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大学同学谈创业: 模式/风险/案例



 创业模式

  创业是件好事,不过这个成功的几率的太小了,就宏观层面上来看,在中国,工商注册企业,三年后还存在的比例是34%,而另一项统计,中国民营创业企业,平均生存率只有2.9年。,至于能活到十年以后的企业那就更少了。

  Fred谈到的科技公司还有传统行业目前的状况,个人比较认同。进一步思考那些创业成功也有好几类,不过无论哪类要想获得最初的成功(姑且不考虑未来长远的经营),首先就必须拥有稀缺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人脉关系、技术、资金或是个人的商业经验:

  1、 最多一类也是很容易实现一夜暴富的就是拥有社会资源的人了,其实这类严格说不能算创业。房地产、MBO、弃官从商、黑幕交易,这方面媒体暴光的比较多,但中国的老板还是几乎以这类人为主,也从侧面说明这种行为才是中国最多的暴富之路。可惜对我们来说,这个比较远,因为这需要你占着位子、握着票子、别人给面子。如果大家有钱和信息,我觉得最好就是参与买卖企业了,这个过程的钱那是来的容易,不过主要的问题是绕过法律和政策,别踩红线,还有就是后续经营,如果不擅或者不愿经营只有资本那只能与别人合作了。

  2、 其次,就是拥有创新技术或者产品的人。目前感觉搞这些的大多几乎都是在挣扎,很多倒了,即使活着也是吃不饱喝不足的,而且前途未卜。我们常说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超越自我、把握机会,其实干这个,技术创新未必重要,产品弄出来了就行,关键有人格魅力,善于借势造势来谈创新。说白一点就是你有本领凝聚一个团队、吸引一批投资者,还有就是说服或者兜售给一帮客户或者消费者。典型是三大门户网站、网大黄沁、汉普张后启、讯飞刘庆峰,最初能够起步除了市场和环境的机遇以外,应该和这些人具备的企业家的特质有很大关系。这点,一般人不易模仿,得要自己有料才行,毕竟搞的东西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而且经济环境和市场有更多不确定因素。

  3、 还有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比如建筑设计、律师、医生,他们也可以算创业,但严格来说基本是依靠个人专业背景的科技个体户,离开他们的声誉一天公司都转不了,只能划为自由职业者。

  4、 第四类就是拥有资金和行业的经验的人。这类人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有超乎常人的市场敏锐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完全竞争市场。他们成功最初靠的是发现局部的商机挣到第一桶金,后来要想做大除非是借用方法1或者是创造或引进一类成功的商业模式了。典型是中国的希望、苏宁电器、美国的dell、ebay、Walmart了。这点根据调查中国财富100很少,美国500强内企业大多是的。如果有足够的资本直接做到引进成功商业模式成功概率就大多了。

  5、 最后就是拥有资本和金融投资经验的人。他们也不能算完全的创业,只是利用发达的资本市场套利,用钱生钱,这点需要良好的投资经验和一些财技。不过如果成功,是真正不为挣钱所累的人了。在中国,由于市场不规范,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但由于中国人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很少,而且有很浓厚的赌徒心理,大多数把投资渠道就集中于股市和房地产,非常窄,上第1、2、3、4类人当的比较多。鉴于目前中国经济景气情况,真要有钱没处投的话,如果要避险,可以考虑分散投资到一些电力、水利、能源等低风险低收益行业。

  6、 最后这些都需要扎根一个行业或者跟踪一个行业,建立必要的人脉关系。真正掌握开创企业的基本技能。在越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2和4成功难度越大。还有接触很多民企,感觉大多民企老板就是够狠,只是狠的程度有差别,拥有一颗仁慈心就很难做老板了。

  学管理专业的创业仅从普遍意义上看,比较优势是领导力和知识面宽,比较劣势就是没核心技能包括商业技能。当然具体因人而异,我们班就出了很多技术、市场精英。因为如果衣食住行不愁,又想过老板瘾,想多吃苦,不被人管,当然就是做老板好。最近写论文,喜欢对问题思考都总结个模式,太教条了,想法恐怕离现实还是有距离的,最后对所有创业同学致敬。

--------------------------------------------------------------------------------

johnsonyan

个人观点,现在不宜创业:

1、但凡创业,时机是最关键的。现在整个的经济形式很不好,这样市场的潜力和融资的渠道都很不理想。当然可以找出中间赚钱的行当,但是很难,经济不景气,大部分的企业是要在这个船上一起漂的。水涨船才高。就如传统行业的海鲜店和花店,生意都不好。如果大家想在新兴行业创业,现在更不是好时候。我亲眼看了多少IT公司倒掉。现在客户每花一分钱都要听到声音,当然,我们自己也是这样:)

2、创业,如果不是开个酒吧,饭店等等的传统行业,资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关系。如果大家没有非常强的关系可以支撑自己的产品毫不费力的打进一个市场,可以带来现金流和宣传效果。我觉得即使有钱,也是盲目的打水漂呢,活不了多久的,中国这个市场从来不看重技术和实力,真的,相信我,从来不看,重要的只有关系。

