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 1998-2004 中国创业投资七年之痒



 风起云涌的中国创业投资行业,从1998年开始至今历经7年的实践这后,究竟该如何来认识、分析、判断?回顾7年的历程,到底取得了哪些重大发展,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和障碍?该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中国创业投资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将会形成怎样的格局?新进入的外资巨头与本土“草根”创投间是合作还是竞争?哪些行业会将成为投资的焦点?在“第四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召开之际,通过记者与国内外著名的创业投资人、创业企业家、基金投资人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的访谈,感受他们的切身体会和领悟其精辟的分析,让我们一一解开问号!

    年度投资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投资退出大幅增长

2004:中国创业投资复苏

    12月16日,在于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上,创投研究与顾问机构Zero2ipo清科公司总裁倪正东宣布: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更为活跃,并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中外创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额总计1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中国创投业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传统行业受到追捧

    2004年,IC行业得到了创业资本最多的青睐,以4.24亿美元的总投资额位居各行业榜首。作为2004年的最大热点,IC行业所获投资的分布和去年有明显不同。相对于2003年投资集中在IC制造和IC设计,今年的投资主要集中在IC设计领域,该领域在今年取得超乎寻常的快速发展,有超过30家IC设计企业获得总计3.53亿美元的投资,包括华平对大唐微电子7000万美元的注资和新进半导体获得的5000万美元的投资。而2003年只有6家IC设计企业获得总计4220万美元的投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IC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成熟,其产业链的相关领域都受到了关注,今年在IC设备制造领域和IC测试与封装领域均有企业获得投资。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认为,今年中芯国际和华润上华的相继上市以及其身后投资人获得的巨大回报,对IC领域投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传统行业在2004年成为创业投资的另一大热点,有30家传统产业的企业获量位居第三位,比去年增加6家,投资额位居第二位,接近去年的3倍。传统行业的投资相对分散,制造业仍然是传统行业中最受关注的领域,化工、农业和消费品领域也获得一定的投资。此外,消费品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英联投资对宁夏红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也是继去年华平投资浙江卡森之后在消费品领域的又一大投资案例。实际上,消费品驱动的投资也正是全球创业投资在今年的特点之一。

    地域分布 上海稳坐第一

    尽管2004年的第三季度中,早期项目投资数量曾有短暂的上升。但就全年来看,2004年的投资仍然以中后期投资为主。就投资案例数量看,成长期最受青睐,以88个案例占据第一位;但若以投资金额来看,扩张期获得了最多的投资,超过4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的34%。

    从投资区域来看,2004年的投资仍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三个大区:北京及周迈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就省份、直辖市而言,上海和北京的优势十分明显。上海是2004年创业投资最热的地区,无论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额都高居榜首。北京在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额上都排在第二位。其他获投资较多的地区包括深圳、山东、广东(不含深圳)、黑龙江、浙江和江苏。

    退出收获颇丰 募资表现平平

    2004年,国创业投资在退出上取得可喜的进展。调查范围内有60家创业投资机构实现总额为8.02亿美元的退出。实现退出的创投机构数量及被退出的企业数量都较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退出金额则接近去年的4倍。股权转让仍是创业投资机构最多采用的退出方式,有约一半的退出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同时,通过IPO实现的退出较去年明显增多。今年中芯国际、盛大网络、掌上灵通、5ljob等一大批企业海外上市为其身后的创投机构实现获利退出创造了条件。

    2004年,有21家创投机构成功募集到资金,新募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总额为6.99亿美元,尽管募资金额较去年略有增长,但成功募资的机构数却较2003年减少7家。相对于投资和退出,今年的募资仍然表现平平。但可以预见,投资和退出形势的整体好转将为创投机构未来募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家科学技术部秘书长张景安认为:

中国创投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16日,国家科学技术部秘书长张景安在“第四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开幕式上表示: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看到了希望和即将蓬勃发展的曙光。但中国的创投要真正走上健康大道还需要本土创投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获利。他希望本土的创投机构要有创新,要在未来几年中实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他表示中国政府在未来几年里也将继续制定有利于创投发展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推动创投的发展。

