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通过模拟创业的尝试与实践,大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生产、操作、管理技术,积累一定的创业经验,培养一定的创业意识,为以后真正进行创业作好准备。
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指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或技术,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书。起源于美国校园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模拟创业,通过这样的尝试与实践,大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生产、操作、管理技术,积累一定的创业经验,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创业作好准备。创业计划大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跨专业的竞赛小组要有管理、财务、经济、法律、电脑等专业人员,提出一份具市场前景的服务或产品,并围绕这一服务或产品开展调研论证,完成一份内容详实、论证有力的商业计划书。
如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已引起越来越多风险投资公司的关注,yahoo、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1997年由清华大学首次引入我国,团中央、全国学联从1998年始至今已举办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而像清华、北航等学校举办的类似大赛就更多了。
在近日举办的“广东电信研究院杯北京邮电大学第三届创业计划大赛”上,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纪宁说,这个大赛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学生科技活动的一个品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业热情。他强调,北邮并不提倡学生一毕业就立即创业,毕竟大学生专业知识、市场经验等方面的储备不是很充分,所以学生的创业计划都只是模拟性的,不完全与市场对接。但学校希望以创业计划大赛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学生通过听取创业成功者和知名企业界人士的讲座,可接触到最新最原版的商业运作知识;评委老师对参赛团队的点评,也是学生学习课堂外知识的最好渠道;相关企业从中也可以了解到学校的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情况。
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专职委员熊秉群认为,大学生创业是科技兴国的途径之一,而创业计划大赛正好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他说,“不管是在校学生,刚毕业的学生,还是毕业几年的学生,他们创业,归根结底,都是推动科技兴国的有效途径之一。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创业者。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志远都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不过他也表示,大学生创业要有创新能力,要敢于奇思妙想,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扩展视野,认真了解市场,将抓住市场机遇和抓住技术资源结合起来,尽力缩短与实际的差距,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身为兼职教授的熊秉群从2001年起给北京邮电大学的MBA、EMBA专业学生开设了“高新企业的创业”课程,他说自己很有热情参与对学生创立高新企业的教育。
大赛A类金奖获得者、北京工业大学联科动力有限责任公司CEO、环境科学专业2002级研究生袁嵘说,通过这次大赛,自己补上了原本欠缺的市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而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主办此次大赛的有关人士指出,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不仅仅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实践的平台,还是实现大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参加竞赛的团队基本上都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了解不同专业知识的机会,增加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会贯通,以及增强了相互学习与合作的精神。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交流与合作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无疑培养与增强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另外,参赛者可以通过比赛结识风险投资家,让其对自己作品的实际运作价值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建立未来关系网络。
2003年8月,在电信行业摸爬滚打了5年的袁天鹏和李靖为了共同的理想组建了北京安普莱科技有限公司,踏上了创业的征程。袁天鹏认为,这种创业计划大赛很有意义,让在校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很多商业运作知识,培养市场竞争意识和商业意识。他说,“我在学校专业很不错,同时做很多社会工作,综合素质较好。但商业头脑不够,还不如那些开小卖部的同学。我觉得自主创业,技术支持是一个重要依托,但不是决胜因素。关键是要运用商业头脑,全方位看到并充分挖掘其市场空间,让其赢利”。他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强调,“创业从零开始”,一定要从小事做起。
中科院一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士指出,从大学阶段就开始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现在很多科技成果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不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对科技资源是很大的浪费。他强调,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意义在于树立一些创业成功的典范,哪怕是1%,就能产生很大的能量,更多的学生就会朝他们看齐,那我们的科技就会日益走出“象牙塔”,服务于我们的社会,服务于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