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菱钢铁李效伟判刑 “孙子哲学”与“湘勇精神”——管窥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效伟



 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的李效伟,1952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高级经济师,94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1975年大学毕业后分到湖南省冶金厅,从办公室文员做起,当过10年办公室主任,兼过10年中国冶金报湖南站站长,成为湖南最大企业——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兼华菱管线公司董事长的时候,他已经在钢铁冶金行业行走了31年。

  提起华菱,在中国大型国企的名单中,还不能说如雷贯耳,目前在中国钢铁产业中也只列第八。但华菱在湖南是威名赫赫的,因为它在全省企业中综合实力位居第一,是2000年度全国百强名单中唯一的“湘军”,并名列2002年度上市公司100强第二位的绩优上市公司。

  享受危机

  华菱有着传奇般的“出生”和“上市”,有着独特的集团运作模式,而这些,皆来源于华菱“掌舵人”李效伟独到的危机理念。

  事实上,华菱真可谓“生”于忧患,可以说一出生,面临的就是死亡。1997年,李效伟出任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当时湖南的三大钢铁厂(湘钢、涟钢、衡钢)刚刚整合完毕。当时湘钢已经发不出工资,衡钢更是处于半停产状态,而涟钢也仅有微利,勉强糊口。

  李效伟对记者说,成立集团后第一个危机,就是没钱。单个企业从银行都借不出钱了,最后是以集团的名义贷款才解了燃眉之急。

  但当时李效伟已经看到,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办法,是上市。而这就成了华菱的第二个危机。因为当时的情况是:上市难度极大。实现“三钢”捆绑上市,当时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在政策等各方面存在很多障碍。

  此外还要调整集团内企业格局、理顺内部关系,再加上审批之难,当时真是内外交困;问题还不仅仅是一个“难”字,而且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以致于当时省委主要领导对李效伟说:“上市批不下来,你就甭回长沙上班!”因为当时的形势很清楚:如果上不了市,华菱马上就得破产、解散!而且,李效伟至今认为:国企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再难也要通过上市融资求得发展机会。

  而贷款也好,上市也好,这都是求人的事。在求人当中,李效伟萌生了第一个危机理念:“孙子哲学”!李效伟解释道,在企业我是董事长,但在外面我就是孙子!这听起来不雅,但我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提出来?因为这就是针对我们国企普遍存在的自大心理得来的。我们集团总部当时大部分人都是从省冶金厅直接调过来的,我必须要解决他们行为习惯中的架子、思想意识上的惰性。

 据悉,“孙子哲学”现在依然是华菱文化中的第一条。

 华菱钢铁李效伟判刑 “孙子哲学”与“湘勇精神”——管窥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效伟

  与“孙子哲学”相配套的,李效伟又提出了“湘勇精神”。这其实继承的就是曾国藩湘军的“屡败屡战”精神。李效伟说,有了“孙子”的心态,再加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你才能成事。

  为此,李效伟特别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为了配合上薄板的大专案,华菱曾经有一个“增发新股”的计划,上边也批了。忽然间证监会发文说政策改了,马上增发没戏了。周围人就劝李效伟:既然板上钉钉,就算了吧。李效伟说:不行!这一算了,我们的专案怎么办?我们怎么跟外商签约?于是李效伟马上到北京,找到有关部门,从下午一直游说到傍晚,甚至连站在人家走廊堵人的招儿都使了。经过晓以利害,证监会最终还是支持了李效伟。

  近两年,华菱的日子好过了,但李效伟没有懈怠,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理念:“寻找危机”。

  李效伟认为,作为企业集团的领导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寻找到企业发展战略上的危机,然后及时作出调整。因此在众多危机面前,华菱制订了相应的战略和理念,概括起来就是:“走近前瞻科学、追求产业位势、实现资本裂变、构筑华菱财团”。

  华菱下属三家钢厂,是管、板、线一家搞一样,而且每一个专业厂都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全国“老大”,市场份额第一!李效伟掐着手指对记者说,比如在无缝钢管方面,我们在小规格钢管上就是全国“老大”,甚至做到了市场只要有需求,那订单都是我的。这就是位势!再比如说我们上薄板专案,目前国际上是供大于求,而国内还紧缺。但等我投产时,可能就不紧缺了,再加上外钢一冲,我要没有优势那非垮不可!认识到新的危机就能催生新的思路:我们华菱的位势定位在“超薄钢板”上,这在全世界都不多,在国内我们就可以出人头地,就可以借此和宝钢、武钢掰掰手腕。我就是要先一步看到危机,然后再先一步从中发现机会。