    张景安说,随着中芯国际、盛大网络等二十多家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在纳斯达克、香港创业板、国内主板等资本市场上市,这些企业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创新中国的精彩和希望;伴随着大量外资进入中国,伴随着中国创业投资年度投资额的增长,中国投资行业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翻开了新的一页。

    张景安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很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之一。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作为世界大市场的中国,要转变经济结构,核心是自主创新,这将为科技企业和创投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一个创新的中国必然需要发展支撑创新的创业投资。他说,我们欣喜地看到,行业回暖并取得新的发展的同时,更希望它有新的创新,特别是本土的创投机构,在未来几年中将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旨S焕发新的动力和活力,才能有新的发展,才能扭转目前外资创投领先中国创投发展的局面,只有本土创投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获利,中国的创投才能真正走上更健康的道路,为此,中国政府在未来几年里也将继续制定有利于创投发展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推动创投的发展。

    他呼吁,“一个创新的中国需要创投,这是我多年来研究的观点,也是我们的企盼,因为投资高科技企业,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投资高科技产业,政府和企业都有难度,只有靠资本市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清科创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倪正东:

    未来的中国创投格局将是:三年内外资VC在中国创投业仍然唱主角,只有中小企业板、主板改善后,本土创投企业才会有与外资VC竞争的可能。早在2001年、2002年,中国本土创投公司曾与外资VC各占半壁江山。目前,外资VC占70%,本土占30%。如果不解决本土刽投企业机制和纳税问题,本土创投企业很难有所作为。皋土创投企业要反思,政府加强退出机制的改革。只有中国本土的创投企业成了赢家,中国的创投业才能走向成熟。中国的本土创投企业要知难而进,加强合作交流。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祖文萃:

    我觉得中国是可以吸引人的一个市场,不单单在创投方面,还有创投方面,在制药方面,在房地产方面都在考虑,我们主要是在创投方面要成为一个能够很好地为当地的投资者提供一个有规模的基金。我们看的领域也会比较广,不单单在IT方面,在通讯方面,在IC方面,也会看到媒体、制造,看到消费者的服务跟保健等方面,还会变成非常当地化、本土化,现在已经有上海的办公室、北京的办公室也会很快开。我们其实要找每一个有成长潜力的领域或新领域里面的老一、老二,来作为投资的对象。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 颜漏有:

    作为中介机构,德勤与创投公司也是战略合作关系。外资创椒在国内的项目也需要好的中介机构的介入。在以往的业务中发现创业公司大多存在三方面问题:1、收入的认定出入大;2、关联交易成为吸引投资、重组等障碍;3、在海外上市要调整心态。目前,尽管中国本土创投企业困难重重,但通过体制的改善和快速学习,今后人们将会看到国内外创投企业双赢的局面。

   

赚钱了!警惕泡沫!

    ——访IDC技术创投基金副总裁/合伙人李建光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VC,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已被业界公认为是中国创投业的领导者、先驱,中国创投业的第一品牌,是业界学习的榜样。无论是从投资额、投资企业的数量、退出情况、还是回报率、影响力等指标来衡量,IDG对以上的珠荣都受之无愧。对于如今所取得成绩,IDG技术创投基金副总裁/合伙人李建光坦言,这是十余年的痛苦磨砺、辛勤耕耘后的收获。然而,在喜悦之余,他提醒同行要警惕泡沫,谨慎投资。

    李建光认为,2004年,无论对IDG还是其所有同行而言,最大的好事就是整个资本市场,特别是纳斯达克对中国的企业在今年有了一个很好的回报。对此,李建光感言,以前差不多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唉声叹气,都在总结经验教训,今年大家终于可以庆祝一下了!

    李建光评价中国的创投业可谓三起三落:九十年代初,伴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那时进入中国的外资VC盲目的认为,只要跟上中国经济的发展脚步就会赚钱,投资传统行业结果赔得血本无归;第二次高潮和低谷是互联网的狂热和泡沫的破灭,又使一些创投公司血本无归。2004年又是一次中国创投业的高潮,中国今年VC业的繁荣跟整个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需求的增大,和中国经济本身去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有关系。这种繁荣可以持续多久,始终是一个问题,作为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家共同的心愿是创投企业在中国创造出更多的成功案例,在中国赚到钱,并吸引更多的基金来中国,扩大容量.将业绩做好,使创投行业健康成长。虽然2004年中国的创投业已步人有出有进的良性循环中,但也出现好象很多资金在追求一些相对少的新项目的现象,从而使企业价格抬高,出现了泡沫的苗头。一些新进入的基金如果不考虑价格,不谨慎投资,很容易刚进来就受伤,这样将会口下跑那些正打算进入的基金,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他希望无论是今年赚钱的创投公司还是正在准备加盟的基金都要端正心态,清醒地分析形式,审慎投资。

