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最具声望的主题公园的环伺下,香港海洋公园何以能够不断找到新奇的娱乐方式
2003年,SARS恐慌刚刚在香港消弭不久,53岁的盛智文(Allan Zeman)接到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的电话。对这位在香港政商界相当“吃得开”的人物来说,接到特首致电并不奇怪。通常,他有求必应。
但这次,盛却颇感为难。迪士尼乐园已在香港破土动工,亏损多年的海洋公园面临两种选择:闭门谢客,或搬迁。“我们需要你的帮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董建华对盛智文说。“可我对主题公园一窍不通。”盛如是回答。不过,董在此后追加5次电话,盛智文终于决定实地考察,之后给出确切答复。“他是我的朋友,我要给他点面子,哈哈。”时隔五年,盛对《环球企业家》回忆说。
这位消瘦、表情生动的犹太人始终保持高调的行事风格,言语亦庄亦谐。在同意出任海洋公园主席之后,更有非常规之举:盛从不忌惮饰演各种角色,从老鼠、水母到僵尸,不一而足,海洋公园的假日活动宣称甚至成为他的个人秀。“鬼点子很多,公关技巧过人”,和他打过交道的香港媒体如是评价。
在颇具商界明星风范的盛智文治下,这家拥有30年历史的香港本土主题公园终于扭亏为盈。2007-2008财年,其入园人数由2000财年的200万上涨至500万,园内及门票收益达到2.426亿港元和6.819亿港元,分别同比增长7%、10%.尤其是,当年整个香港都认为海洋公园终将颓败于迪士尼的强大威慑力,海洋公园内部曾因此被失业的恐惧所钳制。但现在,这一竞争预言却发生了戏剧性逆转。在权威机构美国主题公园协会(TEA)联同美国行业经济研究会(ERA)发布的2008年度全球主题公园入场人次排名榜上,海洋公园位列第16名,首次超过同城的迪士尼乐园。
不过,在香港这个拥有成熟明星制度、坊间传闻高度集中的城市,极高的曝光率并未给他带来负面新闻,相反,好名声有口皆碑。
事实上,盛智文具有某种难以琢磨的多面性。一方面,他性格外向、善于自我表现,想象力极为活跃,但在内心里,盛并不是个喜欢刺激,勇于冒险的人,甚至,有点保守。“每样东西都在高处的时候,是很危险的。高处是有限的,而下跌是无限的,在那些时候,我总是很保守。”盛智文说。因而,不难理解,面对董建华“三顾茅庐”式的邀请,盛的第一个决定是即刻进行实地考察。
而与此同时,盛智文还拥有那种精明商人的特质:对恶劣环境中的潜在机会时刻保持机警。
当盛智文第一次踏进海洋公园,他见到正在剥落的墙皮和神情沮丧的前任CEO.但在缆车上,盛马上被水天一色的海景所征服:为何如此顶级景致,但门可罗雀?那位美国CEO无奈表示,他们没有钱,而且,经营主题公园比他们想象得要困难。眼下,海洋公园很可能从山上迁移到平地。
盛几乎未经思索的第一反应是:大自然给了无可替代的景色,如果被迫搬到山下,那么,海洋公园与迪士尼有什么区别?他主动拨通了董建华的手机:“听着!你不能把公园从这里搬走,一定要保留这个公园。”
“是的,我有商业感觉,过去40年来我都是一个商人。”盛智文说。自19岁到香港闯荡,盛不断缔造商业传奇。自创的成衣公司于2001年以22亿港元卖给利丰集团,1980年代,盛开设“加利福尼亚”西餐厅,这是香港最重要的娱乐休闲地段“兰桂坊”的前身。目前,盛拥有兰桂坊物业的7成资产。在这一过程中,盛智文的商业本能得到经验锤炼。同时,其个人履历与香港这座城市相互交融,其多面性格已超越单纯的商业层面,而得到不断挖掘。
2008年11月,盛智文的加拿大籍改为中国籍后,据外界猜测,盛很有可能会成为改组后的香港行政会议一员。盛智文似乎有种来者不拒的包容力,商业与政治、西方与中国、激进与保守、想象与实干……在他的世界里圆融相通。
很难确定是哪种力量最有助于盛智文将海洋公园的运营带入正轨,但可以肯定的是,海洋公园的重生源自盛对其商业潜力的洞悉,“意识到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竞争力,我坐了下来。”
万事皆有可能
经营主题公园并获得成功相当不易。作为高投资,高风险的的旅游投资项目,主题公园通常遵循7:2:1定律,即7成亏损2成保本1成盈利。
就在盛智文履任前4年间,海洋公园曾深陷行业魔咒,1999年亏损高达800万港币。正在刚刚恢复增长之际,恰逢SARS入侵,海洋公园再度面临窘境。香港市民对这家滞后于时代的老公园望而生厌。
盛智文可谓临危受命。但考虑到对主题公园的无知,要使这家濒临瘫痪的公园重新运转起来,究竟该从何入手?
