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开十几家新店,使得天佑集团涌现了一批26岁左右的总经理。这些总经理的妻子、女友在对公司总裁惠清充满爱戴的同时,也会因为自己丈夫、男友以企业为家而对惠清心怀爱怨。那么,作为集团总裁的惠清,如何从3万元起家,如何管理147家店面,又如何实现2005年发展到300家店面的目标呢?
似乎能创造任何奇迹的互联网正越来越多的聚集着被称为“博客”(podcaster)的人,他们不用文字进行交流,而是将自己想表达的思想转录成声音文件放在互联网上,供其他的“博客”免费下载。
35岁的brian ibbott以前是一名专业dj,现在他的职业就是网络“博客”,不久前他自己创作了一首名为covervile的歌曲,一周内这首歌曲的mp3文件就被下载了上万次。无疑,是宽带网和硬盘播放器的普及促成了“博客”流行。据统计,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一部mp3播放器,ipod更让付费下载持续升温。不过拥有完备“技术装备”的人们已不再满足单一的音乐下载内容,开始有更多的需求,“博客”的出现正是时机。在美国的odeo“博客”网站上,就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文件可供下载,如新闻、球赛、演出、评论,甚至是网友讲的笑话。当“博客”人数以井喷速度增长时,一些先知先觉的广播公司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他们开始制作个性化的广播节目,纷纷推出“自助广播”(radio diy)。美国的xm和sirius两家卫星广播公司率先推出了可点播的广播节目,接着雅虎、msn也成立了网络电台,为用户提供音频下载服务。2月底,传媒巨头维亚康姆才刚刚斥资109亿美元搭建了一套全球广播网设施,但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明白,在传统广播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维亚康姆的盈利前景堪忧。千篇一律的广播节目对听众早已没有了足够的吸引力,publicis groupe media首席创新官rishad tobaccowala说:“广播业进行数字革命的时间到了。”对于广播公司而言,只有丰富的节目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而这将直接影响到它们的广告收入。但在同时,购买和制作高品质的节目同样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如果能够拥有“博客”这样庞大的创作群体,节目内容的问题将可能迎刃而解。已有不少广播公司进行了尝试,像bbc电台、cbc电台、波士顿公共电台等都相继开通了“播客”频道,他们通过传统电台播报“播客”上传的内容,并把自己的节目也制成声音文件放在网上供人们下载。
虽然“博客”可以存在于网络的每个角落,但它也只是一种免费公开的媒介,围绕着“博客”还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这其中蕴涵的潜在商机到底有多大,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尽管如此,一些“博客”淘金者从中尝到了甜头。当卫星广播仍处在赔钱的阶段时,网络电台为商家带来了惊喜。一些广播公司和网站开始推出付费节目,用户每月交纳一定数量的租金,就可以通过网站包月下载自己喜爱的音频文件,或是采用零售模式,为下载某个节目单独付费。被定制的节目可以通过pc、pda、手机或车载音响收听,用户拥有完全的自由。在这种模式下,广播公司还有更多的盈利点。他们可以把广告打包在某个节目文件中供用户下载,在收取节目费的同时还可以收取广告费,而对广告商来说,他们在广播节目中打包的广告能有更强的针对性。在看到“博客”商机的同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那些依靠传统技术生存的广播公司而言,“播客”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它改变了人们收听广播节目的方式。当然,也有人指出,“播客”威胁广播业的说法并可靠,merrill lynch & co公司分析师laraine mancini就表示:“广播业虽然面临很大压力,但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他指出,商业广播仍然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全球每期收听广播的普通用户超过2亿人,远远多于从网上下载广播节目的人数,而这些人收听广播的习惯基本不会轻易改变。但他还是不敢忽视“博客”的存在,因为在这种惊人的增长速度下,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