    尽管IDG目前已在中国投资2亿美金,150余家企业,成功地上市推出30余家,内部回报率在50%以上。但李建光表示,IDG还在不断重新考虑自己的定位和战略。他透露,2005年IDG将会有一个折的基金,这个基金从过去1亿美金的规模上又扩大到1.5亿美金。一方面IDG会一如既往地投资到一些熟悉的IT,领域,同时,会去探索一些新的领域,特别是在媒体方面,IDG会把相当多的钱投入到这个里面,特别是跟电视媒体有关系的。第二个方面,从今年的市场来看,基本上IDG是并购和上市并举,现在看到,并购得到的回报大概是在香港上市的十分之一。

走出严冬 迎接春光

    --外资VC的中国之路“春江水暖鸭先知”。 历经热潮、低谷、调整的中国创业投资行业,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终于再次步入上升期。创投支持的企业纷纷赴海外上市,企业间并购风起云涌,苦撑多年的创业投资机构终于等来了“退出曙光”。根据Zero2ipo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2003年中国创业投资退出金额较2002年高出两倍还多。自此,创业投资在中国经历漫长的“严冬”后,终于在2004年迎来了行业复苏的“春天”。

    那么,作为中国创投主力的外资VC,在中国历经了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大举进入对中国的创投企业来说,是喜是忧?

    回眸:外资VC中国沉浮

    尽管外资VC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如ChinaVest、IDGVC等先行者先后设立中国办事处,但外资VC的大举进入却还是在1997年之后。

    在今年7月份Zero2ipo清科公司举办的“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上,凯雷投资集团的董事伺欣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分为几个阶段:1997-2001年相当于孵化期,外资VC在中国没有什么实际投资经验,完全以硅谷的成功案例作为范本,认为应该支持那些从海外回来的留学生,应该投资给35岁以下的年轻CEO,狂热成为这段时间的主要特征。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2001-2003年,外资VC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学习期,很多创业公司先后失败,多数的VC变得非常保守,对风险的评估非常高,对未来的预期也很悲观。这段时间,MC开始投资给那些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热衷于选择成本低的IC和制造的项目。伺欣预计从2004往后的十年期间,将会是外资VC在中国的成长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VC进入这个市场。

    何欣的总结得到了Acer VC中国区总经理陈友忠的认同,对此他有着切身的体会。2000年他只身来到大陆,第一个投资案例竟然是通过阅读海外报纸发现的。在其投资中国四年之后,才有第一个成功上市的案例;IDGVC尽管进入中国较早,但其进入之初宣布的7年投资10亿的目标也远远没能完成,而IDGVC的大规模退出也是直到2003年才得以实现。

    退出驱动行业回暖

    大牌VC卷土重来

    2003年底,伴随着IT产业的回暖和海外资本市场的复苏,以携程上市为标志,纳斯达克的大门再次向中国企业敞开。同期,股票节节攀升的新浪、搜狐等、已上市企业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一时间,创投支持企业或上市,或被收购,退出似乎不再是个难题。

    2004年,创投支持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得以延续。根据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共有12家创业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先后登陆纳斯达克、香港主板/创业板以及新加坡市场,包括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Doll Capital、NEA、AcerVC、联想投资、上海联创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活跃的创投机构至少已经得到了部分回报,未来的退出也已经是囊中之物。

