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清算谎言经济学》第1章皇帝的新装(1)



时至2008年秋天,当股市大幅受挫、公司出现倒闭潮、金融危机恐慌蔓延之时,美国人民开始无情地炮轰自由市场经济,甚至危言耸听地发表“自由市场经济已经失败”这样的言论。

那补救之法又是什么呢?不论是巴拉克8226;奥巴马(Barack Obama),还是上一届布什政府,抑或是国会以及主流媒体,他们都认为面对当前的危机应该做的是加强管理和政府干预、增加开支和货币创造,以及诉诸更多的外债。

这些政策显然使事态更加恶化了,但讽刺的是正是这些政策的缔造者现在俨然一副明智公仆的模样,承诺大家一定会走出阴霾。按照以往的经验,除了政府自身以外,所有的人都应该为政府的失败承担责任。当然,事实也证明政府的失败只会加强政府的权力。

我们发言人的一贯作风是在关键问题上犯错,但这次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关键问题是什么。对于过度风险(excess risk)、金融杠杆(leverage)以及负债(debt)从何而来他们尚且不知,更不用提房地产泡沫(housing bubble)本身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这些问题摆在眼前时,那些发言人根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从他们彻底回避了“过度风险偏好”(excessive risk-taking)这一概念的实质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他们的愚昧。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指出的,将金融危机归咎于“贪婪”就像将空难归咎于地心引力一样荒谬。

我们的思路一直都是错误的。当前金融危机不是自由市场造成的,真正的“凶手”是政府的市场干预。这绝对不是在为自由市场辩护,而是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入手得出的结论。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简称房地美)是美国两个大型的政府资助企业(GSEs)。他们可以享受政府的很多特权,比如特殊的税收优惠以及政府监管调控。按理说,这类企业要比自由市场中的企业有能力在房产投资上投入更多。多年来,国会民主党人士(Congressional Democrats)都对外声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营运状况良好,并认为发布不良消息的都是见不得穷人买房的别有用心者(信不信由你,很多民主党人士都是这么认为的)。共和党人士(Republicans)曾一度将民主党在这方面的多次失误视为把柄并肆意讽刺,但他们自己在支出、债务以及政府干预这些方面也没有什么值得吹嘘之处。基本上,他们也加入了无止境的政府资金援助计划。但在自由市场中,这绝对不是典型的现象。

遗憾的是,很多自诩为自由市场资助者的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引以为豪的诸如“社区再投资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之类的救急法案都已失灵。共和党人士就像一群庸医,他们只看到病人表面的感冒症状,而忽视了更加严重的癌症的存在。

|www.aihuau.com|5

在华盛顿几乎没有人质疑强大的政府经济干预政策。对于与这次危机有着密切关系的机构——美国中央银行的联邦储备系统,即美联储 (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人们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责备。在华盛顿人们尚且如此,那在美国其他地方更是无人提及了。人们由始至终就认为美联储与这次危机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还将它视为救世主。主流的报纸、杂志以及网站都声称自己已经透彻地剖析了这次金融危机,并认为它与美联储无关。我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了,因为自美联储成立的近100年,它从未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在人们心目中,美联储是一个了不起的机构,仅此而已。

当布什总统在2008年9月24日发表全国讲话时,他所提出的政府经济援助计划遭到了美国大众的强烈反对。为此他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来向大众解释此次经济低迷的根源。遗憾的是,除了轻描淡写地谈了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问题之外,他对政府或中央银行的问题并未做任何的评论。在美国政界,一条不成文的惯例是,美联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inflationary monetary policy)对国家经济问题不负任何责任,更与经济盛衰周期(boom-bust business cycle)没有任何关系。布什总统显然完全遵守了这一原则,对中央银行只字未提。

数周后,布什总统计划在华盛顿召开世界强国经济峰会,就全球金融危机展开讨论。正如投资顾问迈克8226;舍洛克(Mike Shedlock)指出:“为了应对信贷危机(credit crisis)而聚集了一大帮人。然而,他们却对这一问题都不甚了解。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场危机的到来,对摆在眼前的问题也熟视无睹,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将带来何种关联结果也毫无预见性。”布什提出现在需要“捍卫民主资本主义的根基”,但这只是联邦政府意欲对自由市场施加新一轮压力的惯用伎俩。此次峰会邀请了多国首脑参加。

