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老干妈”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没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间,创办出了一家资产达13亿元的私营大企业!这,既不是耸人听闻的假新闻,也不是20世纪前的传奇故事,而是当今令人难以想象的真实童话!

  创造这个新童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今年已经51岁了。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陶华碧就是打工者们几乎天天必吃的“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生产这种食菜的大企业的董事长。

  这个大字不识4个的农村“老干妈”,连文件都看不懂,她到底是如何创办和管理好拥有13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她有什么“绝招”和“窍门”,能够被人们借鉴?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老干妈”,了解了她奇特的、极富传奇色彩的成功经历……

  “绝招”一:因势利导地抓住机遇就事半功倍

  “老干妈”名叫陶华碧,今年51岁,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那年,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仍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当时,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作为专门拌凉粉的一种作料,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她想:反正拌凉粉的作料有好几种,缺少麻辣酱也不会耽误生意。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就走。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会这样?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难道我这个小店生意兴隆,也是因为有这种麻辣酱的缘故不成?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又掏出钱来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到了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她做的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她心里又纳闷了:麻辣酱充其量只是一种食品作料,这些人买这么多回去,吃得完吗?

 陶华碧:“老干妈”是怎样炼成的

  有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心里憋得慌,就关上店门,想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她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却发现人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什么原因?天啦,原来就因为这些人做作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顿时,她的肺都要气炸了。

  我怎么能用自己的东西喂肥了别人,反而坑了自己呢?第二天,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了。结果,那些卖不到麻辣酱的老板纷纷来求她,还半开玩笑地说:“你既然能做出这么好的麻辣酱,还卖什么凉粉?干脆开家麻辣酱工厂算了!这话一下触动了陶华碧的灵感:是呀,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趁机开家工厂,我也尝尝小老板的味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于1996年7月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这时,她的工厂规模简直就像一个家庭作坊。麻雀虽小,产供销等“五脏六腑”却必须俱全,几十个工人要管理不说,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大字不识一个的陶华碧觉得真是太难了!她有什么“绝招”管理好工人,经营好工厂呢?最初,她采取的是最“老实”的办法:自己身体力行,我这个老板怎么做,工人就怎么干!她从不对员工横加指责,只是对他们说:“我把你们当家里人,你们也把这里当成家。我怎么做,你们跟我怎么做就行了。”

  当时的生产工序几乎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有一道工序是捣麻椒、切辣椒。这可不是好“玩”的,随着刀起刀落,溅起的飞沫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工人们谁也不愿去做这道工序。于是,陶华碧就亲手操刀,她一手握着一把菜刀,两臂一用力,两把菜刀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员工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拿起了菜刀……那段时间,他们的工作很艰苦,陶华碧身先士卒地干,结果肩膀得了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了。

  最发愁的是,办厂之初的产量虽然很低,可当地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余下的都要自己出去推销。于是,陶华碧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试销。没想到,这种笨办法效果还真不错,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深感意外,却也因此吃了一颗定心丸。

  1997年6月, “老干妈麻辣酱” 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而且有杀出贵阳的势头。精明的陶华碧心想:水深水浅都试出来了,我“老干妈”还怕什么?老话不是说要“趁热打铁”吗?索性,我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公司得了!

  “绝招”二:“感情投资”拥有超强的凝聚力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

  最令她头痛的是,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都要走上正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出台,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特别是工、商及政府其他部门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作为民营企业,她还要经常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准备讲话稿上台发言……所有这些,对于没文化的陶华碧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啊!

  没有规矩哪能成方圆?没有文化怎么上“讲台”?望着越积越多的文件,办着什么都得试探着去做的公司,陶华碧首先想到的是请能人。她按照自己朴素的感情,制定了惟一的择人标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可具体该请什么样的能人呢?她想来想去,把自己的长子当作了比较的标准。

  陶华碧的长子李贵山是个转业军人,当时在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当时的陶华碧眼里却已经是了不起的“秀才”。她想先把李贵山拖到自己这个民营公司来帮忙,却又不忍砸了他的铁饭碗。没想到,李贵山得知母亲的想法和顾虑后,却笑着说:“都什么年代了,那还有铁饭碗?!”她还是不同意,可李贵山自作主张,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

  李贵山帮助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整章建制。李贵山读,陶华碧听。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帮母亲“看”完了文件,李贵山便开始起草规章制度,然后再读给母亲听。陶华碧听得极为认真,听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然后再由李贵山修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满意,她就在材料的右上角画个圆圈。李贵山看着这个画圈,哭笑不得,他在纸上写下了“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哪知,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说:“这三个字,很复杂,很复杂呀!”

