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100名下岗工人自发组织起来创办企业,在工商部门已申领了营业执照,项目也是目前市场紧缺的,有很大的赢利空间,但因为申请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迟迟无法到位,百名下岗工人的组织者们为了守住“摊子”只好暂时搞起了废品回收,并且再次陷入生活的困境。无奈之下,他们将本报一篇报道连同一封反映下岗工人心声的信寄给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此事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为此专门派调查组赴陕,实地了解并解决百名下岗工人再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陕西现象”引起中央领导关注
去年11月17日,本报《财富周刊》财智对话栏目以“别让‘陕西现象’绊住发展脚步”为题,邀请陕西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杨永善就“陕西现象”问题进行了专题对话。稿子一见报,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就此展开大讨论,有关部门还就此组织了一场专门的论坛,众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各个网站关于“陕西现象”的帖子和评论更是络绎不绝。就在此时,由下岗工人李建国等10人发起组织的“百名失业人员再创业组委会”,因为申请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而遇到了许多“陕西现象”,在备感失望和痛心之时,他们含泪写了一封诚挚的信,信中尽述他们创业的艰辛以及在办理担保贷款过程中遇到推诿扯皮工作拖拉等现象,连同本报的报道一同寄给中央领导。总书记和总理非常重视,中央就此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并于今年5月赴陕西调查解决。省委、省政府以及西安市的主要领导对此事也高度重视,多次指示有关部门尽快协调解决百名下岗工人再创业的贷款问题。
在中央调查组和省、市领导的亲自过问和关怀下,百名下岗创业工人的有关手续很快办妥,但是他们按照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创业的优惠政策申请的小额担保贷款因为担保等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因创办企业而倾其所有,生活又一次陷入困境。
创业项目填补市场空白
百名下岗创业人员主要组织人李建国告诉记者,他们组织创办的轻型建材厂生产的陶粒轻型建材,是一种粗放技术的成熟产品,主要用于墙体的填充材料,可取代现在建筑中的砖块,也是一项节能、环保的专利技术,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非常大。他们就此专门写了可行性报告,按目前市场状况分析,全西安市一年大约需用砖块170多亿块,而这种轻型材料是国家强制推广的,如果西安市建筑企业使用这种轻型建材的比例只需达到20%的话,就得建30个年产5万立方米的轻型建材企业,才能满足需求。据有关专家估算,建一个年产量5万立方米的厂子,需要资金240万元,可安置下岗人员108名,保守估计一年可实现产值600多万元,纯利润可达到120万元到150万元,2年之内就可全部还清银行贷款。
靠“收破烂”守摊子
这个百名下岗工人创业组委会的10名发起人,在去年10月开始筹备,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拿出来为大家办事,今年3月已正式注册成立了“西安颖鑫轻型建材厂”,他们在西门外的铁塔寺租了一块地方作为基地,一直在为贷款的事奔忙。10个人不但没有拿一分钱的工资,反而四处借贷,每天中午只能吃一碗油泼面。为了保证办公用地每月3000元的租金,他们无奈又申请了一个废品回收项目,靠收破烂守摊子,继续为企业跑贷款。
小额贷款卡在“反担保”上
据李建国和筹委会的人员讲,他们的企业已按要求办完了所有手续,但在申请担保贷款时却卡了壳,主要原因是自有资金不足和无法向银行提供反担保。而按照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51号文件的精神,这两个问题却是可以解决的。因为文件中已经明确指出,对于具备一定条件下岗失业人员可以取消反担保,而且对于新增就业岗位收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加大信贷力度。他们一百多人全部是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和产品也都符合要求。按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规定,自有资金必须达到贷款额的30%,这些下岗人员都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无法筹集到这个比例,他们曾向省就业中心申请过,也得到认可,但跑了将近一年,贷款还是没有踪影。
李建国和几名发起人说,他们这些下岗人员年龄都在40岁到50岁之间,过去在单位都是兢兢业业,也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受党教育几十年,有着良好的集体责任感。他们还设计了保证资金安全的详细还款计划,有必要时银行、政府和担保公司可派人来监管资金的使用和企业的经营。他们真诚希望有关部门能彻底克服“陕西现象”,真真正正地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下岗再创业人员身上,让他们的企业尽快运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