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很难将眼前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与一位在金融市场屡掀波澜的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董文标,这位自称向股东负责的银行家,这位走路特快、经常加班、弄得员工又爱又怕的职业经理人,他的灿烂的金融人生倍受世人瞩目。
文/ 蔡恩泽
“不满现状”创事业董文标从来就不是一个“满于现状”的人。
与国内众多银行家晋升路径相似,董文标先是学而优被留校,尔后河南省银行管理学院成立,其出任副院长。1991年,董文标调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任行长。在其任职期间,该行的业务量由2个多亿升至40多亿。其后还出任过海通证券首任董事长。
1996年,董文标以副行长身份,与前中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先生一手创建了中国最特殊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当时我是第一个来到,来了条件非常差,没有钱,所以经老(经叔平)反复地跟我讲我们只有这些钱,还是借的钱,将来银行搞不成还要想怎么还人家,所以你一定要省着一点花,不能花过头了。”
董文标回忆起这段创业史,仍十分感慨,“我们办公就是一间房,晚上就睡在那间房里。现在大家都说民生银行怎么样,实际上我们一开始是很艰苦的,当时我每月拿30块钱,拿了好几年。开始的时候我们开的车的设施也非常差,是1.4排气量的欧宝,那是一个换挡车,而同业的中层干部一般都是开普通的桑塔纳。”
超凡的胆识谋略
董文标是被国内媒体称为“实力不可小视的技术型干部”,被国外舆论评论为真正按商业规则运营的银行家。在执掌民生之前,董文标就已在金融界斩露头角,创造了好多奇迹。在民生银行,董文标找到了归宿感,不俗的表现使得他在2000年得以“扶正”,开始独挡一面。2000年5月,时年43岁的董文标全票当选为行长,成为民生银行第三任行长。 2000年11月,在董文标就任行长仅仅半年后,就领导民生银行走进了中国资本市场,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引起海内外轰动。 如今,民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10.48-爱华网-%提高到23%,大大增强了抗御风险的能力;“民生”上市在证券市场成为热门话题,5000多万投资者争相了解这家颇具特点的银行,一时间,民生银行,名声在外。这些都验证了董文标当时决策的正确。 董文标俨然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将,他的思维令常人难以同步跟进。董文标要把民生银行办成一家零售银行,一家有特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争抢大客户大行其道的中国银行业,这种想法无疑的超前和胆大的。 董文标认为,现在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信贷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可以说操作风险是现在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最近暴露的银行业的几桩恶性案件其实都是出现了操作风险。于是董文标使出集中化管理的招术,这是民生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主要制度保障,在结构上实现扁平化。这种机制能够有效避免风险。 2009年11月26日,一波三折的民生银行赴港上市大功告成,这一资本巨头又要在海外敲起威风锣鼓。打造团队及团队的吸引力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源于董文标对生活的热爱、追求,他跟董事会说,“我带给民生银行的绝不是多少亿的资产,而是留给民生的观念、系统和这个团队,以及对它的这种提升。”目前民生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团队及团队的吸引力,这也是民生银行难以复制的竞争力,一般来说,进了民生的员工都很难离开,董文标对此深信不疑,“我从不挽留任何员工,包括业务骨干,他们要走只有两种可能,或是有更好的发展,或是承受不了民生的压力,而前者一般不会发生。” 几年以前,民生的很多员工对董文标的某些做法都不理解,甚至认为他有些“心血来潮”,包括这一次零售业务革新。民生的一位中层干部颇有感慨地说,“很多时候,董行长的观念都是超前的,很多部门老总都感觉跟不上他的理念,要完全领会需要时间。” 正因为如此,董文标想尽办把思想工作做好,他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与下属交流,每天都会擦出新的火花。公司业务部的一位主要负责人,原来在兄弟行的一家支行工作,来民生没几年,就成为了一把业务好手,他说民生银行这个地方是烈火金刚的宝地。 严格的规范管理
翻开民生银行《授信业务基本流程》,“授信申请、授信调查、授信评审、贷款发放、资产监控、不良资产清收”清晰可见,六大步骤环环相扣,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
新官上任三把火,董文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分行行长的贷款权全部拿掉,让行、党委委员退出审贷委员会。
董文标从2000年上任伊始,就给授信人员制订了“授信责任书”,强化授信责任管理,建立授信业务岗位职责,包括规范化的考核管理、常规性检查评价,实行严格的授信风险管理“问责制”,并起用了“风险引咎辞职”制度。如今,每一位授信人员拿到手中并郑重签下自己姓名的“授权书”已被“授责书”所代替。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对整个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却意义深远。 董文标就任行长后的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实行收入分配的全部货币化,这对于一些已经习惯于传统实物分配的民生银行员工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很大的冲击。但随着货币化分配制度的逐步推进,很多民生银行的员工尝到了甜头,这项制度也就变得深入人心。现在,民生银行已经没有人提出房子问题、车子问题甚至驾驶员问题。分行行长出去办公都要打车或用自己的车,因为民生银行已经把钱补贴给他们了。以前民生银行曾经出现过110个员工,87辆公车的时候,而现在民生银行总行的后勤人员不超过6人,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执着的敬业精神
在董文标办公桌的后面,有一幅油画,名字叫“耕耘”。正如董文标所说的,所有的机会都是给那些辛勤耕耘的人提供的,董文标也是在中国的金融业一步步地辛勤耕耘着,这种专注执着的品质与他身上的冒险精神和饱满激情相融合,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民生银行的员工都知道他们的行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上班来得早、下班走得晚。只要是不出差,董文标几乎每天都会在早上7点钟出现在行里,而晚上7点以后才离开,十年如一日。董文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比别人早来2个小时,晚走2个小时,一天就是4个小时,那么10天呢?一年呢?10年呢?多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看很多东西,进行知识和信息的积累,这会让你的思想超前,研究问题深入。 正是由于董文标在学习中、在工作中的这种专著执着的精神,使他得以在年轻的时候就以一本《中央银行概论》教科书在银行界崭露头角,如今成为民生银行的行长。而董文标在金融领域持续的积累和投入,也使得他对金融的运行规律具有极强的把握能力,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结合中国国情。他是一个实践者,也是一个实干家。董文标经常言传身教,告诫自己的员工: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观察,动脑筋去琢磨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一定要学会持续的投入,投入的过程就是自身价值生成的过程,自身品牌塑造的过程。市场经济和传统计划经济不一样,必须要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你的工作量不够,不是领导对你好,那是在害你。如果觉得自己现在很轻松,晃晃悠悠的过了三年,那么三年之后你可能就被淘汰了,这就是无情的市场,优胜劣汰。
在农村插过队的董文标骨子里有一种“狠劲”,凡与民生银行员工接触过的人,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压力,每个人都在忙碌着,但奇怪的是,他们对民生银行都深表认同,很少听到抱怨的声音。对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问题,董文标认为:归属感绝对不只是来源于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保障,这样只会让员工产生惰性。归属感来源于自信,对自己没有信心,何谈归属感。 董文标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领导,他坦率亲和,随意朴实。与他在一起,他会告诉你很多新的知识和创意,也会讲很多风趣幽默的笑话,这使得人们很难把他与严肃刻板的银行家形象划上等号。 英才背景董文标,1957年6月出生,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深谙国际金融规则的董文标,最初毕业于一所中专,在学校任教多年。由他撰写的《中央银行概论》让他在银行界崭露头角,颇为当时央行行长赏识。历任交通银行郑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董事。现任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行长。2009年12月当选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