  在长子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终于制定出了公司最原始的、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规章制度,宽严并济,奖惩分明。但是,只有长子帮忙,陶华碧还是深感人才不够。于是时隔不久,她又招聘了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青年。怎么培养这个人才,又怎么留住这个人才?没有文化的陶华碧却有她自己既朴素又独特的“绝招”。本来,她招聘这个本科生的目的,是想让他当办公室主任,但她却没有马上任命,而是先让他在公司里做杂活,用她的话说:“这是淬火!”然后,她又派他到全国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场,这一招用她的话说:“这是磨磨!”半年后,她才任命他作办公室主任……这个人,就是如今“老干妈”公司里的第三号人物王海峰。如何管理好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呢?陶华碧又有她另外的同样既朴素又管用的“绝招”:实行管理亲情化,自始至终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最初让长子制定规章制度时,她就把这一招视为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员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华碧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吃饭难,她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当“老干妈”公司现今已发展到1300人,这个规矩仍然没有废止。这么庞大的企业,一直这样实行全员包吃包住,谁敢想,谁又敢做?然而,陶华碧不管花多大的“血本”,却始终坚持了下来。

  制度虽然这样制定了,但她还亲历亲为,总是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关心人,体谅人。公司里有一个厨师来自农村,父母早丧,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可他爱喝酒抽烟,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几乎都被他花掉了。陶华碧得知这一情况后,很是担心。有一天下班后,她专门请这个厨师到酒店喝酒。酒桌上,她对他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戒酒戒烟。因为,你要让两个弟弟去读书,千万别像我一样一个大字不识。”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这个厨师深受感动,当即表示戒酒戒烟。但陶华碧还是不放心,她只让他每月留200元钱零花,其余的钱则由她替他保管;什么时候他弟弟上学要用钱时,再从她那里支取……

  只是关心个别员工,陶华碧觉得还不够。每当有员工出差,她还总是像老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把他们送到厂门口,直到看到他们坐上了工交车后,她这才回去……

  一个大企业的董事长,谁能像她这样为一个普通打工仔理财?谁能这样从细微处关心每个员工?不说是绝无仅有,也难找到第三个啊!虽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公司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异,他们每天吃、住、工作、生活在公司,时间久了,互相间难免发生摩擦,但只要陶华碧一出面,问题就迎刃而解。就这样,公司全体员工在她“亲妈妈”一样的呵护下,团结一心地为“老干妈麻辣酱”的迅速发展拼搏起来……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就迅速壮大,发展到1200人,产值近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315万元。

  “绝招”三:“诚信”经营是发展的“硬道理”

  公司发展到这个程度后,已经见过了世面的陶华碧,渐渐感觉到自己的“土办法”再也跟上激烈的竞争形势了,必须与时俱进。怎么个“俱进”法呢?她想:自己虽然没多少知识,可天下有知识的人多呀!毛主席不是说过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就来个“他为我用”,“借智借脑”,把别人的现代化管理引进来!

  打定了主意,陶华碧就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直率地对他们说:“我承认自己‘老土’,但你们别土,企业别土!你们每个人出去后,都帮我拿回一点新东西来!”这一招还真管用,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当公司走上正规化后,长期呕心沥血的陶华碧终于感到心真的有些累了。每当看到同龄的老太太们坐在树荫下,抱着孙子相互拉着家常,她就羡慕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加入她们的行列。有一天晚上,她情不自禁地拿着一个小凳子,走到了老太太们中间。她们看见她来了,顿时就把话题转到了她身上,问她:“你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这样拼命干什么?”陶华碧一听,顿时愣了,真的不知该如何回答。那天回家后,她躺在床上仍在思考这一问题,几乎彻夜未眠。第二天,正赶上公司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按着会前的安排,作为董事长的她要给员工们讲一讲当前的经济形式,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然后具体工作指标由副总经理下达。会前,长子李贵山就为她拟了一份讲话稿,一遍遍地读给她听。她的记忆力非常好,听了几遍后就能几乎一字不拉地背下来。但在会上讲话时,她突然想起昨夜那些老太太向她提出的问题。她心里忍不住一阵感慨,马上转换话题说:“昨晚,几个老太太问我:‘你有那么多钱,还拼命干什么?’我想了一宿,也没有想出个结果来。看到你们,我现在有了答案:企业我带不走,品牌我也带不走。毛主席说过,未来是你们的。我一想呀,我这么拼命,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为了你们自己,你们更要好好干呀!”听到这,所有人都一愣,掌声随即响彻起来……

  感情,感情就是凝聚力,感情有时甚至就是生产力!凭着最朴素的感情,凭着企业家最精明的直觉,陶华碧悟出了这种道理。她乐了,也开心地笑了:原来,“老干妈”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地做好做大,就是全凭着感情的凝聚力;原来,最初的那套土得掉渣的关心每个员工的原始的规章制度,哪怕企业如今现代化了,依然是“安身立命”之本啊!

