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是善变的,需求在于引导和发气。企业的长久之计在于把消费需求,引导到自己的特色优势上来。
二十一世纪的营销态势是利润微小化、营销细腻化、竞争白热化。
面对白热化的竞争,为了成为适者,农业龙头们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对方价格更低,比对方质量更好,比对方服务更人性,比对方策略更周全。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赢得竞争,还学会了古代兵法的一套:无间道。
按理农业龙头背靠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基础最个性的自然界,正所谓,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世界各地的农业状况,农业特产也不大相同。
可面对不相同的特产,不相同的产品,农业龙头采用的策略确实相似:看见牛奶火了,于是牛奶就成为其竞争对手,和其比营养,和其拼价格,和其赛营销;看见饮料红了,就拼命往饮料堆扎,对方有的促销我们不能少,对方的宣传策略我们也要超过他,实在不行,咱们就要在产品的口味上压倒他。
压倒也好、超过也罢、跟随也行,相同之处是眼睛一定要盯着竞争对手。
可结果呢?
实行低价策略,结果消费者认为是自己产品不好才会价格低;看见对手产品质量不高,于是生产高质产品,结果消费者一尝,哎,这和某个产品是差不多的嘛,还留下了几句抱怨的话,人民币却投给了行业的领军品牌;最后发现竞争对手的营销方法不够好,于是反其道而行,结果消费者裹贬不一,企业还是半死不活。
于是龙头们犯难了,感叹:这市场真是琢磨不透,消费者可真难侍候。
其实,问题不在于消费者,而在企业。
这是因为竞争原点不同,正所谓“先入为主”,率先出现在市场的产品,其竞争原点是和其他行业或品类争夺消费需求,争夺人心;而后来者呢,是和竞争对手争夺主导权,拼得是谁做得更好。
按照营销第一印象原理,第一总是和“正家”“更好”的词语联系起来,处在同一序列,消费者往往会选择第一品牌。
农业龙头的现状则是,比拼更好,而非发挥特色,这样无异于被敌人引入的包围圈,失去判定游戏规则的时机,丧失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农业龙头放弃自己的个体优势去盯着和竞争对手比谁做得更好,无异于削足适履。因此,其实消费者是善变的,是多样化的,而未来的趋势是专业化分工,消费者更加会相信“专业的力量”,企业定金有机会,依托独有优势,发挥优势,捕获消者的潜在需求。而需求在于引导和发掘,所以企业的长久之计还在于把消费需求引导到自己的特色优势上来。这样才能在竞争的过程中占有主动性。
首先,知内。龙头要知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确定自己最擅长的一点作为我们的特色优势根源。
其次,知外。了解社会流行趋势,消费者消费心理,竞争对手的弱点。只有准确了解了相关各方面情况,农业龙头的特色竞争才可能展开。
因为自身实力缘故,展开的原则当然是借势。荀子说,君子,善假于物。达利园借了明星和好丽友之力成就自己,微软正是站在IBM这个巨人的肩上才变得更强。只有善于利用资源,善于引导消费,善于抓住竞争对手弱点,企业的优势才能更容易并真正凸显。
并且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企业竞争的根本特征是-爱华网-综合竞争。所以,企业特色优势,一定不能单一。只有把特色点上的优势扩散开来,形成面的优势。企业的竞争才能从根本上处于相对安全地位。
没学会产业链竞争的竞争是低级的竞争,没学会特色竞争的竞争是愚蠢的竞争,没学会引导消费者需求的竞争自然也是无效的竞争。
李明利本人认为,农业龙头要想低成本占据竞争制高点,就必须把消费引向自己擅长的优势上来,并采取正确的实施策略,才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拥有主权从而形成蓝海将就,超越竞争对手,以自己的方式成就新的市场竞争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