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地想卖掉自己的大中电器,反而受到了被买家晾在一边的冷遇。
张大中终于没能熬过黄光裕和张近东的拖延战术,开始了自己的接班人培养计划:最近,张大中让自己的儿子在大中电器石景山店上岗,并有意在熟悉情况后,回到大中总部经贸部担当重任。
子承父业没什么不对,培养接班人也不算什么新闻。但谁又知道,委屈与无奈,才是在这出“立太子”大戏中张大中的真实心情。
坦诚的自卖自身
这其实是在反复地叫卖自己未果之后,不得不走出的一步。
自去年大中电器有意投身永乐开始,张大中一心想卖掉大中电器的想法就一览无余。在与永乐签署了相关转让协议后,却没想到永乐立马投入到了国美的怀抱,这桩买卖因之拖到今天,一直悬而未决。
此后的张大中并没有闲着,而是开始与百思买、苏宁等频繁接触。这个时候的张大中的想法看起来特简单,那就是希望能让大中电器卖出个好价钱。对此,大中也非但不像别的企业那样忌讳,反而非常坦诚地向媒体表示,实在是适当的时候择优而合。
从竞争态势上看,当时的大中显然拥有这样的底气。
由于发展得比较早,且长期以来都坚持着扎根北京的战略,大中电器无论在门店数量以及店面地址等方面,都拥有很强的优势。相比之下,此时的国美、苏宁、永乐等主要竞争对手都竞相走向了一条全国扩张的道路,在全国各地攻城拔寨,试图在短期内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区域市场的竞争态势并不是太在意。这对大中这样一个立志立足北京本地市场的连锁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利好。因此,2005年,经过了在北京市场上的数十年深耕,大中几乎在北京市场建立起了绝对的优势,销售额一度占到了北京家电零售市场的50%,比国美和苏宁、永乐等在北京的销售总额还多。
国美成功并购永乐后,中国家电连锁最终由三国鼎立过渡到了美苏争霸的垄断竞争态势。此时新国美无论是从销售额还是门店数量而言,都超过苏宁将近一倍,苏宁显然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在大中看来,此时的投怀送抱,苏宁必定会笑纳,如果苏宁并购大中,那么,苏宁在北京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将立马得到翻身。正因为如此,大中开出了30亿元的卖身契。
最后的筹码
正是张大中急于出手的心态,给苏宁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成功上市募集到了巨额的资金后,认为30亿元的价格太高了的苏宁反而不紧不慢地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政策:在与大中谈判的同时,通过大规模开店,提高自有门店的数量。目前,苏宁在北京的门店已经达到了39家,年底将达到50家左右,与国美目前的54家门店数量相当。反观大中电器,由于过早定调,过去两年来,在北京并没有得到多大发展,与国美、苏宁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门店数量优势的丧失对于大中而言,基本上就意味着大中在北京的竞争优势的削弱,大中电器的价值在最近两年严重缩水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更何况在美苏争霸已成定局的家电连锁市场,大中理论上的潜在买家也只有国美和苏宁,非此即彼,张大中的叫卖声只能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