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大已沦为二流大学 培养创业者的摇篮——北大清华沦为‘二流‘?



 “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这样的骇人之语,在没有香港高校参与内地招生之前,大概只有疯子才能说得出口。 

    然而,因为有“高考状元”舍清华而选择了一所香港大学,因为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异常火爆,所以,在如火如荼的高考招生季节,人们开始替北大、清华担忧。旅美学者薛涌率先惊呼:“北大、清华当一流名校的日子屈指可数。”

    今年,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热情空前高涨,以香港大学为例,计划招收三百名内地学生,但报考人数超过一万。

    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高校的优势不只是能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从学制上来说,香港的本科是三年制,港生可比内地学生提前一年毕业。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内地高校要求学生学习很多与其专业毫无关系的“公共课”,在这一点上,香港高校更加“以人为本”。另外,香港高校多用英语授课,学生的英语水平绝非内地高校所能及。

 西交大已沦为二流大学 培养创业者的摇篮——北大清华沦为‘二流‘?

    正是经过这样的对比,许多内地优秀学生纷纷舍弃北大、清华而转投香港高校。而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流的生源,谈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今年,香港几所高校在内地的招生数量只有一千人左右,这对北大、清华只是带来心理上的冲击。按照薛涌的观点,如果这个数字扩大几倍,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竞争。以现在的形势判断,香港高校在内地扩招是必然的。

    另外,与北大、清华多年养尊处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相比,香港高校的宣传攻势也不容小觑。它们不惜巨资抢夺优秀学生所产生的新闻效应,会使它们在与内地高校的竞争中确立品牌优势,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知名度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资产。

    面对香港高校的竞争,北大、清华未必真如其外表所显示的那样无动于衷。问题在于,北大、清华并不具备香港高校那样的完全独立地位,“戴着镣铐跳舞”,很多事情学校不能自己做主。例如,有人认为,去年海南省高考状元李洋被清华拒收,而香港城市大学将其招至门下是“救英雄于困厄”。事实上,按照内地招生政策,李洋属于“高考移民”,清华不能违背政策招收他,而香港高校则不受此限制。

    人们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同时也是在表达一种不满:这两所学校长期占据一流资源而办学水平停滞不前。同时,这两所百年名校曾经拥有的光荣传统正在丧失,如今走在清华园内或未名湖畔,已很难再感受到那种曾经骄人傲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氛围。

    有一个细节引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一向注重面对面考察学生的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内地招生取消面试,理由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可能承担不起面试成本,面试会造成机会不平等。这种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胸怀和气度,应该引起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所有内地高校的重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5505.html

更多阅读

钱理群:北大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

大学毕业后的日子 毕业三年了还一事无成

——“认准一个理”写给2010年大学毕业或已踏入社会的祖国学子们!我大学毕业之后的日子,当时找不到工作,一次次萌生的希望却在等待中消亡。但我的脚步依然向着朝阳迈近,阴冷的梦寐只能投向我的背影,而且我的身心是移动的,那阴冷的梦寐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后感(张妍 培养学生数感

什么是数感?数感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我带着这些似懂非懂的问题,认真阅读了英国朱莉娅·安吉莱瑞著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卷就指出:“教师不仅要努力让孩子们学会灵活熟练地运用数字,而且要让他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再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打造高职教育的升级版[i]。而高职教育的升级转型并不在于办学升格。高职教育打造升级版,一方面在于形成真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育质

声明:《西交大已沦为二流大学 培养创业者的摇篮——北大清华沦为‘二流‘?》为网友暖色花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