  秩序的“破坏者”

  李效伟正在毫无顾忌地打破那些一线钢铁企业希望形成的各霸一方的主流秩序。

  所谓的主流秩序,是以宝钢、武钢、鞍钢、首钢等一线企业为核心,以各自的传统区域为基础进行兼并重组,形成更加庞大的钢铁集团,提高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这样的秩序在钢铁行业已经被普遍接受,比如:宝钢占据华东、武钢占据华中、首钢占据华北、鞍钢占据东北。

  2005年7月,中国出台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于中国钢铁业的联合重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到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前10名产业集中度要达到50%,这直接促成了一线钢铁企业主导的整合大潮:武钢柳钢合资,鞍钢本钢合并,2006年,连一向对并购式扩张并不热衷的国内第一大钢铁公司宝钢,也迅速加入到并购者的行列。当年1月18日,宝钢分别与安徽马鞍山钢铁集团和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不过,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一线钢铁企业期望的有些理想化的秩序似乎并不牢固。特别是经过李效伟的“搅局”让一线钢铁企业感到莫名的惊慌。2005年1月,华菱集团与米塔尔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华菱集团将持有的华菱管线6.5625亿股国有法人股股份(占华菱管线总股本的37.17%)转让给米塔尔公司。股份转让完成后,华菱集团和米塔尔公司将共同成为华菱管线第一大股东,转让价款为人民币25.99亿元(3.14亿美金)。这是中国钢铁行业对外资开放股权的第一例,此后,李效伟就开始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这次收购要获得成功,必须征得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和中国证监会的同意。在研究的过程中,这几大部委又要征求那几家一线钢铁企业的意见。据李效伟介绍,他们的态度都是反对,都希望阻止收购。“他们这是借钟馗打鬼。”“鬼”当然是指来势汹汹,对大家造成威胁的米塔尔。几经周折,到2005年7月,米塔尔收购华菱终于得到几大部委的许可,不过米塔尔收购的股权比例略有降低,退居第二大股东。

  李效伟和一线钢铁企业的领导们都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会长或副会长,在钢铁工业协会的几次会议上,李效伟几乎每次都会受到激烈的批评。他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只好找了一个自我解嘲的理由:他们都是学冶金出身的,我是学经济管理的。

  甚至到了2006年4月17日那天的国际钢铁大会上,交锋还在有意无意地进行。宝钢集团总经理徐乐江在那天的大会上表示,国际钢铁巨头进入中国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中国钢铁企业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二是国际钢铁巨头进入后,如果在每个区域兼并重组一家企业,中国钢铁行业的宏观区域布局就会被打乱。

  在几家一线钢铁企业眼中,李效伟俨然是中国钢铁行业秩序的“破坏者”和“叛卖者”:过早地把外资巨头引入国内,而中国的钢铁行业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更严重的是,李效伟开了头以后,外资的进入迅速成了趋势。2006年2月,全球第二大钢铁巨头阿赛洛和莱钢集团在济南签署协议,阿赛洛受让莱钢集团持有的莱钢股份38.41%股权,转让总价款为20.86亿元,和莱钢集团并列成为莱钢股份第一大股东。

  李效伟向记者介绍和米塔尔一年来的合作时表示,当初米塔尔进入时设想的许多好处,现在他都体会到了。比如,6项关键技术的引进;铁矿石的供给;国际销售市场的支持;提高华菱的管理水平等等。“现在国内钢铁企业出口,中间都要经过不少贸易商的环节,有了米塔尔的销售链条,我们就可以直接向国际用户出口了。”

  1997年底,湖南三大钢铁企业——湘钢、涟钢、衡钢联合组建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效伟出任总经理(后来担任董事长)。这以后,李效伟开始施展拳脚,在几年的时间里把3家亏损企业变成利润每年增长100%的华菱集团。

  “3家亏损企业起死回生,国家没有任何投入,这和一线钢铁企业是不一样的。”提及此,李效伟很是自豪。言外之意是,他对“出身”决定命运有些不服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804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中国奇女子:泰鸿投资集团董事长段伟红

原文地址:中国奇女子:泰鸿投资集团董事长段伟红作者:大势至段伟红,女,汉族,1968年12月生,天津人。中共党员,凯风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泰鸿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

声明:《华菱钢铁李效伟判刑 “孙子哲学”与“湘勇精神”——管窥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效伟》为网友萌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