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才有人要
主持人:在一般人的传统观念中,企业被并购,对企业的创始人而言总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各位嘉宾是如何看待企业被并购的呢?
周鸿伟 :企业被并购不等于失败。在中国,一般认为一个企业不好才被别人购买,但在美国恰恰相反,只有你好了,才会有人收购,目的是取得“1+1>2”的效果。
朱威廉:企业被并购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啊。通常企业的发展有三种结局:一是依靠自身实力发展,不靠被并购而壮大;二是从创立到发展不顺自行消亡;三是创立之后,被更有实力的企业并购,解决企业自身不能面对的问题。
王志东:但若被恶意收购,企业贱卖,就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了。我们先把讨论的前提确定为那种双方自愿的良性并购。
陈晓峰:企业并购或是被并购,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企业行为,只是并购行为涉及面广,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员工和企业本身,所以它被看得很特殊。
主持人:各位嘉宾都曾是企业创始人,又分别经历过并购企业或是被企业并购,作为当事人,你们如何看待自己创立的企业被并购?
周鸿伟:3721与雅虎中国的合作,不是单纯的企业并购,而是形成紧密的战略联合关系,双方都希望能达到“1+1>2”的效果。3721是一个本地化的团队,能帮助雅虎在中国更好地发展,有一个更好的渠道,反过来3721可以利用雅虎在世界上领先的技术,两者联合,能够共同把事情做得更大,取得更大的成功。
王志东:我的经历是并购台湾华渊生活资讯网,并改名新浪网,当时我还在四通利方。这件事或许大家都知道了。我是软件程序员出身,四通利方是软件公司,当时并购华渊,对我也是一种挑战,虽然我一直在编程,但我从来没有涉足过互联网的经营。收购华渊是凭着一种直觉,但之前的两年我放弃了许多并购企业的机会,一直按兵不动,直到并购华渊,一鼓作气,一个月双方就达成协议。结果,网站越做越大,软件公司最后反而变成了次要的。但是,事实证明,这次并购,对华渊和四通利方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并购使两家企业都延续了更长的生命力。
朱威廉:1994年来上海后,我先是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之后将榕树下由个人主页转变成一个正式的中文原创作品网站。现在,广告公司卖给了全球第二大广告集团,榕树下被贝塔斯曼并购。这两次并购,我和对方企业都觉得很愉快,因为我已经感觉到,由于我自身实力的缘故,限制了企业的成长空间。榕树下与贝塔斯曼合作后,榕树下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依靠我个人能力在近期内无法实现的。
陈晓峰:我的被并购经历,是在企业状态比较好的状态下进行的。成立classover.com时,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毕业不久,血气方刚。网站成立第3周,便有跨国公司电话来表示愿意出资收购,结果被我拒绝了。除非是投机者,不然谁会在创立企业之初就想着要卖。我的计划是,classover.com依靠自身不断发展状大,当然也可能收购其他公司。但之后我们还是将网站出售给了更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因为我意识到,classover.com不可能在短短2年之内强大到能够依靠并购他人而壮大,将网站出售,对它自身的发展更有好处。当然,我也从这次被并购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可以说是我创业的第一桶金吧。
理想之后,学会放手
主持人:在继续讨论之前,我要和各位嘉宾先统一两个概念:企业创始人和创业者是同一个概念吗?
朱威廉:不是的。你成立一家公司,就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哪怕你不久之后将公司卖给其他人,你依旧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但创业是在某一个领域内创造奇迹,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创业者在开创自己的事业,肯定要和企业一同经历最艰难的初创阶段。
主持人:既然如此,我们就将接下来讨论的创业者,定义成创立企业并随之一同成长的人,如果是这样,我便有个疑问,自己开创的事业,就像自己抚养长大的孩子,怎么舍得拱手让人呢?
