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浙两地思想解放程度之深,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对外开放领域之广,民众创业激情之高,创业创造环境之优,无不令人钦佩,令人折服。尤其是温州经验启示我们: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是关键。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垫江经济崛起
1978年到2007年,温州GDP从13.2亿元增加到2157亿元,年均递增15%;财政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293亿元,年均递增21%。是什么使得温州如此神奇?结论是:民营经济铸就了温州的辉煌。30年来,温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迅速扩张,2007年底,该市民营企业达14万多家,民营经济占GDP的总量达95.5%,解决就业占93%。反观垫江,民营企业数量不多,块头不大,占比较小。2007年,全县民营企业158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4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9亿元,仅占全县GDP的3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温州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增强推动垫江经济崛起的动力。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垫江具备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在建材、化工、机械、轻纺、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垫江有27万外出务工人员,也有许多观念新、懂技术的人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着力点和新增点,教育党员干部牢固确立民本经济的思想,勇敢肩负起发展民营经济的重任。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树立“开放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观念,倾力培育开放高地。坚持走出去,广泛开展区域合作,学习外地先进的发展观念,特别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理念;坚持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蛋糕”,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着力培育创业文化,调动全民创业激情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上千年重商文化的积淀,培育了一代代温州人的创业热情,造就了人人想创业的冲劲。世界有多宽,温州人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处不流淌着温州人艰苦创业的汗水。相形之下,我们的经商文化淡薄,缺乏创业的勇气和激情。许多人对赚钱的机会看不见、抓不住、赢不了。
我们要认真吸取温州文化的精髓,大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培育以民为本、重商亲商的创业文化,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对创业者精心呵护、倍加珍视,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培育勇于创新、敢想敢干的创业文化,注重发掘敢于自谋职业、辞职创业的典型,鼓励各类人才自主创业;培育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文化,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把能吃苦、会吃苦作为一种美德,实现由就业到创业的转变;培育鼓励争先、包容失误的创业文化,鼓励群众争先自主创业,对创业失误积极给予帮扶。
开拓思路构思未来,大胆创新谋划发展
温州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伊始,温州人坚持不争论、不张扬、埋头干,率先踏上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头班车”。我们很多人不缺乏聪明的头脑和苦干实干的精神,却缺乏敢为人先、敢闯敢冒、敢想敢干的开创精神。在困难面前,总是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在机遇面前,总是慢人一拍,裹足不前。
当前,全国各地呈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如果没有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就难以脱颖而出;如果没有敢闯敢冒的拼搏意识,就会再失发展的先机。垫江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开拓思路,大胆构思未来,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创风气之先,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大胆创出一片新天地。要学会“无中生有”,找准位置、变无为有、见缝插针、错位发展。要学会“小题大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尽快建好温州商业城、渝东建材市场等多种专业市场,把小商品做成大市场、大产业。要学会“借力发展”,实施借力、借智、借势的“三借”战略。
更新观念服务发展,优化环境筑巢引凤
温州对待民营经济,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职能执法服务部门不分地域,不论身份,谁创业就支持谁,为民营经济大发展创造了最宽松的环境。我们的干部也盼望发展,但是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理念、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干部支持民营企业只停留在口头上,对待民营企业却是“叶公好龙”,不是千方百计扶持,而是想方设法“管住”,损伤了投资者的创业积极性。
我们必须根除一切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增强“成就创业有功、败坏创业有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想创业者之所想,帮创业者之所需,解创业者之所忧。制定完善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政策和制度,降低创业门槛,拓宽创业领域,增加创业机会,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洼地。加快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为民营经济提供最优最快的服务。搭建创业平台,将垫江工业园区、澄溪精细化工园、高安轻纺园建设成承载民营经济的最佳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