学术论文和实际成果之间仍然存在很大距离,所以又进了企业,“如果你想要获取成就感,那么这些工作压力就成了不得不承受的事情。”

  与总部价值观保持一致

  在公众面前的所有高调表态其实都是结果,当今年谷歌CEO施密特访华的时候,他给李开复的工作打了90分,这也是结果之一,其背后的原因是李开复得到了总部的信任,并且能够让总部放权。他是如何做到的?

  用户感受第一——最优力量支持

  李开复所认可的第一个重要因素是人际沟通。“我和Eric施密特认识很久了。”李开复说,“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他在SUN公司,我们曾合作进行开发,对抗微软。”而这个经历无疑给双方的信任加分不少。

  第二条是面试铁律,“我在面试时就谈到了放权,我向总部详细描述了中国市场和美国的不同,有放权的必要性。”李开复说。而最后的结果是总部同意了他的要求,施密特访华时表示,“对于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我们要有五千年的耐心。”

  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总部之所以愿意对谷歌市场付出信任,是因为李开复执掌下的谷歌中国和总部的价值观保持绝对的一致性,他也坚持,所有的广告收益和商业模式都是“很后面”的问题,“用户的感受必须放在第一位,用最优先的力量去支持。”

 强调“美国化”——学会骂老板

  当所有跨国公司都在想着经营上的“本地化”,李开复却提起了研发风气的“美国化”,“很有意思,中国的程序员喜欢领导者给出明确的指派,做事很有效率,而美国的程序员更自由,他们虽然骂老板,但总有着稀奇古怪的创意。”

  李开复决定增加公司内部的“创意气氛”,当然,这也符合谷歌总部一向存在的传统——20%的自由时间。这种传统允许程序员用自己20%的工作时间,去开发自己喜爱的任何产品,而部门经理们必须给予支持。

  听上去这绝对是自由和创意风气的良好典范,但在中国,推行“20%”计划却遇到了大麻烦,“程序员们害怕。”李开复说,“他们担心领导责罚自己分心,根本就不敢试。”

  最有效的一次,李开复请来了偶像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也就是在《商业周刊》上让谷歌声名大振的“云计算”创始人,据一位程序员回忆说,这位28岁的年轻人在谷歌中国召集开会时,会议室里黑压压地坐满了人,而主讲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请问在座哪些不是程序员,是经理?”于是以李开复为代表的管理者们都举起了手,而克里斯托夫接下来却笑嘻嘻地说,“经理们都可以出去了。”

  接下来,20%的创意时间在谷歌中国开始推行。

  面对质疑 自控但从未示弱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不心虚,因为从未真正有过离职的打算。

  回想起自己面对的那场离职拉锯战,李开复叹了口气,评价说,“当时我在风暴眼上,那是两家巨无霸式的公司,他们都毫不示弱,全都要争着发出声音。”而针对加入谷歌后一次次的离职传闻,他也只是表示:“网上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其扩散速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对李开复影响最大的一次中伤是“逃税事件”,传闻说这位超级经理人漏缴了个人所得税,这个谣言出现在今年3月,但直到上周他拿到北京市的“荣誉纳税人证书”才被完全澄清。“就是这个证书啊!”李开复打开写有“荣誉证书”的红色封面,对这个迟来的表彰充满感激。

  谈到这一场完完全全的误解,李开复没有指责别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质疑?也许我过去的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这个形象就意味着你是一个不能犯错的人,因此,但凡有一点点异常的信息都很容易被夸大。”

  可是在李开复身边的朋友们看来,这些彬彬有礼的自控,有时应该变成更加强硬的表态,“其实在那些谣言出来的时候,我也从未示弱。”李开复说,“可是不可能别人一攻击你就反击,那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不心虚,因为从未真正有过离职的打算。”

  一切暂停 只专注做搜索

  我让团队忘记明星产品、忘记广告,只记得搜索质量。

  三年之后的一个周四下午,谷歌中国骄傲地展示着网页搜索、地图搜索和移动搜索的所有新成果,这个会议让李开复异常兴奋,本来作为嘉宾的他却喧宾夺主地做了长时间的开场白,“我在三年前做了最重要的决定,”李开复说,“我让团队忘记明星产品、忘记广告,只记得搜索质量,哪怕总是有人不厌其烦地问我,谷歌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赚钱?”

  第一个方向性的难题就在谷歌掀起了无数场讨论,包括李开复、周韶宁、王怀南等谷歌中国高层,对此问题的态度并不一致。“当时有好几个方向。”李开复说,“有人说做个炫目的产品吧,你知道总部有Google Earth这样精致的地图产品,它对品牌知名度的带动全世界有目共睹。”还有一个方向是赶快上新的广告系统,这个决定也许会加快谷歌中国的收入增长,面对总部很快地扬眉吐气。新奇的设想层出不穷,当时谷歌刚刚收购了一家从事插播广告业务的公司,有人提出,应该把这项业务引入到中国来。

  但李开复最后选择的是最熬人的一条路,他决定只做搜索,而且他做得很坚决,20个工程师,“一个都不能分给广告业务,一个都不能分心做产品。”所谓“提高搜索质量”要解决的问题很琐碎,比如断网的次数,比如详细比较盲测的结果和各类点击数据,“所谓提升流量都是后来的事情。”

  用户流失最漫长的一年

  我们的产品质量改善很多,但用户不见得注意到,他们在流失。

  谷歌中国的第一年,被《环球企业家》杂志用“最长的一年”来形容,李开复在回忆2006年时说:“很兴奋的是,搜索质量每周都能明显改善。”

