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贸易走向深入的使者
在华访问的巴西总统卢拉昨天在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谈时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巴中扩大合作带来机遇。双方应以更加进取的精神,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双多边合作,把巴中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卢拉表示,近年来巴中两国的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截至今年4月,中国已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他指出,巴中两国建交35年来,两国在能源、航空、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尤其是在科研领域。
卢拉同时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巴西和中国具有广泛的利益一致性。“除加强双边磋商外,两国还应在‘金砖四国’、‘20国集团’等框架内就重大国际问题加强对话。”
当巴西总统卢拉再次来到中国,两国会谈已渐渐拨去迷雾。尽管南北半球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如此亲近,但是很少有人能一口气读出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的全名,恐怕也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卢拉的传奇经历且毫无遗漏。
巴西第一位蓝领总统
2002年10月,代表巴西左派的劳工党候选人卢拉以绝对多数票当选巴西下一届总统,2003年1月1日正式就任。与前任们不同,这位巴西总统的职业生涯由擦皮鞋、卖花生、车床工开始,是巴西自上世纪80年代废除军政府统治以来第一位当选的左翼总统,也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
1945年10月,卢拉生于巴西伯南布哥州加拉尼温斯的一个贫寒农家,原名路易斯·依纳西奥·达·席尔瓦。他不知道自己的确切生日,连广为人知的“卢拉”大名也本是绰号,在葡萄牙语中意为“鱿鱼”。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卢拉3岁上街擦皮鞋、12岁到洗染店当学徒、14岁辍学当仓库工,后来又成为一家钢铁厂的车床工。18岁时,卢拉因工伤失掉了一个手指,赔偿数额的“寒碜”使他认识到保护工人权益的重要性。1966年,卢拉正式加入冶金工人工会,从此开始了30多年为争取工人权利而进行的斗争。
在巴西政坛,卢拉一直被视为穷人的代言人。而卢拉参选总统获胜,也被视作改变了世界长期认为拉美民主制度是“一群富人走过场的游戏”的偏见。
2次危机成转折
从卖花生的穷孩子到国家元首,除了卢拉自身的努力和优秀,也有两次经济危机的“助力”。
1999年,巴西爆发金融危机,此后接连遭受阿根廷多次危机的拖累。2002年,整个拉美地区愁云惨雾,作为南美第一大经济体的巴西,形势极不乐观。2002年7月后,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的比率已经下跌至1994年以来的最低点。同时,巴西金融风险指数急速上升,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风险国。
危机当前,时任总统卡多佐的经济政策遭到民众质疑,卢拉以“社会公正、就业和福利”为口号,第四次进军总统选举。
而面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卢拉声称,“在华盛顿和伦敦召开的20国金融峰会上,我们联手支持主要国际金融系统的改革。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联手支持多哈谈判能迅速达成一致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目前,全世界面临的经济挑战需要新兴经济体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巴已经承诺要通过推动全球增长来应对疲软的需求量和螺旋式下降的国际贸易。”
让所有巴西人一日三餐
从2002年大选后期开始,卢拉就一再强调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现状。
走马上任后,卢拉强调: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消除饥饿。“如果在我任期结束时,全体巴西人都能够吃上早餐、午饭和晚饭,我就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了。”
卢拉当选后推行务实路线,将实行初级财政盈余、浮动汇率和控制通胀作为稳定经济的三大支柱,大力发展经济,鼓励投资和出口,恢复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国家金融和经济形势很快步入正轨。
2006年10月,卢拉再次以压倒性优势赢得总统连任。获胜不是偶然,巴西国家经济和金融形势稳定、下层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扶助贫困人口的社会计划深得民心,为卢拉赢得了巴西数千万名贫穷选民的坚定支持。
在总统就职仪式上,卢拉曾面对约20万支持者眼含热泪:“一个像美国那么大的富饶国家,没有理由养不活约5000万生活在贫困中的巴西人。”
4次参选总统终获胜
卢拉曾于1989年、1994年、1998年3次竞选总统,却未如愿。
1980年,以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和老练的工会组织者的身份活跃在巴西政治舞台的卢拉不顾当时军政府的强大压力,一手组建了劳工党,逐渐成为政坛新兴力量,卢拉成为巴西公认的左派先锋和工会领袖。
经过不懈努力,2002年,第四次参选的卢拉终于胜出。
时隔5年再访华
此次北京之行,是卢拉作为巴西总统的第二次访华。但在2001年5月,卢拉就以劳工党名誉主席身份率团访华。
2004年首次以巴西总统身份访华时,卢拉曾表示,在其结束任期后,“巴西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家庭农业、土地改革等都会比现在好得多。巴西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同中国的关系也会比以往好得多。”
而此次,卢拉表示:“我想,我要展开的行程对建立全世界新经济秩序和制定新的贸易政策都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