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掌门潘慰:我是怎么做到90亿的(二)



 11年间,不少曾经声音洪亮的快餐连锁已声嘶力竭、不支倒下,但这个女人领导的拉面店却越开越多,并打破了餐饮企业难上市的僵局。

  这个拉面的女掌门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对自己的成功心得描述得非常简单:"想到了就做喽!"话简单,意深长。

  卖货的联姻买货的

  眼前的潘慰,套装得体,语调低缓,文雅的谈吐中透出一丝干练,标准的职业女性形象。

  "我没有读过大学啊",潘慰坦然地自我介绍。看记者如此惊讶,她又补充了一句:"但我很小就出来做事,社会经验比较多,想到马上就做了。"

  潘慰的父母是解放后从香港来到内地的爱国人士。潘慰出生在山西省。直到1988年,在内地读完高中后,潘慰才跟随返港的父母回到香港。此后,她一直在香港半工半读,学过财务、英语,但从没有上过正规大学。

  半工半读期间,潘慰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售卖食品的贸易行做财务。因为对内地比较熟悉,老板经常派她去内地做贸易。但三个月后,潘慰就辞掉了这份工作,因为她决定做自己的企业。那年,她不过20出头。

  之后,潘慰开始做自己的食品贸易。她在内地走南闯北,甚至下到各地农村购买各种土特产、粮油食品、海产品,再卖给出口商。这段经历,不仅为她将来在内地的拉面事业奠定了基础,也给她带来美好姻缘。

  "我是卖货的,他是买货的。"说起自己和先生的结识,潘慰笑了起来:"他很独立,也喜欢我这样独立的女人。"潘慰的先生同样从事食品贸易,并且家族在美国同业内数一数二。这段婚姻,也助推了潘慰在食品业的发展。

 

  吃遍世界找美食项目

  从事10年食品贸易后,潘慰逐渐感到困惑。食品行业竞争大,作为供应商,她经常被赊账,有时一赊就是半年。潘慰因此希望找到一个拥有大量现金流的行业。此后她先后去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考察。那段时间,她经常在世界各地"下馆子",品尝各地美食寻找项目。在日本一个偶然的机会,潘慰吃到了味千拉面。

  "那时我感觉从未吃过如此好吃的拉面,特别是骨头浓汤,喝了还想喝。"那时香港与内地的快餐业都比较落后,除了洋快餐几乎没有干净舒适的用餐环境。潘慰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个生意有得做。

  味千拉面是日本九州的一个拉面品牌。当时,想做味千中国代理的不止潘慰一家。但潘慰多年的食品行业从业经验和内地已有的人员、厂房、设备,使她具有竞争优势。在考察了潘慰位于深圳的工厂后,日本味千拉面的崇光社长对她说:"我对你很有信心。"终于,潘慰取得味千拉面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

 起初,潘慰从味千拉面的加工和调料贸易做起。但受政策大环境影响,出口到日本的生意屡遭挫折。终于潘慰决定开设门店。1996年,味千拉面第一家店在香港开业,生意火爆,当月便实现赢利。

  随后,潘慰又将目光投向自己生活和工作过多年、市场更为广阔的内地。由于当时看起来感觉在内地市场的发展有些不确定因素,因此潘慰做出了一个特别决定。

  推着大篷车卖拉面

  1997年春节,天气寒冷,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在深圳世界之窗公园内,停放着两辆中型货车大小的大篷车,这便是潘慰的投石问路之计---推车叫卖。

  "我给你画一下那辆车,你就知道什么样子了。"回忆起往事,一直非常沉稳的潘慰突然兴奋起来。她拿起圆珠笔,在纸上飞快勾勒出10年前那辆大篷车的轮廓:"这里有煮面机、架子、柜子,下面有轮子可以推;我们一组6个人,现煮现卖,卖得特别好,排队的顾客起码有30个人!"说起这些,这位拉面女掌门滔滔不绝,眼睛中闪动着跳跃的光芒。

  潘慰的大篷车早出晚归,总共在世界之窗卖了8天拉面。尽管价格达到15元一碗,但仍受到顾客的极大欢迎,8天下来,流水达到20多万元。负责配菜的潘慰因为不停用筷子夹菜,手指关节全都磨起了泡。

  "顾客在冷天里买到热乎乎的面条,端着碗蹲在路边就吃,都吃得特别香。"说到这里,潘慰开怀大笑。而这15元一碗的面条,便是如今味千拉面连锁店内的最经典品种---骨汤拉面的前身。

  "市场调研"大获成功,潘慰坚定了在内地开设门店的信心。1997年,味千拉面内地首家店---深圳华强北路店开业,同样也在当月实现了赢利。此后,味千在内地步入平稳发展阶段,门店数量快速扩张。

  2003年,潘慰又创立领先食品(上海)发展有限公司,以生产袋装"味千"品牌拉面为主,并为"味千拉面"各门店加工面条、半成品原料。到2006年,"味千"品牌袋包装面在全国已有60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23个省、直辖市100多个主要城市,并出口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目前,潘慰又着手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几个品牌:日式炭烧连锁---味牛,日式甜品---麻布十番。从10年前那一碗15元的拉面开始,味千正在朝一个多品牌餐饮经营平台发展。

