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大师教你看大势》
事实上,赌博的成分并不大——“这是一场并不对称的对决,”他这样告诉我。英国已经很明显地处于对ERM的忍耐将到达最大极限的最后关头。选民们当时正是“欧洲恐惧症患者”,而且处于被冒着衰退危险的高利率所激发的愤怒情绪之中。用忽然间更大幅度加息的办法来保卫货币,很可能使政府倒台。因而,索罗斯实际的金融风险非常适中。如果英国在某种程度上死守住英镑/德国马克汇率,索罗斯大约可以以他为此支付的成本价,也或许是略高一点的成本,买回他的英镑,偿还他所调用的银行头寸。最大的损失或许会是1亿美元,这个数字尽管不能说很小,但是对于一只30亿美元的基金来说也很难算是一场灾难。面对一个一夜之间获取10亿美元的难得机会,人们很容易下这个赌博的决心。 回首往事,索罗斯打算将量子基金的作用最小化。他非常肯定,政府和交易界知道量子基金引发了这次行动,这将会削弱它的影响力。他同时也强调,当英国最终彻底失败的时候,他绝对不是市场上起决定作用的唯一因素。 这或许是对的。但是事实仍然是索罗斯在这场危机中的作用一直都秘而不宣,一直到《伦敦每日邮报》(London Daily Mail)获得了报告,这份报告显然来自于一家纽约的对冲基金追踪服务公司根据量子基金在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提交的一份季度资产组合报告提供的信息所进行的分析。《伦敦每日邮报》的报道在英国报界释放出了短暂的狂怒,迫使索罗斯将整个故事情节向一个友好的《时代》周刊驻伦敦记者做了完整的披露。
![第22节:大师教你看大势(2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10195835440.jpeg)
事实上,如果官员和交易商想到索罗斯站在对英镑进行攻击的幕后,局内人也只会是一片哗然,很难保持平静。但金融报刊很快收集了交易员们的流言飞语,特别是关于如此精彩的一段情节,而恼怒的政府官员也成为热心的泄密者。 就算政府确切地知道一开始兴风作浪的人只有索罗斯,这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整个战略经过了精心计算以达到最大的打击效果,从而精确地确保大规模的跟风出售和政府的恐慌。(如果市场出现混乱,很难想象财政部的官员能够冷静地认为:“这看起来很像索罗斯的作风;让我们看看我们能否等他自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