王志东:错。企业不是创业者的孩子,也不是创业者的全部。从理想主义高度看,企业寄托着一个创业者的梦想,但企业只是实现梦想的载体。创办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财富,作为创业者,你可以作为股东每年分红,也可以上市卖股套现,或者干脆将公司卖个好价钱。企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独立控制、上市投资或出售企业,哪种方式对企业发展更为有利,就该选择这种方式。
陈晓峰:创业者对企业的感情肯定是他人不能相比的,但如果因为这种感情而不愿放弃,不让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想满足个人的很小的情感愿望,这样太自私,因为创业者有责任为其他员工的发展着想。真的打算创业,就不能只为自己负责,而要为所有员工、合作伙伴负责。况且,让情感因素主导商业行为,这样不理智的创业者即使成功也有局限。
朱威廉: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如果能借助更有实力的品牌企业发展自己创立的企业,对创业者而言是一种荣幸。
王志东:企业被并购,也能看出一个创业者的自信心。比如许多做源代码的设计师,不愿将源代码交给客户,有时故意将错误的交给对方,这其实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我做程序设计师时,就把源代码交给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放开手脚去完成更好的设计。创业者也是这样,不要害怕好东西被别人买去,只有这样,才能放下包袱去完成下一个目标。
主持人:各位嘉宾都认为企业被并购有利于企业发展,那么,作为企业所有人,在企业被并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素。
陈晓峰:企业何时被并购是相当重要的。在企业经营状况好时与经营状况差时,企业被并购的结果和创始人得到的回报会有很大差别。另外还有一个要素是:被谁并购,对方是否有实力、有意愿持续发展你的企业,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被并购后的生命力。
朱威廉:在我经历的两次被并购中,我考虑的几个因素是:对方是否可以持之以恒地将我的理想进行下去;是否愿意将企业与员工一同接纳;对方管理层如何、企业文化如何,这将关系到对方企业的员工是否能容纳我的员工。企业被并购,创业者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全身而退,但企业员工的未来,我有责任替他们考虑。
腾出手来获取更好的
主持人:之前各位都提到创业者在企业被并购中,将得到丰厚合理的回报,那么,企业被并购是否可以看作创业者积累资本的一个机会?
周鸿伟:不能说是积累资本的机会吧。3721原来的收入也很好,自己上市的话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3721希望能够拿到更好的技术,更多的产品,更好的资源,这样3721在中国,中国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能够更好地上网的理念,能够进一步得到延展。
王志东:并购对创业者而言,是一个正确的很好的手段。当你爬上一座山峰时,为何非要安营扎寨定居下来呢?下山后,你才有机会登上一座风景更美或是海拔更高的山峰啊。年轻人容易将问题看得很严重,加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失败定义得太严厉,认为守不住企业,把企业卖给别人是不光彩的。其实,正因为是好东西才有人买啊。人家是有实力的企业,可选择的范围广,如果不是有价值,凭什么要购买你的企业。一个出色的画家,只有作品被人购买时,才能体现作品的价值。当然,画家可以通过画展获得舆论认可,但真正有效的价值认可还是在作品出售的那一刻。
朱威廉:企业被并购,对创业者来说,是百分之百的机会。除非是恶意收购,不然并购总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创业者可以对并购的条件、机会进行选择。每一次良性的被并购,对创业者都是一次实力的证明。
陈晓峰:我是个喜欢新鲜事物的人,时常有许多新点子出现,而一旦有了新的想法,我总忍不住去实现。可以说我的第一桶金来自于企业被并购,它给了我继续创业的资本和机会。
主持人:各位都经历过企业并购和被并购,那么现在你们的生活状态、奋斗目标和过去有何差别呢?
周鸿伟:我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不管过去和现在,我的目标都是希望帮助中国互联网更好地发展,让中国老百姓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只不过,3721可能没有这么多资源,主要专注于中文上网,同时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寻找商业机会,而雅虎将把全球最好的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
王志东:离开新浪前,我更像一个管理者,但现在,我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次典型的创业。点击科技自主研发的协同软件,是我在新浪工作时就曾有过的想法,当时我就希望能找到一套兼顾细节、操作简单的中文办公系统软件,但一直没有找到。成立公司三年至今,虽然公司规模一般,但从产生意向到自筹资金,再到现在和公司团队一同打开国内协同软件的市场,并得到客户认可,我觉得自己现在更像一个创业者。
主持人:但是您今年初刚刚在美国完成一次融资,金额达1300万美元,您是否又将重复以前的过程,由企业主导者转变成一个管理者?
