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裹挟的世界
2013年被喻为可穿戴设备元年,从全球市场来看,谷歌、苹果、三星等各大科技厂商均提前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国内企业也由百度、盛大、久安等公司牵头,掀起了一场可穿戴设备的革命。在刚刚结束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有七十多家做智能电子产品的厂商参与进来,其中以智能手表设备与穿戴型医疗设备为主。从目前的市场反响来看,在技术性与实用性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终端设备+云处理+软件+服务的发展模式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一个被智能终端裹挟着的世界在2013年打开了一扇窗。
移动物联网驱动二三产业的融合
从互联网时代到2007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来看,围绕着人的网络便捷服务驱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在过去30年,欧美国家的IBM、微软、谷歌、苹果等企业主导着硬件、软件、互联网等行业的发展进程。
进入到20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科技产业迈入到全新的阶段。从某个角度来看,美国到目前为止依然引领着全球创新,苹果的iPhone让全球移动互联网大门瞬间大开。此后这几年,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拿到了移动终端市场的最大份额。其中,三星手机借用其全硬件产业链优势,成了苹果手机之后最成功的跟随者。
移动物联网时代与PC时代有很大的不同。PC时代,硬件与软件是分离的;随着苹果模式在全球推广的成功,一种依托于服务与硬件产业完美结合的商业模式,开始被科技企业争相效仿。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柏斯维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实际上,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完美融合的新的商业模式。”苹果一系列产品在全球热卖,不仅得益于完美的工业设计和精细的硬件加工,还得益于iOS系统的稳定性和开放端口后为用户创造的完美用户体验。众所周知,苹果公司早已将电子产品的制造外包给了富士康等硬件加工公司,核心的软硬件设计及服务则掌握在自己手里。硬件产品加工属于第二产业范畴,工业设计、软件及苹果商店则属于服务业范畴,这种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完美的发挥和展现。
在PC时代,出现了IBM、惠普、联想、三星等一系列商业巨头,它们的特点是依靠工业设计,加上硬件的不断革新,然后安装微软系统,基于硬件终端的服务交给了软件供应商,于是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微软公司。微软公司仅在系统上广开端口,让开发者在此自由开发。这样的模式降低了开发成本,也因此占领了大部分终端市场。将用户体验做得很好的苹果公司推出的基于iOS系统的PC电脑,由于其价格过高,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
移动互联网时代则大不相同了,因为在这一时代,消费者更讲究用户体验,终端机的使用便捷度成为了购买标准之一。三星、HTC、小米、魅族等手机尽管使用安卓系统,但对其的二次开发也成为了生产商制造智能手机的重要环节。小米手机依靠简洁的桌面,吸引了部分消费者的眼球。
国际大公司也看到了这一商业模式的优势,微软开发平板电脑,谷歌与LG公司合作开发智能手机,走的都是软硬件相结合的商业模式,这些巨头企业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开发移动硬件设备。
在全球PC市场持续萎缩的趋势下,PC继续受到来自平板电脑和大屏幕智能手机两大移动端的双重夹击,纯硬件平台在移动端的进攻下风光不再。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近期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5亿部,同比增长44%。同时,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报告称,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今年第四季度将超过PC,而大屏幕手机今年第二季度的出货量已经超过PC和平板电脑。对此,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称:“智能设备在全球市场上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也在迅速发生变化,从2007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到最近炒得火热的智慧城市的概念,伴随着网速不断加快,物联网在移动平台上找到了目前为止接近人的最好方式——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就是移动物联网的第一步,未来软硬件相结合的模式将会在科技企业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国际大公司对智能穿戴设备态度谨慎
提到物联网,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云服务、云存储、云计算等抽象概念,落地的也多为政府公共项目和高端办公楼。NEC(中国)有限公司战略事业发展部总经理唐力表示,在国内,智能交通和智能楼宇项目已经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开始投入使用。但真正的市场在普通消费者身上,尽管智能手机市场依然在持续扩大,但以苹果、三星等众多国际大公司为格局的态势已经形成。为了寻找下一个战略要地,从去年开始,基于人的智能穿戴设备开始成为众多科技公司争夺的另外一块高地。
谷歌研发的智能眼镜今年招募了1,000名免费试用者,吸引了全球目光。尽管消费者对这一产品期待满满,但上市时间却一推再推。“其实在我看来,普通消费者并不需要将手机的功能放在眼睛上,因为他们不是间谍,不需要伪装,只有极客族群才会喜欢,这并不是主流市场。”李易如是说。苹果公司的智能手表已经研发了一年半的时间,网上多次曝光了效果图,苹果公司都予以否认。三星和索尼先后推出了智能手表产品,但市场反响平平。
