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春节返乡 农民工返乡创业 加法向乘法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带有歧视意味的“盲流”到“民工潮”再到如今的“农民工”,逐渐形成了一支近1.5亿人口的、规模庞大的劳动大军。这个群体是时代的产物,是我国现代化加速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阶层的大转移。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减少农民,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中去。发达国家走过的这条路,也是发展中国家都要,也正在走的这条路。近日,“新时期我国农民工转移就业与权益保护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解决农民工就业及权益保护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专家们也表示,农民工进城与返乡创业,都已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农民工就业有了新模式

     8年前,带着梦想来到深圳,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农民张全收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他13岁辍学,卖过冰棍,爆过玉米花,进过砖瓦厂,干过建筑队,打工的艰辛与痛苦,永远都无法从心中抹掉。在深圳他经营的小饭店前,经常看到一些农民工为讨不到薪而伤心流泪。

    所以张全收对农民工的遭遇,不只是一种同情,更多的是为农民工的前途担忧。为了解决更多农民工就业难问题,让更多的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他自筹资金,注册了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和河南省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在郑州市农村劳动力市场和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挂牌营业。

    公司在深圳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现有农民工1.3万人,服务范围兼有外资、港资、台资及内陆民营企业,跨越深圳东莞、厦门、福州等地域,涉及食品、电子、科教等28个行业,合作企业近百家。

    张全收通过对农民工实行收入保障制度和团队输出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有效破解了农民工“维权难”和企业“用工荒”,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了民工、企业、输出单位的共赢。共帮助1.3万河南农民工在深圳给家乡净挣几十亿元。

    目前,农民工进城一是就业环境差,农民工自身素质低,缺乏信息和帮助,求职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对农民工不平等对待,轻视、漠视农民工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农民工仍处于弱势地位,在很多方面都无法与雇主进行平等交流或谈判。

   张全收从5个方面改变了上述现状:建立农民工“准”军事化管理机制,帮助农民工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不搞零星输送,最少是以50名农民工配一个领班负责;实行农民工工资收入托底保障制;用公司盈利保障工人利益,在农民工待工期间,每天也能拿到25元工资;给农民工权益上保险,员工发生工伤事故、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包括感冒发烧均实行全报医疗费。

    南方企业用工一般都有很强的季节性,生产旺季的时候招工难,一旦进入淡季又会大量辞退员工。尤其是春节过后,大量北方民工南下求职,由于缺乏信息和帮助,求职问题比较突出。张全收对记者说,“和我合作的企业遍布整个深圳地区,人的淡旺季我是比较了解的。如果这家企业没有事做,可以到另一家企业,我可以合理调配。所以,我的员工收入是稳定的。”

    道德+经济实现多赢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表示:“开始知道张全收的做法时,我是抱有怀疑态度的,觉得张全收有包工头之嫌。后来经过调研,我觉得对这样的做法应给与高度肯定”。

    来自张全收公司的工人在打工企业穿着的制服依然是张全收公司的,他们感觉到有组织依靠,通过张全收的公司能找到工作,能领到工钱,工资与其他渠道进来的工人也一样。

    接收农民工的工场、雇主也是满意的。他们要付给张全收200~300元/人的管理费。因为管理上放心,需要时就可以有工人用,不需要时就不要,许多雇主愿意多花这笔钱。

    其实张全收的经济效益也很丰厚,他的收益来源于向雇主收费,而不是农民工,他的公司招工已经形成规模效应。

    农民工的工作和收入有了保证,也减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也降低了管理成本。可见,这种在劳务输入地进行公司培训的全新经验,能够经得起道德和市场的双重考验,达到共赢。

    但是也有人表示了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邓荣霖说,张全收的公司内部管理需要跟上,公司规模现在越做越大,在制度上没有科学的约束,很难保证其他人不会把张全收的经营模式干走了样;另外,公司越来越有名,有很多人冒充张全收来行骗,影响很不好,这就要求在外部的法律制度上对这种经营方式、这样的用工组织也要有约束和保障。

   在此次研讨会上,专家们呼吁最多的,依然是保障应该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歧视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享受同等的权益和义务。比如在服务管理上,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挥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农民工生活及劳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在有序转移上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输入地和输出地都应该有针对性解决农民工面临的各项问题。在维护权益上,应该突出解决的问题是工资偏低、缺乏社会保障、培训就业难、子女上学难,生活居住难等问题。还有在建立农民工组织的问题上,专家们也表示了很大的希望和强烈的期待。

    加法向乘法的转变

    而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同时,另一股潮流就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据统计,近500万农民工利用在外学的技术、管理,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创办工商企业。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总数要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尽管目前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创业的人数还不算太多,仅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4%左右,但这些人的能量很大,创新精神也比较强,他们代表着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是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万宝瑞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真正实现了由“输出一个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的转变。外出打工只能够解决温饱,实现创业才能解决致富。

    农民工返乡创业也开拓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路子。山西吕良市青年农民高二狗,高中毕业后到山西祁县水泵厂务工。2002年,他返乡创业,创办了山西天泽泵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职工有50人,固定资产有十几万元,解决了当地一批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农民工就地就业,既实现了务工的收益,又使从事生产和照顾家庭两不误。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据测算,一名返乡创业人员,每创办一个企业,平均可带动78个人员就业,初步估计,全国近500万返乡创业人员,可以安排3000多万农民的就地就业问题。每人每年平均可增收5000元左右。

 农民工春节返乡 农民工返乡创业 加法向乘法的转变

    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了以工哺农的有效载体。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创业者通过吸纳农业的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产品原料基地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条,有利地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农业和商业有益的衔接,从而带动了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面进行发展。

    农民工返乡创业,还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都在集镇或县城。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办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税源。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小城镇扩展思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4003.html

更多阅读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农民工返乡如何进行农村创业?

可以因地自宜。找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农民工返乡创业最主要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最好是能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特色种植,养殖。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必须要有好的创业项目。只有选准适合当地环境、条件,又稳妥可靠、风险小、

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 农民工创业别“赶时髦

  对各级政府而言,在帮助那些真正有能力创业的返乡农民工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风险教育。千万不要为了政绩、为了赶时髦出风头而片面鼓动没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去创业。  为了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把积极引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农民工返乡成创业精英

不当“包袱”当财富,“人财”回流哺故土。望城县以扶持新政鼓励有技术和资金双重实力的精英型返乡农民工积极创业,万名返乡者掀起一股创业浪潮。预计2009年,该县将新增个体户3000户、私营企业近百家。   从望城县丁字镇走出去的李健

农民工返乡创业总结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五大困惑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凤凰来还巢。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市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如今,随着一些农民工腰包鼓了起来,返乡创业大军日益壮大。特别是去年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市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截止2009年春节,全

声明:《农民工春节返乡 农民工返乡创业 加法向乘法的转变》为网友爱人我会努力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