3、创业,心态非常重要!一个稳定的心态和时刻冷静的判断能力决定了创业的成败。简单的例子,借钱炒股的人,几乎都赔,这是因为心态坏掉了。说回来,如果我们大家是毕业就去创业了,工作也找的很不好,索性放手一搏。我觉得完全可以。但是现在,大家大多在这样一个状态:有些存款,在供房,在筹划买车,可是对未来的预期却很不明朗。难保中国的房地产不出现新加坡和香港的情况。所以我觉得按揭还款是对人最大的压力。试想,一个这样状态的常人怎么可以有勇气,有决断力地创业呢。而当一个人把房子和一笔属于自己的存款落实之后,心态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早几年没有趁没有牵挂的时候豁出去,就安心在等几年吧。

4、有一点非常重要,这个几乎是最重要的,就是:钱从那里来:想想这个问题,创业的心就冷了一半了:)贷款,除非有银行的关系,这个银行还要不催你还,要是暂时赔点,还能继续贷给你的;吸引风险投资,让我们去说服他们,我觉得假设我妈妈是投资公司,我说服我妈给我投资都难:

所以,创业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和积累,需要进入一个圈子,创业才变得风险小了很多,因为你的这个圈子要共同承担你的风险,这是关系的力量,也是个人的努力积累。

当然,丁磊从宁波电信出去的时候,肯定没考虑这么多问题,张朝阳估计也懵懂地走出了自己的一步。他们是可敬的,他们的胆识和能力也帮助了他们。也许成功的创业者都是考虑很少失败的人。希望我们所有的人好运气!

--------------------------------------------------------------------------------

小小

再谈关于卖羊肉串创业

有这样一个规律:一般来说行业壁垒越高,利润就越高;行业壁垒越低,利润就越低。壁垒的组成可以是技术,资本,行业经验等等。所以,很多时候,看这IBM赚钱,大家也只有眼红的份儿:)

说回羊肉串。

首先,要想销路好,羊肉串就一定要适合多数人的口味,味道要好。想烤出这样的肉串是需要摸索和锻炼的,需要技术和经验。还有,基本上看来,如果用好的羊肉,利润肯定不行,所以还要找到以次充好的方法,这也需要摸索和实践。

好的,假设现在已经可以烤出上等可口,成本低廉的羊肉串了,好象可以出街摆摊了吧。但是,你会发现,你在街上不到一个晚上,会有如下官僚部门过来找你,每个都可以收走你的家什,甚至罚款:(

1、工商

2、税务

3、城管

4、卫生

5、治安

6、交通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大学同学谈创业: 模式/风险/案例
......

好的,再假设,你有很过硬的关系,可以摆平如上的机构,不来找你的麻烦,他们索要的各种收费,你也按时上缴,尽管这些费用高得让你心疼。感到轻松了吧:他们再也不会来烦我了!

这个时候,一个最高的壁垒出现了!

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去考察一下杭州的南山路。南山路是杭州的酒吧街,地位相当于上海的衡山路,北京的三里屯。一条街,有三,四十家酒吧。但是,烤羊肉串的只有不到10个摊子,还是一水的新疆人。每个摊子的利润大概每年10-15万。利润这么高,怎么没有人多摆几个摊子呢?

因为存在这样一个组织,我们姑且称它为“肉串行会”,说白了,就是黑社会。他们占据了几乎所有好的地段的控制权,如果你去摆摊,轻了是砸烂你的摊子,重了会砍人:P总之,你想抢他们的生意,是绝对不可能的。或许你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找到了肉串行会的老大:老大,我交保护费,您就让我摆吧。老大说了:这条街上就我亲戚和新疆的能摆!:P

很多事情,就象是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越是不熟悉的行业就越危险。创业,有很长的路要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6838.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人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企业人本管理案例

浅谈人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时至今日,一个令人发指和惋惜的话题就是:作为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台湾富士康集团深圳分公司的员工跳楼事件。在前后发生的13起跳楼事件中,让人不得不对富士康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进行思考和探讨。究其原因,

国美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国美企业变革管理案例分析

    国美变革管理案例: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家电零售企业抓紧激活国内庞大的市场,其领军企业国美更是完成了跨越级的发展,知名零售洞察与咨询公司KantarRetail统计,2005-2010年,国美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5%,在国际领

企业信息化管理案例 剖析企业信息化风险管理(2)

以企业取得的实际效果为目标,才是企业信息化的正确道路。信息化建设不要追求技术水平如何高,而是要解泱企业的实际问题,让企业真正见效益,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信息化过程中的资金、人员、设备的投入都要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效益为依

企业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谁来负责企业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关注的是“人”,因而绩效管理常常被认为应该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由此,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人力资源部出台成套的打分表格,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代表(在很多国有企业,党政工团的干部们也要参加打分)用这套表格对部门和员工“打分

声明:《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大学同学谈创业: 模式/风险/案例》为网友薄情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