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大师教你看大势》
20世纪90年代初ERM出现的紧张局面可以从柏林墙倒下之后的德国统一中看出端倪。为了减轻统一对东德的伤害,尽管东德的生产力很低,西德还是选择将东德的名义工资和收入与西德马克挂钩。结果是巨大的而且是糟糕的低估,从西德转移到东德的收入,估计占西德GDP的4%~5%,超过东德GDP的三分之一。由于德国的政治家们不敢按这个数据增税,他们只好通过借款来支付补贴。为了抵消如此巨大的刺激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德国中央银行的领导人赫尔穆特?施莱辛格(Helmut Schlesinger)提出了大幅度提高利率的计划。其余的ERM国家中,尽管大多数国家已经滑入衰退的泥沼之中,但是它们别无选择,只能跟进。一名英国议员说,ERM这三个字母代表的是“永远衰退的机器”(eternal recession machine)。
![第20节:大师教你看大势(20)](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10289040556.jpeg)
到1992年夏,随着汇率危机的进一步深化,那些针对ERM货币的投机,本质上是对政府为了履行货币协议规定的义务,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容忍失业所进行的赌博。投机商首先瞄准的是意大利,当意大利货币在9月13日贬值7%的时候,他们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随即,枪口转向了英国。整个夏天,英镑都在遭受着巨大的压力,其兑美元下跌了超过4%。但是,保守党首相约翰?梅杰(John Major)决定死守。财政部在9月初借入了143亿美元的德国马克,在外汇市场上大张旗鼓地大量买入英镑。德国政府做出了表示团结的微弱姿态,在9月15日将其银行利率调低了很可笑的25个基点,至9?5%。如此苍白无力的行动,伴随着施莱辛格强调通胀危险的声明,只能是让投机者深受鼓舞。 9月16日——在英国被称为“黑色星期三”——英格兰银行将自己的贴现利率从10%提高到了12%,并且承诺必要时会提高到15%。由于公众已经被英国的严重衰退所激怒,人们对此并不买账。一波全球范围的英镑抛售冲破了英国的防线。英国在ERM的成员资格被“暂停”,英镑快速贬值大约10%。从这一点上说,ERM实际上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