三星智能手表搭载的是安卓系统,通过与手机相连,进行短信回复、邮件收发等服务。李易称:“据我所知,三星智能手表从研发到推向市场,时间周期只有六个月,根本原因是三星拥有从处理器到传感器这一完整的硬件产业链,但要想把智能手表做成主流电子消费品没有一年半的时间是不可能的,第一代iPhone从研发到推向市场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三星的这一产品更像是攒出来的,没有给消费者带来惊喜,市场反响平平也属必然。”
在李易看来,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对象,并不像智能手机时代,拥有苹果手机这样现成的行业标杆,其他公司只要利用自己的硬件优势,向苹果手机学习就可以了。
从国际市场来看,苹果要想继续在下一个电子消费市场发力,推出的产品必须拥有超出消费者想象的功能存在。李易称:“对于可穿戴设备,国际大公司早已有所布局,但还有两个方向上没有想清楚,一是可穿戴设备是否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手机或电脑的单独设备,这样就会对芯片和通讯进行单独设计,功能强大就意味着损耗的增加,产品的成本也将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则会降低;还有另外一个方向是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与手机等智能设备建立联系,但许多功能智能手机本身就可以做到了,很难让消费者再重复消费,因为冲动消费所占领的市场并不稳定。”因此,谷歌、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在推出主流电子产品时一定会持有谨慎的态度。
在今年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本刊记者看到映趣科技研发的独立于智能设备的inWatch智能手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智能手表售价在1,800元左右,展出的是功能样机,内置SIM卡,拥有打电话、发短信、拍照、摄像、上网、使用微信和微博等功能,搭载的也是安卓系统。从外表来看,金属外观与普通手表无异,可以直接通话,也可以通过蓝牙连接耳机。许多参展消费者驻足围观,记者通过与围观消费者交流得知,多数人对此产品有浓厚的兴趣,但其价格相对偏高,与现用的智能手机相比,很多功能在智能手表上很难实现,并且屏幕很小,在用户体验上无法与大屏智能手机相提并论。
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国内首份智能手表用户调查报告》显示,47.3%的用户表示愿意购买智能手表,其中54.7%的用户能接受智能手表价格在1,000元以下;国内主流的智能手表分别是inWatch、果壳手表、三星和索尼。
“在电子消费品领域,国内的厂商很难引领全球市场。回望国内科技企业的三十年发展,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从国外照搬过来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是追随者。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具备创新的客观条件,可穿戴设备还涉及到最基础的操作系统,无论是安卓、iOS,还是Windows Phone,都不是我们的,对于系统的理解自然没有它们透彻。而谷歌和苹果两家公司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通过它们的收购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定位就是软硬件结合的商业模式。平台是一样的,自己做和交给其他开发商做没有区别,那么索性它们自己来做。
在智能手机时代,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涉足,他们可以提供系统,进行平台扶持。现在所有的企业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都认定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就自然不会错过,所以国内企业很难在主流智能穿戴设备上创造奇迹。”李易悲观地表示。
国内企业紧盯细分市场
事实上,国内电子产品公司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其涉足领域主要是健康移动设备领域或单一功能领域。久安与苹果公司合作研发了iHealth系列移动健康产品,其中包括血压仪和心率仪。快乐妈咪团队研发的“胎语仪”于今年10月也开始在市场推广。从这些企业的发展方向来看,国内企业是以健康这一细分市场为主攻方向。
东方泰坦研发的智能手表主要针对老年人市场,据东方泰坦董事长倪金生介绍,早在2008年前后,他们就已经研发了第一代智能手表产品,但在功能上没有把握住老年人需求;经过反复调研,2013年研发了二代产品。老年人最需要三个功能:一是测量心率,实施一键报警,即当老人的心率加快到危险区间,老人可以一键报警,智能手表会以短信的形式将信息发送给社区医院、子女和东方泰坦的平台,这样三方就可以根据卫星定位系统找到老人所在位置,对老人实施抢救;二是在手表中安装传感器,当老人的心跳加快,自己却没有感应到时,子女、社区和平台都会得到消息,通过联系社区就可以对老人进行提前救治;第三个功能是收音机功能,这也是根据老人需求设计的娱乐功能。
“我们在智能手表内安装SIM卡,产品的成本控制得很低,每件单品价格为200元,在每个社区安装上一台服务器也不到一万元。现在已经和三家社区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的服务费用为100元,如果一次性购买两年的服务,我们还可以免费赠送一部智能手表。为了打开市场,今后我们会和电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对服务费用进行分成。” 倪金生补充说道。
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迈过了两亿大关,银发市场未来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国内的养老观念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欧美国家有一套完整的养老保障机制,他们会选择在养老院养老,国内则多为居家养老。“我们选择做老年人市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倪金生称。
