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下的创业传奇



 海外学子×本土人才

    翻看展讯的团队名单,43个来自硅谷的创业者尤其引人注目,其中不少人具有在海外任企业高管的资历,而最高层则有着在美国成功创业的经验。在公司梯队的金字塔尖,“硅谷群”带来的决不仅仅是技术。

    “硅谷的创业模式,我们都已经做过很多遍了,可以说是心中有数。回来创业,少走了许多弯路。”在硅谷多次经历“创业——上市”周期的陈大同说。正因为如此,展讯得以高起点创业,一下子找到了技术与市场的“共鸣点”。

    同展讯的海归高层相比,盛大陈天桥的履历上没有任何海外背景。不过公司运营的两个关键时刻,他力邀海外风险投资人和微软中国总裁唐骏进入董事会,甚至把公司总裁职位让给了唐骏。这两步棋使公司的管理登上新台阶,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在禹华创始人吴晓钟的履历上,我们同样看到了其在飞利浦、赛龙等知名手机设计公司任副总裁的经历;而三维董事长胡放也曾任美国大洋公司董事长……

    不仅如此,展讯的陈大同告诉记者,当几个创始人初定回国创业的想法后,马上开始在硅谷四处“找人谈心”——物色人才:“硅谷的留学生圈子很大,什么人都能找到,大家又都怀着回来报效祖国的热情。”同样,禹华通信公司也从硅谷把一个10多人的团队“移植”到了浦东。

    有了公司的核心层,中国人才的“高性价比”优势得以充分展现。禹华通信的初创资金虽然有些来自创始人变卖家产所得,但是它还是在3年里将员工总数迅速地扩充了6倍。

    展讯目前的研发团队达到了300人,“在硅谷,拥有几十个工程师的就是大公司了。300人的研发队伍,国外很难养得起。”陈大同告诉记者:“我们从国内招募的人才又好又便宜,2.5G和3G的芯片都是国内工程师做的。”事实上,凭借强大的人才力量,展讯仅用1年多时间,完成了国外公司五六年才能完成的研发。

    世界技术×中国机遇

    三维生物公司有两个办公室,一个位于金桥一处安静的园区,一个位于上海“心脏”部位的人民广场旁。前一处是公司研发的核心地带,而市中心的办公室则是与世界级大药厂进行技术交流的场所。“我们需要这样的结构,将研发和市场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公司创始人胡放如此表示。

    相形之下,展讯的办公室则离得更远——一个在浦东,一个在硅谷。CTO陈大同说,公司有一个四五十人的团队,隶属于硅谷的研发中心:“他们编制在硅谷,人在两头跑。”这个窗口,是中外技术交流的通道,也是为将来打开国际市场布下的棋子。

    办公室的安置是有形的资源分布,更深刻的布局则密织于战略思考之中。“我们300人的研发团队,同时拥有软件和硬件两类人才。海外公司无力支撑这样的结构,结果就是让手机芯片的软硬件设计脱节。我们则依靠国内资源,做到了软硬件同步开发。”展讯CTO陈大同说。

    如果说软硬件结合的策略是展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更大的战略选择则表现在对3G技术的取舍上。展讯在3G研发上,一开始投入的是欧美技术标准WCDMA,后来经过反复考虑,坚决停掉已经进行了一半的WCDMA,转而选择中国自主3G标准TD-SCDMA,并开发出全球首款TD-SCDMA芯片,占据了产业的领先地位。

    禹华创始人之一陈红则说利用硅谷的技术,加上公司在国内的优势,禹华希望能在2年内成为世界领先的手机设计公司:“我们对国内需求、客户服务的执行能力,比国外公司更强,因此,我们能保持3-6个月的领先优势。”

    全球资金×本地环境

    盛大的起步,其实是从摆脱外资影响开始的。由于和初期投资人“道不同”,陈天桥几乎倾家荡产拿出30万美元投入网游。初涉网游的盛大,财务非常困难,但是陈天桥并不缺少环境——成熟的电信基础设施,让他得以低成本得到带宽和服务器;遍布各地的网吧和互联网,让他能搭建起便捷高效的电子商务销售网。

    如今,在盛大不缺钱的时候,陈天桥又坚定地引入了4000万美元的海外风险投资,并进一步通过海外上市。利用这些资源,他大举进行自主研发,并在国内投资多个游戏开发公司,培育着一个自主研发的“生态圈”。

    盛大的道路,是一个从“以弱者地位利用环境”到“以强者身份创造环境”的故事,海内外资金和国内环境一起作用在中国网游的产业起飞中。

    展讯、禹华、三维等企业与盛大有着类似的经历。因为上海在集成电路产业环境和手机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加上初期的6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展讯的创业之路比盛大少了一些坎坷。站稳脚跟后,展讯将以芯片提供商的身份,积极帮助国内3G产业的发展。“明年,我们打算推出5-6款3G终端。”

    “直接靠在政府身上,企业必死无疑。”不少创业者对此都深有体会。在度过没有收入的研发初期后,禹华引入了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我们看重的不是钱,而是政府对这个行业的支持。”

    “我在硅谷的经验告诉我,如果公司设在硅谷,上市做成一家十亿美元的公司就到头了;而在国内,我们有机会把公司规模做到十亿美元的5-10倍。”展讯的陈大同说:“这里的资源,让我们可以和世界级的对手竞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6507.html

更多阅读

40岁男人创业 40℃高温下的创业哲学

     “我是一只典型的青蛙,已经尝到了长起脚蹼水里扑通两下的快乐,但我深深怀有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说这话的是资深媒体人罗振宇,也是位自媒体领域的创业者。这是他在APEC青年创业家峰会上的讲话。  在罗振宇看来,一代

郭台铭创业 台湾首富鸿海集团郭台铭的创业传奇

 台湾首富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集团,十年前营业额只有100亿新台币,而2006年的营业额达到1兆台币,十年成长100倍,郭台铭创造的鸿海经营传奇的背后,究竟靠的是什么?请看台湾首富鸿海集团郭台铭的创业传奇:   “我不懂模具,但是我会用人、会用

女性创业:46岁女人演绎的创业传奇

女人不要把自己当花,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女人要把自己当成树,才能经受风雨,才能开花结果。”——姜月兰一间七八个平方米的办公室,书占据了半壁“江山”。    坐在书堆中的靖江市鑫蓝锻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月兰笑笑说,我感谢这些书

在创业型经济时代 经济危机下的创业新潮流

    危机下是考验生存能力的时候。眼下即使那些最强大的公司似乎也已摇摇欲坠,相比之下科技业公司的状况尚好,虽然利润下滑的预期和裁员的消息几乎每天都有,但股价尚可。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有一句话曾十分流行:退潮后,你才看到

声明:《投资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下的创业传奇》为网友再见了单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