果然不出所料,与会人员发表的观点都空洞无比。在这次峰会上,法国总统和欧盟主席(European Commission President)强烈主张打击国际金融避税港(offshore tax havens),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职能回归,以及限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相对于峰会上其他不得要领的提议,他们的观点尚显中肯。但与以往一样,降息至1%的低利率将有可能破坏世界经济稳定的问题仍然无人问津。直至11月15日峰会结束,与会首脑都只是在交换陈词滥调的意见而已。

2008年10月,创立老牌时政类电子杂志Slate集团(the Slate Group)的主编指出,金融危机无疑是“自由至上论”(libertarianism)的终结,因为它恐怕是造成“非管制市场”(unregulated market)紊乱的原因。即使这次危机不是自由市场的产物,经济大破坏与市场毫不相干,中央银行或美联储还是对这种错误的认识不置可否。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持有此类观点。一些投资专家,诸如吉姆8226;罗杰斯(Jim Rogers)、彼得8226;希夫(Peter Schiff)和詹姆斯8226;格兰特(James Grant)就是明眼人。罗杰斯在接受美国CNBC财经电视台采访时被问及,如果他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会采取哪两步措施时,他的回答是首先废除美联储,然后再辞职。大家应该搞清楚的一点是,这些预言了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少数人并非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那些曾经嘲笑他们过于悲观的预见,以及对美联储错误进行质疑的所谓的主流评论员们,现在早已在大众中失去了信用。多亏了YouTube,大家很容易看到当彼得8226;希夫在2006年预测此次金融危机时,那些傻瓜对他的无情嘲弄。但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些完全无视此次危机来临的傻瓜们,得到了布什和奥巴马一类人的垂青。与以往如出一辙,他们现在完全被其当成了咨询的对象。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清算谎言经济学》第1章皇帝的新装(1)
我们真的有麻烦了!

更多援助、更多监督、更多政府参与

面对大幅滑落的经济,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在预料之中。首先,政府官员们误诊了此次危机问题,视自身为清白,视其他一些因素为洪水猛兽。作为领导人,他们开始研究危机产生的原因,并试图解决问题,但很明显他们并未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他们开始将现在的形势(误诊之作)和金融危机(错误的概念)作类比,妄图找出其相似之处。其次,美国民众被告知,为了防止另一场经济大萧条的发生,政府不得不采取老一套办法(这套办法并未将美国从实际的大萧条中解救出来)。最后,这些明智的统治者们开始实施一连串空前的援助行动,但这只会使情势变得更糟。在他们允许市场的自身机制运行之前,低迷的经济将会持续更长时间。

2008年9月,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一下子拨出了70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给金融业。布什政府和其御用媒体随后改称这项行动为“救援计划”。但美国民众对此的反应是迅速而明确的。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芭芭拉8226;鲍克瑟(Barbara Boxer)声称,在她收到的1.7万封电子邮件中,几乎全部民众都对政府的这一行动持否定态度。一天之内打到她加州办公室的2000多个电话中,只有40人支持这项行动,仅占2%。打到她华盛顿办公室的918个电话中,只有1人持肯定态度。其他众议员也收到了相似的反应。俄亥俄州(Ohio)民主党参议员谢罗德8226;布朗(Sherrod Brown)指出,95%的选民对这一问题都持反对态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2436.html

更多阅读

异术全才 《金融异术》第三章~~第五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三章沃尔特·迪默(Walter Deemer)只要你觉得自己找到了华尔街的钥匙,就会有人走过来,换一把锁。只要有一个指标行得通,不管多好,也不管用了多长时间,就会有什么东西插进来,改变这个指标。因此,我们随时要警惕新事物的

《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四章(一)

系列专题:《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4章 改变模式心态创富——商业成本何以优于人情成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羡慕都市生活,但是在都市里,商业成本远远低于人情成本,因此创业概率更高,生活方式更自由,如图4

《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三章(一)

系列专题:《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3章 世事如棋人情非纸——人为什么要同他人做交易靠人情维系的商业交易导致了保险职业道德的严重衰败,它预示着这个行业的重大危机迟早会发生,如图3-1所示。图3-1保险危机◎平民社

声明:《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清算谎言经济学》第1章皇帝的新装(1)》为网友风吹叶落的荒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