  2001年初,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当时,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她便准备向政府贷一部分款。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协调好了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她很高兴地带上王海峰和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上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3楼。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她一下子跌倒在地。陶华碧爬起来后,两个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恼,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贷了。”随行人员对她在这一瞬间就做出的这个重大的决定感到十分惊讶,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不禁叹了一口气,说:“贷款,就是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贷了,我们回去。”这件事,很快就被看到、听到的人“泄露”,传播开了。传来传去,政府官员和许多企业家却并不把这看作笑话,反而说:“‘老干妈’真是通情达理,跟这样最讲感情的人打交道,才放心!”从此,陶华碧和她的公司办起事来,更是通达。因为,“最讲感情”的她又拥有了“诚信”这块金字招牌。

  有了这样好的信誉,陶华碧好不惬意。办起事来从来风风火火的她,更是自信,特立独行。有一次,一位香港客商来“老干妈”公司考察,他对陶华碧十分敬佩,拿出自己的名片想和她交换。没想到,陶华碧微微一笑,说:“对不起,我不用名片。”那位客商很是吃惊,接着感叹起来:“您是我见过的惟一没有名片的董事长。”陶华碧一笑作答,她自信地想:全国各地,能吃辣椒的人有几个没吃过“老干妈麻辣酱”呢?“老干妈”不就是最好的名片吗?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老干妈”的品牌广为人知。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商品好了,假冒的就出来了。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市场上,竟然每年都有50多种假冒的“老干妈”!这是陶华碧最为头痛的事,她终于对这事不再“讲感情”了,开始花大力气打假。她派人四处卧底调查,但假冒的“老干妈”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她大声疾呼:“我才是真正的‘老干妈’!”但湖南的一家“老干妈”却继续我行我素。陶华碧这次犯犟了,她不依不饶地与湖南这家“老干妈”打起了官司,一打就是3年!最终,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打败了湖南的“老干妈”。这一回,陶华碧吃一堑长了一智;2003年5月,她的“老干妈”获得了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

  如今,“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每年纳税1.8亿,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第5名。陶华碧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老太太”,把一个民营公司办到这种程度,创造了新时代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童话。她的成功,令人叹为观止;而她的成功之道,更值得当今无论学历多么高的人们反思和借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7959.html

更多阅读

概念营销:整肠生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承认药品是特殊商品,我们承认药品要靠疗效说话,也承认药企需要肩负良好的使命,但一个良好的愿望和实现这个良好的愿望之间,必须靠一种叫做‘营销’的哲学和行为才会有结果。”《医药经理人》常务副社长谭勇在主持“2009年十大医药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6

 时 间:2010年8月7日地 点:河北艺术中心音乐厅主 题: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主 讲 人:鲍鹏山非常高兴能够在这儿和大家做个交流,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的人,这也是有一点在意料之外。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一篇文章,他那个文章

转载 国网邱县供电公司《标杆是怎样炼成的》 邱县政府网

原文地址:国网邱县供电公司《标杆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新柳细絮羡芳华客户心中有标尺,我们服务在实处——记国网邱县供电公司《标杆是怎样炼成的》近期,国家电网公司印发文件,发布今年同业对标标杆县供电企业和乡镇供电所,国网河北邱县供

洋媳妇是怎样炼成的 媳妇是怎样炼成的全集

爱情,自古以来便是让人冲动、使人发疯的不变诱因。谁也无法抗拒当爱情来临时的期盼和惊喜,谁也不能抵挡被爱情困住时的迷惘和纷扰,谁也不可否认因爱情相聚时的得意和幸福。于是便有了以下几位“洋媳妇”不远万里背井离乡远嫁中国的经典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1--六道3--4章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4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13-4章第一卷少年热血第三章第二天中午,二中卫生间里。“老肥,听说你让你们班这个窝囊费把脸划了一道口子,你还跟了他,真的假的啊?”一个叼着烟卷的高个歪着脑袋看李爽问。李爽沉着脸,“你他妈再敢叫他窝囊费我揍死你!”

声明:《陶华碧:“老干妈”是怎样炼成的》为网友风雨都扛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