随着国内工业发展,硬件成本不断降低,美国著名杂志主编Kevin Kelly在《What Technology Wants》(2010年)一书中提到:“在未来(至少很多时间内),我们所制造的一切几乎都将免费,现实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作为网络的载体。”柏斯维称:“我在很多地方演讲时都告诉开发者,一定要控制硬件成本,甚至将硬件成本降为零,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主要在服务上收取费用。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是为人设计的,而人的身上有很多数据可以挖掘,这些数据聚集起来,就会产生很大的商业价值。”
倪金生表示,目前正在寻求与社区医院的进一步合作,力求将老人的病例输入到平台上来。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系统对老人定位,实施急救;另一方面将个人病例做成电子数据放在平台和设备中,可以为老人及时救治争取时间。同时,这些数据积累得多了,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商业数据挖掘,目前他们正在与北京市卫生局接洽,希望能够让这一项目尽快落实。
在柏斯维看来,将赢利点放在服务上,将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举例来说,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百度等企业研发了智能健康手环,很多人也都已佩戴,这些人群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这样企业就可以做定向的广告投放,同时还可以从医院和养老机构那里得到利润回报。研究一下互联网就知道,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免费,苹果iPhone 5s推出后,就免费了部分办公软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如此,无论是新浪、腾讯,还是阿里巴巴,它们做的都是平台化运营,它们给消费者免费提供平台,然后向需要广告的商家收取广告费,这样的模式在移动物联网平台上同样适用。”柏斯维补充说道。
与东方泰坦做法不同的是,兼任创业公社执行社长的李易旗下也有一个从事智能养老的团队。据李易介绍,“我们做社区养老的方法并不是用硬件扩大用户群建立平台。我们会给社区中的老人做体检,先从服务开始做起,在赠送给老人的平板电脑上设计送药、预约挂号等服务。现在花费三四百元就能够购买一台平板电脑,过去平板电脑造价高,现在不用担心这一问题,有些社区医院甚至都可以为此买单,进而增强服务。目前这样的模式已经在上海浦东某社区落地,并且在逐步推广,如果市场反响是老人需要一台可穿戴的报警设备,我们会再去研发生产。将可穿戴设备与老人的平板电脑联系起来,可以说是与市场上其他公司的做法相反的,有了客户,我们再做产品。这是倒推式商业模式,让一切变化跟随市场的需要。”
除了在平台上建立服务,利用大数据创造价值外,国内许多创业团队也盯上了功能性特定的可穿戴设备。“我们的创业公社还有一支团队,针对大学生情侣开发了一款智能设备,主要功能是情侣之间的娱乐,设备设计时尚一些,并且我们可以将成本控制得很低,出售价格在一两百元,这样的产品,谷歌、苹果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要做系统和平台,所以我相信在市场上的存活率会比较高。”李易说道。
从国内企业针对的市场可以看出,无论是先建立平台再争夺市场,还是利用终端设备吸引消费者,进而扩大平台,都无一例外地将云存储、云服务带入到市场中来。“如果我们可以卖100万台设备,我们就有100万个胎音样本,这将大大加强企业未来的商业价值。”快乐妈咪“胎语仪”CEO陶建辉告诉记者。
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
对于人身体数据的开发,在这几年已经有了飞速发展,不论是植入人体芯片,还是智能胶囊,抑或是最近火热的移动健康产品,都是围绕着人开发的智能产品,可见“以人为本”的商业模式开始成为科技公司的发展重心。正如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说的那样:“在不远未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会像今天不能上网的住宅那样不合潮流。”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智能家居这一发展了10年的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家,作为人生活起居的地方,自然不会被忽略。过去我们谈论智能家居,多数体现在低耗能、低噪音。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型芯片技术不断革新,未来围绕人的服务会慢慢走入家居生活。
在今年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聚熵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智能360家庭版的产品,通过蓝牙和wifi与路由器和智能设备建立联系,在智能终端安装一款软件,并在设置中选择空调、电视、热水器等家电的品牌型号,与之匹配后,通过语音对家用电器进行集中控制,无论是在哪里,只要保证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网络连接顺畅,都可以进行远程操控。
泛海三江的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工程师田然告诉记者,“从国际形势来看,智能家居、楼宇自控、火灾报警、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等技术会日益结合,融合成一个系统平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轻松启动家中的电器,通过网络摄像头远程监控家中的实时画面,通过家中的烟雾及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了解家中的空气质量,在空气质量不好时可以自动联动空气净化器。”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智能家居的投资热度不断升温,不仅是IBM、三星、NFC等知名企业,微软、谷歌、苹果也开始这方面投资,苹果有iCar的项目计划,这样的企业加入进来后,会带动和引领这一行业的发展。国内的华北中控、大唐电信、泛海三江及海信等家电企业早已开始在智能家居市场布局。”柏斯维如是说。