 

  女老板巡店翻垃圾桶

  10年之后潘慰的拉面事业取得了成功,但10年之后她依然平实朴素。"潘总细心、不摆架子。"味千员工们这样评价潘慰。

  潘慰保持至今的一大习惯就是下班后到处巡店。味千(中国)市场部经理蔡忠伟介绍了老板巡店的流程:通常潘慰会先来到递菜窗口,试试面碗的温度;接着来到后厨,打开垃圾桶看看,有时还会用工具翻一翻。

  这样做的目的,是看原材料有没有浪费;其次,潘慰还可以观察顾客剩下的是面多还是汤多,以改进口味。接下来,潘慰会看看各个角落有没有油污和灰尘。"她虽然穿的都是高级套装,但要是看见角落不干净,就会自己拿抹布蹲下去擦。"蔡忠伟说。最后,潘慰还要检查一下店门口,看为顾客准备的等候椅、应急伞是否充足。

  在味千拉面淮海路店后厨墙壁上,贴着一张9月份的"员工食谱".这张食谱显示,从周一到周日,该店每天两顿员工餐各提供一荤一素一汤,且餐餐更换花样。在补充说明上还特别标明,员工每顿饭配有一个饭后苹果。这张食谱每月都会更换,这也是潘慰巡店的结果。

  一位味千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一次巡店时,潘慰无意中看见员工们的工作餐非常简单,"她当时就说,怎么能给员工吃这种东西呢,马上换菜!"这位工作人员感慨万分:"我看见当时她的眼睛里都有泪光。"从此,潘慰制定了新的制度,严格制定了员工餐的标准和花样。

  因为这位女老板的感性,味千员工对企业的忠实度非常高。公司很多人都是追随潘慰从创业到现在,从门店基层员工一直干到中层干部。

  按股价计算,截至上周五(9月7日),味千中国市值已接近90亿港元,潘慰占公司股份超过51%,身家接近50亿港元。但这位拉面女掌门对此并不以为然:"那都是纸上富贵,我上市并不是为了圈钱。"潘慰说:"上市后,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都绑在一起,业绩增长和对股东的回报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现在,潘慰还是经常去公司楼下的一家味千拉面吃饭。她像普通顾客一样排队,也像他们一样照单付钱。(京华时报)

  人·财·榜问卷

  1.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才能是什么?

  善于发挥自己的EQ.

  2. 小时候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明天我会是什么样子。

  3. 你觉得什么类型的人在经济上一定能成功?

  敢于挑战自我,并永不放弃。

  4. 最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

  良好的团队氛围。

  5. 最欣赏什么样的员工?

  急公司之所急,想公司之所想。

  6. 会开除什么样的员工?

  不利于团队合作的员工。

  7.您希望员工如何看待你?

  能够听取员工意见,大度且睿智的老板。

  8.管理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转型过程中的突破。

  9. 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多少?

  半工作半生活。

  10.每年的个人收入是多少?

  这我还真没计算过。

  11.每年可以支配的资金额度为多少?

  也没算过。

  12. 是否准备创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

 味千掌门潘慰:我是怎么做到90亿的(二)

  如果有机会当然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8337.html

更多阅读

味千拉面潘慰:一碗拉面做到90亿的奇女子

一位学历、智商并不高的女子,是如何把一碗普普通通的拉面做到90亿的呢?这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到底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国香港女人,却在内地取得事业的辉煌。她把日本餐饮连锁品牌“味千拉面”引入中国,至今已在全国

我是怎么开理疗馆的精髓 中医理疗馆

我是怎么开理疗馆的【精髓】本人从小的时候就特别淘气,经常带着小伙伴们爬树,抓鸟,摸鱼,也打架,所以经常身上时带伤的,我们村的医生说从没看到我身上时混论的,不是这伤就是那伤,曾经有几次摔倒后突然关节就不会动了,这时候我父亲就把我送到本

味千拉面潘慰:一碗拉面做到90亿

面”引入中国,至今已在全国开设167家门店。今年,她创办的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在制造90亿创富神话的同时,也打破内地连锁餐饮企业从未在境外上市的僵局。   拉面里的偶然和必然平心而论,一家年销售额不到10亿元的

潘石屹:我是中国改革开放脱贫的榜样

“我是中国改革开放脱贫的榜样,很难找到在改革开放中受益这么大的个人或者家庭,我从心里特别感激改革开放。”潘石屹对记者说,眼里盈满笑意。  谈起个人住房经历,这位“再没愁过住房,房子越住越大、越住越多”的大房产商恐怕没有代表

味千中国总裁潘慰:团队合作是关键

 潘慰,中国340家味千拉面馆背后的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在中国食品业和餐饮业几十年来喧嚣翻腾的发展过程中塑造起她的管理理念。2007年3月,她的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

声明:《味千掌门潘慰:我是怎么做到90亿的(二)》为网友陪你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