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二楼多功能厅内热闹异常,一场论坛正在进行。来自手机、运动品牌、饮料、食品等快销品的企业代表,广告公司及公关公司的多名重要代表参加了会议。作为这次论坛的主办方,《新营销》杂志总编辑段传敏开卷明义:如何占领校园市场?
从1996年中国正式实行大学生扩招以来,中国大学生人数已经激增至2000多万。仅2007年,就有560多万新生走进大学校园。2000多万,相当于德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或者英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随着这一中国最独特的细分群体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逐渐凸显,校园市场的营销活动也随之增多。校园营销不仅成为各大企业、跨国公司市场战略组成的一部分,更成为其抢占未来市场机会的重要战场。
800亿的市场
商家对大学校园市场图谋已久。
2004年,就有调查公司对全国10个大中城市进行深入的调研,调研显示,每年每个大学生的平均消费在9000元左右。这个费用是把笔记本电脑、手机、生活费、日常消费(服装、化妆品)等消费平均计算得到的,不包括学费。就此估算,全国大学校园每年“非学费”和“非食宿”等消费性市场容量可达到629亿元。
2005年8月,全国各地的高校商贸企业齐聚上海,成立了“中国高校商贸管理专业部”,标志着全国高校后勤开始以“联合舰队”的形式,出击在校大学生消费市场。该专业部由上海、陕西、安徽三省市的高校后勤集团以及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隶属于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目前全国高校后勤创办的教育超市等商业网点已不下3000家,各超市公司年销售额都在千万元以上。
而当下,随着大学生消费能力的提升,629亿这个本已庞大的数字被“轻易”地改写。“有人估算过,说高校市场两千多万人,差不多一年要贡献800亿人民币。”新鲜传媒(专业校园营销机构)CEO中展表示。
“这实在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CTR(央视市场研究)媒介与产品研究部经理李冰告诉记者,根据CTR对30个城市、近10000样本,可推及近500万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有着庞大的消费空间,并且,可支配收入随年级递增而逐渐增长。这其中,非教育支出在大学生的总支出中比例占34%,市场规模非常庞大。其中IT、数码类产品是重头,不但其普及率日渐提高(82.8%的大学生拥有手机,MP3的拥有率也达到76.3%),且更新换代也已成为消费行为中重要构成部分。
“即使是价格相对较高的笔记本电脑,在大学生中也拥有了1/5左右的用户群。有73.1%的大学生计划购买MP4,预购手机的比例也达到28.3%,这两个比例都分别高于还未拥有这两类产品的大学生比例,表明大学生目前已不仅仅满足于拥有这些产品,随着大量功能更丰富,外观更时尚的新品不断上市,更换更好的产品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在IT数码产品消费行为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李冰表示。
“可能还要高一些!”中国传媒大学广告系主任的调查结果是:“在我所在的学校,电脑和手机普及已达到了100%,人均消费每年达到了12000元。”
在这场针对校园营销之中,除了快速消费品和IT产品之外,房产、汽车行业也加紧对这一群体的营销。
校园专业营销机构浮出水面
校园市场激发商家热情的原因,李冰认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敏感性、接纳性都比较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正处于一个形成品牌忠诚度的阶段,而他们也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力军。
在这种背景之下,校园营销不仅成为各大企业、跨国公司大市场战略蛋糕的一部分,更成为抢占未来市场先机的重点战场。饮料、运动、服装、IT、通信等多个行业的知名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的参与,进行一系列的校园产品展示、优惠促销、毕业生招聘、品牌宣传等形式,加紧了对校园市场的“攻占”。
越来越多的商家在大学校园中寻找商机,校园营销的日益活跃,而针对校园的营销公司也应时而生。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仅在北京做校园营销活动的公司就有60多家。但多以2-5个人的小公司为主,不专业的居多。“目前一年挣几十万的公司小日子还挺滋润。”
“在2004年春节的时候,新鲜传媒正式开始运作。我们第一年预订的营业收入是50万,但第一笔单子就做了50万,做到120万我们只用了9个月。我们现在一年的营业额能做到1200万人民币,对于固定人员有30多人的公司,我们的利润率是非常高的。”新鲜传媒CEO中展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们已为超过100家客户(主要是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过专业校园营销服务,这些客户主要是快速消费品、网络产品、IT数码行业的大型企业。
“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做过车和房在学校里的推广,而且很多现在不是学生用的产品也可以在校园里面进行宣传,可以尽早在这些潜在的社会中坚力量中植入品牌烙印。我认为,所有企业都可能成为大学里面的客户,就看这个企业是不是有长远的目光。现时消费能力也有,就看能不能跟进,长远消费能力也有,看我们怎么去影响。”中展表示。
网络营销大幕将启
据百富勤的研究报告,中国即将进入第三个消费高峰,其原因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正在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人数庞大,仅1982年至1998年出生的总人数就接近3.2亿,2008年前后,他们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
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NIELSEN)分析总监马旗认为,这一群体最大的特征是网络化,“70后是网络的养子,80后是长子,而90后是继子。”
新鲜传媒也调查发现,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接触率最高的媒体,校园BBS(校内)和互联网(校外)两项指标总数达到61.1%,最频繁登录的网站是本校的校园BBS,在本校的BBS上浏览新闻、获取信息、发表意见、沟通娱乐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工作”。
针对这一特征,越来越多的公司已开始加紧网络营销布局。
今年10月25日,微软宣布以2.4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Facebook(美国校园网站) 1.6%的股权,照此计算Facebook价值达150亿美元。一个组建只有两年半的公司,目前价值150亿美元,增长速度惊人,在欧洲的访问量已经超过MySpace成为英国第一社交网站。
美国Facebook在web2.0时代的空前成功,让中国的投资者、创业者有了能够模仿的范本。从2005年底开始到现在,类似Facebook的校园SNS网站的数量在中国迅速激增。如校内网、谊多网、5Q网、亿聚网、占座网、露脸网等。他们基本上都是仿照美国Facebook的模式。
据美国《商业周刊》近日报道,Myspace、Facebook开始重视亚洲市场,而Facebook面对对手Myspace在亚洲扩张的势头,已经决定于2008年初开始加速其国际化进程,目前正积极开发中文、韩文和日文的亚洲版本。
中展透露,下一步,他们也要做中国的“Facebook”。“不光让IT、数码类产品在直接在网站营销,学校周围的小餐馆和其他小店也可以加入到网络营销的行列。”
显而易见,一场针对高校市场的网络营销战争已开始“升级”。“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有人如此乐观形容针对校园市场的网络营销。
“校园市场还不规范,但同时充满着很多机会。进入该市场的企业都在摸索期,但相信近两年会有很大的变革,行业领军企业也会很快形成。”中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