智能家居在国内已经发展了近10年,从落地的项目来看,还是以智能楼宇为主。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形势,柏斯维坦言,“站在普通技术层面上,国内企业并不输给国外企业,但在高端技术层面,比如高频CPU的研发,我们还是很难超越国外,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工业基础薄弱。从品牌上来讲,我们还不能与国外大企业进行比较,在高新技术层面,还是以引进国外为主。但在国内市场上,国内企业有两大优势,第一是了解市场,知道本土化的智能家居应该从哪着手;第二是有价格优势,通常情况下,国外的软硬件设备成本很高。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目前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很高,一套从国外引进的系统和设备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担得了的。国内生产的软硬件设备价格则相对较低,花费不到一万元就可以安装一套低端的智能家居系统。”
田然表示:“目前国际上许多厂家都加入了KINIX通讯标准联盟,而国内厂家还没有统一起来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随着国内市场的壮大,我们的行业标准也一定会慢慢形成,相关部门会在智能家居系统方面创造自己的通讯标准,就像我们的闪联一样。标准统一以后,家里所有的电器都可以互通互联,每一个电子产品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网络地址。甚至我们的电器都可以直接使用安全高效的直流电。”
由于市场没有完全打开,所以还有许多机会存在,无论是软件开发商还是硬件提供商,都想在未来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因此国内市场竞争也很激烈。柏斯维称,“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开始向国际上学习,开发智能家居平台,现在已经出现了重复开发的现象,因为这一行业的平台开发还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这些企业也看到了平台的商业价值,行业的发展还是要靠口碑,所以未来决定企业发展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而不是资金。只有消费者接受了,智能家居成为刚需消费,这一产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平台所带来的效益才能显现。
现在有许多创业者开始智能家居方面的系统开发,实际上我不赞成这种行为,因为平台的建设需要用户,搭建平台的目的在于开放端口,没有应用,再好的平台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对创业来说,搭建平台的风险是很大的。相反可以通过做单品扩大用户群,然后再搭建平台,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平台与用户留住了,通过平台可以得到许多有利数据,比如可以对冰箱内水果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统计,得到的结果可以成为农业生产和城市蔬菜配比方面的重要依据。”
“正是因为国内智能家居品牌林立,各品牌之间互不兼容,造成很多浪费,对于一个统一平台的诉求也就更大了。”田然如是说。
在李易看来,智能家居目前不仅缺乏统一平台,而且近几年内,智能家居的刚需很难形成。从智能终端的用户群来看,多数为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人群,越是低收入用户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越久,娱乐是他们使用智能设备的唯一原因,比如看视频、打游戏。从刚性需求来看,智能家居的安装成本依然很高,三低用户在短期内很难成为刚需。商务人士由于工作比较忙碌,尽管有钱安装智能家居的软硬件,但待在家中的时间很短,并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去购买这些服务,因此,短期内也很难成为他们的刚性需求。此外,国内的现状是家中留守老人居多,对于新鲜事物,老年人的接受程度也很低。从本质上来讲,国外能够将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起来,核心问题在于社会保障机制健全,他们的工作不是很忙,生活压力不大,生活节奏也没有中国这么快,因此有时间和资金去享受智能生活。
柏斯维则表示,智能家居未来会成为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方向,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会追求健康智能的生活方式,希望在家里享受舒适的温度、湿度和健康的空气,这些细分的产品如果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完美的用户体验,不久的将来,智能家居就可以成为刚需。
国内智能终端行业困难与机遇并存
无论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还是智能家居,产品追着人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工信部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将智能家居列入九大发展领域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已经迈进了移动物联网时代,但国内无论从行业、企业、消费者本身,还是制度环境,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从行业角度来讲,未来智能设备需要的是二三产业的融合,工业生产是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指出,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净进口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80%的晶片都要靠进口。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电脑、1.3亿台彩电,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高端晶片专利费用却让大家沦为国际厂商的打工者。