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玉椿那一天,她所在的食品公司贴出新告示。她压抑着自己内心的紧张,挤进人群中去观看。那是一张下岗人员名单。她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榜中。这一年,她已经42岁。
下岗后,她也曾沮丧过,但生活仍然必须继续。于是,她筹集资金,开了一个小小的卤菜店,整个店面不过二三十平方米,员工也只有两三人。刚开业时,由于资金少、店面小、人员少,她既当经理又当员工,经常自己推着三轮车去进货,并亲自在店里销售熟食,什么脏活累活都做。
由于她的手艺好,做的卤菜口味很符合当地人嗜辣的习惯,因此在开张的近半年时间里,她店里的生意一直很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这点小小的成就。那时,当地的卤菜店已有很多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光是她的店附近就有好几家卤菜店,这让她充满了忧患意识。
很快,她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店只有推出独家的“拳头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于是,她远赴浙江、广东等地,四处登门学艺,虚心地向技术精湛的卤菜师傅和技术名家请教,请求他们传授配料秘方和烹调技法。
回来后,她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酱鸭作为店里的主打产品。为了做出味道独一无二的酱鸭,她进行了数百次实验。她在酱鸭里加入了30多种中药,并经过几十道工序,花掉了约20个小时才制作完毕。
酱鸭做出来后,她把1000多斤酱鸭切成小块,分放在10几个大脸盆中,然后来到闹市区和一些大街小巷,将酱鸭分送给过往行人,让他们免费品尝,并诚恳地请他们提意-爱华网-见。回到店里,她根据品尝者反馈的意见,继续改进酱鸭的口味。
通过不断地改进,她终于调制出了独具风味的酱鸭,并且在当地“一炮走红”。慕名来她店里购买酱鸭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好得连她自己都深感意外。当一些节假日来临时,来买酱鸭的顾客甚至将队排到了马路中间。同时,酱鸭的知名度带动了店里其他卤食的销售。
随后,为了扩大规模,她陆续在市里开设了几家分店。接着,她的烤卤熟食进入全省各地,然后又迅速走向全国各地。如今,在全国许多城市,她的卤菜和温州卤菜、潮州卤菜一样,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当年那家很不起眼的小卤菜店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而她则坐上了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交椅”。区 这家集团叫做“煌上煌集团”,她的名字叫做徐桂芬。
市场商机数不胜数,“煌上煌”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酱鸭这种看似不起眼的买卖,只要我们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将其做大做强,也完全是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