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崧儒 罗光初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剧,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一些大学生开始另辟蹊径,将就业的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返乡创业、竞聘村官、科技种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同时代有不同水准的“知识青年”。六七十年代,毛主席一声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当年的“知青”下乡搞的是“一刀切”,其运作的过程,大多注重人头和人数的分配,而少有人性化的发挥专长和尊重个人意愿,因此,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相比于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刀切”, 这一轮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潮的出现却是自发的,是大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新一轮的“知识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潮中,许多大学生看到了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想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立志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新一轮的“知识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潮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大学生择业,自选选择的是国家机关,其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后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返乡务农是不太可能的事。不但家长极力反对,大学生的心理上也难以接受。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有了明显改变,他们择业时考虑的不只是职业和薪水,更重要的是从事的职业能否施展自身才华,能否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有所建树。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许多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当村官、种田、种菜。
新一轮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能给广大农村带来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大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也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些都可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不管是当村官也好、种菜也罢,大学生在带动农村文化发展,给农民传授农业知识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的致富经验在广大农村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能够有效地带领其它农民致富奔小康。 大学生“上山下乡”能有效地缓解沉重的就业压力。在城市就业紧张的形势下,这些大学生将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不是求职的“下下策”,而是人生发展的“上上策”。许多人在城市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可能无法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但是到了广阔的农村也许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当然,大学生“上山下乡”,不全是诗情画意,农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光凭着一腔热情和当年知情下乡的狂热,而不考虑自身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贸然下乡,到时可能不但不能成功,甚至连农村生活都适应不了。所有立志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不但要做好充-爱华网-分的思想准备,还要做好知识和能力准备,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特长、和兴趣、爱好等,找准地方,找准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在广阔的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总之,当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能再搞“一刀切”,而一定要尊重大学生的意愿,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由他们自主选择,而经过他们充分准备、酝酿和考察后的自主返乡创业,则必定能够发挥他们的专长,使他们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