王志东:不能这么说。公司研发的协同软件每隔数月就会依据客户需求进行版本升级,尽量完善各种功能,我们的目标就是,用通用软件的投入达到定制软件的效果。目前,公司已经对协同软件进行了8次版本升级,我不仅参与公司管理,还要参与技术研发。即使有了外界资本的投入,我还是会继续参与核心技术,协同软件是我的一个梦想。在中文之星后,我的设计就没有机会再用于公开销售的产品,只是平时用来满足自己的兴趣。
朱威廉:我倒是从一个创业者变成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进入盛大网络,是我来中国后的第一次打工,最初几个月肯定不适应。首先是心态不平衡,过去我作为企业所有人,我的决定就是最终决定,但转型后,我成了决定的执行者,我必须去执行一些我不能理解的决定,而我自己有任何想法时,也必须先征得董事会的认可。
主持人:那您现在适应这种转变了吗?
朱威廉:早就适应了,而且很喜欢现在的状态。创业者的身上其实有很多瑕疵,很多时候,他的决定未必有利于企业。比如,在我创业时,因为过于自信,我不会运用外界资本帮助企业,认为依靠自己的能力就能与国际大公司对抗,如果当初我能认识到这点,现在榕树下或许是另外一个样子。除了克服过度自信,我还学会了协同合作。过去的我不会与人合作,但现在,我学会了约束自己,学会了作决定时更加谨慎,学会了作为一个大管理群中的一员必须扮演的角色。
主持人:不过,陈晓峰的角色似乎没有太大转变,是吗?
陈晓峰:两者兼顾吧。Classover.com被并购后,我按照协议为对方服务了3个月,之后我便与新的合作伙伴合作做了3本杂志。由于获得3家前十位美国MBA的录取,将公司股份转让。但是出于一个新的创业想法,我又延缓了入学时间,运营至今差不多有两年吧,在第二年初就开始盈利,业务上了轨道,我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我现在正在忙着我的一个新的电子商务项目,希望可以创造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电子商务品牌。
创业、管理,各司其职
主持人:从刚才各位的话中,似乎感觉到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王志东:创业者或许有很好的创业天分和激情,但却未必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应该能冷静、客观地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判断,并能处理好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
陈晓峰:职业经理人必须能非常专业地管理企业。他或许不如创业者那样具有更多的野心和忍耐力,也没有经历过企业从无到有最艰难的时期,但正因如此,职业经理人可以更冷静地分析企业现状。
周鸿伟: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来主导。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能满足公司处于不同阶段时的要求。在某些阶段,你必须要有创业精神,才能快速起飞,雅虎现在就面临这样一个机会。职业经理人虽然也会很主动,但与燃烧激情,不顾一切代价去做一件事情还是不一样的。
王志东:这与个人性格也有关系,有些人就是喜欢创新,有创新的天分,但却未必有能力和实力去管理一个团队,既然这样,为何不能在适当的时候,让合适的管理者来领导企业,而创业者继续燃烧他的天分,让每个人在自己熟悉的阶段内行动,成功的几率更大。
朱威廉:我觉得一个创业者再去打工,就是接受再教育、再学习的过程。结束自己的企业去打工,既是让心态和状态上有所调整,也是积累资本等待再创业机会的方式。
主持人:我能够感觉到,王志东现时已经完全沉浸在满腔的创业激情中,而陈晓峰也对自己的设想跃跃欲试,那另外两位嘉宾目前正处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中,你们还会再次创业吗?
周鸿伟:我并没有将在雅虎中国的工作当成一个职业,我觉得,我依旧把它看成是一个事业。
朱威廉: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还会去创业,这种冲动是溶在我血液中的。不过,好在盛大网络目前还处在发展期,在这里我也能找到创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