    中国创投企业的大规模上市不仅让其身后的VC笑逐颜开,更让那些还没有进人中国的VC眼红。“第四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的主办方清科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倪正东刚刚从硅谷回来,在那边,他拜访了十几家硅谷VC,“几乎每家都对中国显示出强烈的兴趣。每拜访一家机构,他们的主要人员几乎全部出席,对中国的情况盘根问底。在硅谷召开的一个创投会议上,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讲中国。”言辞间,倪正东流露出一股隐藏不住的兴奋。这次去硅谷,他还有一个收获,就是把那些希望在中国有所斩获的大牌VC带到12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来。“诸如AccelPartners、DollCapital的合伙人都已经确认参加大会。此外,一直活跃在中国的凯雷投资、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IDGVC、华平创投等等也都已经确认参会,仅算演讲和讨论的嘉宾就有六十多位。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行业交流、寻找优秀项目的机会。据了解届时将有60多名著名创业投资家,30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参会者,来自美国、以色列、新加坡、台湾等七个国/地区在内的代表团,超过干亿美元的创投资本。将再次齐聚中国,当然,参加一次行业聚会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吸引他们的,无疑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和遍地的投资机会……中国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合作?竞争?

    对于外资大牌VC的大举进人,圈子本来就不大的创投行业早就讨论颇多。尽管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越多的创投机构、越多的资本,对他们就越有利,但对于VC本身,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有好有坏。

    怡和创业投资集团执行副总裁邓杰认为,美国大牌VC的进入,对中国创投将来在国际主流资本市场退出有好处。但太多资本涌入可能会使泡沫过早产生。曾经投资过网易、掌中万维等成功案子的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的徐新也持有类似的观点,美国大牌VC资金实力雄厚,投资都是大手笔,敢于出手,即使亏了一点也没关系,但如果做得不好的话,可能会把中国市场扰乱,同时可能会影响外资LP对中国市场的看法,这样对中国创投行业造成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华登国际投资集团副总裁麦世泽也表示,美国大牌VC能带来很多价值,如一定的技术转移、管理经验等等,这些都有正面积极的意义,但不希望大家一窝蜂地把价钱炒得很高,形成另外一个泡沫。

    尽管不愿意看到第二次泡沫的产生,但对于多数活跃在中国的创投机构而言,还是欢迎他们的外资同伴加入的。毕竟在中国,这个行业还非常的年轻,需要有更多人、更多声音和更多的资本。就如邓杰所说,“希望我们联合起来让这个事情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让资本市场能够健康的发展。”而即将到来的12月份的年度聚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是联合的一个平台,不论对于长期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新进的外资大牌VC、还是那些渴望资金的高成长企业,或许都意味着新的一次挑战和机会。

 创业投资 1998-2004 中国创业投资七年之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6395.html

更多阅读

结婚后的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的心情短语

小编很高兴在此来分享结婚后的七年之痒。 常说结婚后的第七年是感情最危险的时期,因此“七年之痒”的说法令很多夫妻人心惶惶的。破解这个咒语,你有什么方法?夫妻两个长久地生活在一起,难免也会有个痒,有个痛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结婚

“七年之痒”为什么会痒 七年之痒是什么意思

“七年之痒”是个外来的词汇,说的是人与人在很多事情上的相处在时间上有着一个冷热分水岭,这个时间大约是七年。无论是同事、朋友、合作者或者爱人,无论曾经多么亲近甜蜜热烈友好,到了七年左右的时候总会面临或大或小的考验,过去了则会

风染白《七年之痒》 风染白的小说

《七年之痒》每对夫妻每对情侣都可能会遇见感情低谷期,“七年”可能会让每个人心里一颤,真的会“痒”吗?不论我们相处时间长短,都可能产生感情疲劳。最可怕的是明明还在相爱,却越来越不了解对方,渐行渐远……从头到尾都比较理解小染,当

变革回顾:“七年之痒”的启示

     是什么原因导致白酒产业由暖变冷?阴霾袭来,对白酒产业的格局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未来白酒产业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行?如果我们想回答以上问题,除需要研究我国的宏观经济和政治走向之外,还必须总结白酒产业自身发展的某些规律

山西首富李兆会 “山西首富”李兆会七年之痒

 28岁的“山西首富”李兆会正遭遇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其实是个舶来词,是指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审美疲劳,就可能节外生枝或遇到瓶颈。50多年前,美国性感女星玛丽莲8226;梦露主演过的同名电影甚是卖座,“七年之痒”于是

声明:《创业投资 1998-2004 中国创业投资七年之痒》为网友回眸醉倾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