好在,盛智文不大纠缠于这些现实困难,他懂得在何种时机忽略行业界限,直指本源。“从根本上来说,商业都是相似的,产品、成本、盈利……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盛智文说,“我学东西很快。”
入驻海洋公园后,盛首先迅速找来曾在西班牙建立华纳兄弟影城的苗乐文(Tom Mehrmann)出任新CEO,并着手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领导团队。接下来,以前任主席的工作为基础,新团队更进一步探索主题公园的成熟运营方式。
但马上,他们发现,在长期的低迷之中,海洋公园的员工已经变得意志消沉。在本刊对盛智文和海洋公园现任销售及市场运行总监贝宝华(Paul Pei)的采访中,他们均提到员工状态的重要性。“当公园运营不好的时候,你就会在员工中发现很多毫无生气的脸。”贝宝华说。盛智文则交相呼应地认为:“而只有快乐的员工,才可能诞生快乐的游客。”的确,对这个行业来说,员工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游客对公园的印象与体验。在全球最具品牌影响力的迪士尼乐园内,员工从上班第一天起,便会被不停灌输如下理念:带给客人快乐是无上的责任与荣耀。
事实上,当员工们得知“兰桂坊之父”盛智文即将执掌海洋公园时,已深受鼓舞。无论在香港政坛还是商界,盛智文均拥有广泛人脉与资源。“政府和其他企业家都非常相信他,这些对于海洋公园的发展很有帮助。”一位市场部员工告诉《环球企业家》。
恢复员工的信心,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成为盛智文及其团队复兴海洋公园的首要重任。
对具有天然亲和力的盛智文来说,这并不困难。一位与盛有过交往的香港政界的人评价盛时说:“他很容易感染和鼓励身边的人,很有个人魅力。”甚至,有记者称:“在做人方面,他很圆滑,几乎从不得罪别人。”而盛本人也坦诚:“我想这也是我成功的原因之一,我想的是很严肃的问题,但我也爱开玩笑。不会让周围人感到紧张。”他向本刊提及,作为香港多个政府或官方组织的成员,他可以在严肃的政治座席上轻松玩笑。
很快,这种性格优势帮助盛智文为海洋公园创造了一种宽松、开放的交流氛围。然而,即使在这种氛围中 ,盛智文隐藏了一些“处心积虑”的想法。
无论假日活动还是开会,盛智文不放过任何与员工交流的机会。他所乐意询问员工的如下问题:你是干什么的,你在售卖什么,你认为海洋公园代表什么—其实也是盛本人理解海洋公园的方式。“每个人都在卖东西,如果你想有说服别人买你东西的好点子,你就得理解你的产品。”盛智文相信,从内部文化做起,从里至外改变人们对海洋公园的传统概念。
为此,海洋公园推出全新的员工表扬计划“全城喝彩奖励计划”,以取代原有的“闪烁一刻奖励计划”。这一系列的人才管理措施,使员工保留率高达9成。2007年至2008年度,海洋公园在山上开设了首间员工餐厅,提供一个休息、松弛、上内联网以及与同事交流的好地方。
不仅如此,盛智文从不忌惮表露自我野心,并以此来鼓励员工大胆说出内心所想,“基本上,Allan从来不对我们说‘不’。”盛智文身边的同事告诉《环球企业家》。“我是个梦想家。”盛认为万事皆有可能,“当每个员工提出他们的想法时,我总会想,怎么来实现它,哪怕只有一部分。”从根本上,盛智文相信,公司文化的开放程度,一方面能够重塑海洋公园老旧的公众形象,而更重要的,是为主题公园的重生奠定基础。
水母主席
由于在政商两界游刃有余,盛智文的确为公园带来了独特的竞争优势。2006年11月,海洋公园在香港政府的支持下获得55亿港币融资,其中25%来自于香港政府的特惠贷款—不仅利息低,而且最先使用,最后偿还,其余75%贷款来自各类商业银行,香港政府还对其中的25%提供担保。
这笔款项对于海洋公园的全新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种与传统山水、历史文化旅游完全不同的产品,主题公园可依托资源相对较少,在体验经济时代,创新几乎成为生存根本。迪士尼多年长期坚持采用“三三制”,即每年都要淘汰1/3的硬件设备,新建1/3的新概念项目,历久弥新,方能保持公园魅力。而海洋公园融得的55亿港币,将被用来扩充、改造现有的游乐项目,数目从35个添至70个,并且,鳄鱼、鲨鱼等更多品种的动物将得以加入海洋公园。
不过,仅靠硬件的更新,从成本和市场吸引力而言均不足以支撑海洋公园迅速获得品牌效应,新鲜、富有想象力的假日活动对主题公园来说更为关键,万圣节的鬼活动是2000年以来海洋公园的经典创新项目。但从2005到2006年,海洋公园鲜有具备同等轰动效应的活动。
作为深谙秀场精髓的盛智文而言,他需要出位的行动迅速招揽香港的目光。
这位“热爱照相机”的明星领导人决定亲自担任海洋公园的首席代言人。一切始自盛智文扮演水母的经历。在几次巡园的过程中,盛智文留意到,游客们非常喜欢一种叫做“水母”的海洋生物。尽管对动物知之甚少,但盛知道,水母并非珍稀物种,很容易抓到。他立即想到,如果建立一个“水母馆”,不单可以引发更多人对于水母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无需过高成本—通常说来,那些刺激性游乐项目开发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购买和维护的成本高达上千万港元,蕴含风险极高。
“每个人都会有好主意,但是将其变为现实才是更重要的。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这点。”盛智文不愿错过将头脑中的好想法转为事实的机会。很快,1000多个色彩、形态各不相同水母就被送到海洋公园,新项目“水母万花筒”在2006年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