  但那和用户流量是两码事,映衬着这漫长一年的是一些并不好看的商业数据,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2006年年底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年初的三分之二,“我们的产品质量改善很多,但用户不见得注意到,他们在流失。”

  与市场占有率危机同时爆发的,还有Google的断网问题,Google.CN的合法性问题,记者们在问,谷歌的服务器什么时候能搬来中国,谷歌什么时候能拿到ICP证件。随时都背负着“退出中国”的质疑,李开复如此应对:服务器和许可证的问题要解决,但放在首要位置的仍然是搜索质量。在三年内的多数采访中,他不谈占有率,不谈商业化,只谈招聘了多少大学生,或者谈工程师们改了哪些搜索细节,这甚至让记者们觉得无趣起来。

  李开复一直在等,等当初的决定给一个正确的结果。到2007年年初的时候,在一些论坛上终于可以重新听到谈论谷歌搜索的“好话”,“最早回来的是谷歌的粉丝”,后来,谷歌通过跟新浪的合作,把这些好评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商业逻辑 坚持总部走过的路

  不能说已有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就应该全部被推翻。

  2007年之后,谷歌的流量明显上升,而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当工程师的数量从20人上升到100人的时候,谷歌开始在产品线上做多种尝试,比如鼓励工程师用20%的工作时间随意开发喜欢的产品。

  去年春节下大雪的时候,一些网友开始使用谷歌春运交通图查询火车到站情况。今年暑假的时候,清华毕业的学生会来到东门外谷歌公司的大标志前穿着学士袍留影,毫不掩饰对这个品牌的仰慕。这时,谷歌中国已经拥有600名员工,它和百度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25比65,对谷歌而言,比2006年涨了一倍。

 “回想当初的决定,也是因为坚持总部走过的路。”在人们总是强调“中国市场特色”的时候,李开复却仔细研究“谷歌特色”的道理,“不能说已有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就应该全部被推翻。”李开复说,“比如公司们总是宣讲,要做到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的平衡,可是对谷歌来说,我们没有这种平衡,我们随时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它高于股东,高于广告客户。”当然这种坚持很可能造成短期内收入增长缓慢,“可是本来就应该先有产品,再有收入,这是谷歌的逻辑,也是更持久的商业逻辑。”

 李开复:做最好的中文搜索

  记者手记 做最好的自己

  采访那天,李开复刚刚被北京市地税局评为“荣誉纳税人”,红色的证书被他带着在公司里四处游走,走过印有各式“Google”标志的大办公区,走过员工们四散落座的沙发区,又走进会议室,似乎急于向所有人展示,却又小心控制着没有声张。

  可谁都能看出他是真的开心,员工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家微笑着迎接老板有一点出格的兴奋,有一种委屈终被澄清的如释重负。毕竟,网络上关于李开复逃税的谣言铺天盖地,在很长时间困扰着他的生活。

  自进入谷歌以后,李开复职业生涯中最备受质疑的时期就到来了,这些质疑包括:谷歌流量难以回升、谷歌将拿不到ICP证、谷歌将退出中国、李开复将离职,最后一次,谣言出格地针对李开复个人,认为他没有尽到纳税的义务。

  “一个职业经理人可以承受多少针对公司甚至是个人的指责,哪怕他得到了总部的绝对信任?”

  “这么尖锐的问题啊!”李开复笑着说,“给自己压力,总好过给员工压力吧。”他举出来自谷歌总部的例子,在2006年,当谷歌面临最严重的牌照危机时,创始人之一的谢尔盖·布林曾对李开复说过最坏的情况,“如果在中国无法经营,至少会保障已经雇用的员工的工作。”李开复认为这在员工心里会是一个温暖的答案,而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随时提供这种信心上的支持,有必要时强硬地抵抗个人的情绪低落。

  这同时也是一个困难的决定,它意味着,首先,李开复必须保持着惊人的工作能力,比如每天处理将近1000封邮件,与研发、市场、销售人员开各种大小会议,偶尔还要兼职人力资源经理,让程序员们自由地骂老板;此外,李开复还必须保持永远温和自控的形象,因为这对公司团队情绪异常重要。

  光有聪明的头脑不足以做到这所有一切,虽然李开复博士早已为我们诠释了他的聪明,他进了最好的大学,钻研最尖端的学科,加盟最热门的公司,给年轻人写下励志的信件进而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但这些经历无论多耀眼,从理论上讲却都可以被复制。只有情绪的自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现实甚至莫须有的压力之下保持最好的情商状态,这实在太难,但要成为超卓的经理人,却又是必修课之一。

  或者还是用他那本畅销书的名字做总结吧,做超级经理人,《做最好的自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8384.html

更多阅读

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09电子商务一班罗丽芬09251103132前段时间我读了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感触良多,明白了做人要做对世界有贡献的人,要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开复的个人经历和品格魅力让我爱上

李开复:看不见的“创新”塑造中国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李开复  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真的可以轻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吗?我们需要冷静分析。 数一数中国制造,没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

李开复:微软无处不在的白板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文/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那段时间,凡是到微软研究院来参观的客人,都会忍不住感叹:“这里怎么有那么多写字的白板?”有的客人坐在我们的休息室里,会惊讶地发现,就连手边的茶几都能“写字”。  白板

李开复: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李开复: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   要有勇气,去挑战那些认为不能被改变的事;   要有肚量,去接受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   要有智慧,可以分辨哪些是可以挑战,哪些是需要去接受的事实。      李开复,GOOGLE全球副总裁

声明:《李开复:做最好的中文搜索》为网友蓝翔老司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