正如柏斯维所说,目前工业技术的薄弱,是制约国内企业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软件方面,全球使用最多的智能系统平台是iOS和安卓,即使加上微软的智能系统,这三大平台也没有一家来自于中国,那么国内企业对软件平台的理解就会有出入,是否能够完成系统的二次开发,产生完美的用户体验,是能否打开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企业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从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始,中国的企业在科技领域一直都是追随者,软件商完全依赖美国企业,硬件的设计上也是以抄袭为主,”李易补充说道,“以智能手表为例,在这一领域,全球的企业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国内的企业嗅到了这一市场,几个月的研发周期,出来的产品一定是在平台上加上摄像、拍照、短信等各种功能,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产品。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可追随的对象,在追求主流电子消费市场上只能成为探路者和牺牲品,因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越到后面,中美之间可抄袭的东西就越少。”在品牌建设上,国内企业也相对较弱,从PC行业上就可以看出来,联想电脑好不容易成为全球第一大厂商,面对的现实却是PC市场逐渐萎缩。一家科技企业品牌的建立,没有过硬的产品和全新的商业模式,只依赖于人口红利,是很难做大做强的。
在消费市场上,国内消费者已经被苹果、三星的产品培养得越来越挑剔,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对用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和享受,但从国内的生活水平来看,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为什么美国企业做一个智能烟雾报警器都可以大卖,因为美国家庭住的问题都解决得很好了,社会福利对于他们的保障很好,有时间弄一些新鲜的玩意儿,挥一挥手,烟雾报警就取消了,而中国大多数家庭恐怕连烟雾报警器都没有。”李易如是说。
此外,从全球网速排名情况来看,我国依然很靠后。“现在许多厂商对于智能设备的开发已经非常火热,但网速也制约着智能设备的发展,现在的网速就像是普通公路,国内厂商就像汽车行驶在拥挤的普通道路上,当4G时代真正到来,对于整个移动物联网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柏斯维补充说道。
在智能化时代,要建立信息化社会,并以创新为导向,一定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进行,所以制度环境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它能够吸引各地区人才,接纳多元化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言论自由可以激发思想上的碰撞。李易称,“在美国,许多家庭都有意识去购买智能设备,测量一下空气质量,然后进行分享,国内民众这几年才开始意识到。”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制度鼓励民众的言论自由,而民众的舆论焦点,就有可能是创新产品商业化的利益点。此外,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成果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建立创新制度环境中最基本的要素。
当然,国内智能设备生产商要想在全球打响知名度,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但从经济全球化、生活智能化的趋势来看,中国朝这一方向发展的趋势不会变。华为、小米也在加速智能盒子的布局,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占领家庭入口,进而为以后搭建智能平台创造条件。长虹、海信等家电企业在智能家电的开发上也紧跟国外步伐,一场以智能为核心的商业大战在国内早已拉开序幕,在国外企业还未站稳脚跟的时期,尽早加速国内市场布局的做法,或许会让中国的智能设备行业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现实存在的平台搭建、硬件生产和消费者培养等诸多问题。
面对消费者对国内生产的智能终端设备的抱怨,或可用马云的一句话解释,“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商机”。
更多阅读
操作OTC普药终端模式的五个关键 otc fd系列操作
操作OTC普药终端模式的五个关键2013年OTC品牌企业哀鸿遍野,尽管一些上市公司的报表做得还蛮漂亮,但是,整体下滑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普药终端模式做得更加风生水起,以修正为龙头的普药终端操作模式从偏远的吉林走
si终端店面设计 终端店面的核心是什么
终端店面的核心是什么? 这看似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其实,在笔者眼中,这并非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相反,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封闭式问题! 笔者相信,确实,对于这个问题,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答案,也确实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但笔者之所说这是
终端陈列的重要性 做好终端陈列功夫在“诗外”
终端是产品和消费者亲密接触的地方,终端是稀缺性的资源,终端是让产品实现商品价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所谓的临门一脚,因此,很多企业对于终端工作都非常重视,都强调做精、做强终端极大的去发挥终端的作用,而产品终端陈列则是终端工作的一个
语音搜索:移动智能终端入口的争夺焦点
移动智能终端入口争夺战的起源 2013新春过后,我国搜索市场掀起移动终端入口的争夺大战。2月21日李开复新浪微博评价“微信”的三句话,尤其是关于微信岂止“切入语音助手领域”,岂止“分流移动搜索”的说法,是导致语音搜索
迎接文化酒时代的春天 迎接终端品牌时代,需要做终端品牌的心态
一、做百年老店品牌,先得树立百年老店心态 1、自主选购,选到最后消费者选择进店的依据是终端企业的品牌 最近康美药业在做消费者选购参茸贵细类产品时的选择依据调研时发现,由于无法辨认真假,消费者选择此类产品主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