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记战火文明2 《清算谎言经济学》第4章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4)



总是会有一些不清楚状况的人呼吁更多的资金援助,以便使繁荣持续,而至2008年底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急剧增多。Pointon York投资公司驻伦敦的全球策略师罗杰8226;南丁格尔(Roger Nightingale)在2008年一直呼吁全球的中央银行将利率降为0。他指出:“50基点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有效地将利率降为0……欧洲的利率应该降为0,英国需要降至接近0,日本当然更不用说。这些国家的利率应该统统降为0。”他补充说,就算是降到0也不够低。英国央行总裁默文8226;金(Mervyn King)指出,他已经做好准备将利率降至“任何需要的水平”,包括降为0。

在任何一个低迷时期,每个人都会认为这种想法太疯狂,但现在我们的金融分析师都失去了理智。他们会激动地说,零利率啊,这是凯恩斯主义的梦想,简直把这一荒唐的举动当做是严肃的政策提案在讨论。这种不可理喻的建议将会加重资源的不当分配,使未来的危机更加严重。(但似乎这种不可理喻的建议已经控制了美国的经济策略。美联储在2008年12月中旬开始将利率向0靠近,把基准利率降至0~0.25%区间。对于这一举动,我们丝毫不感到吃惊。)

其实,试图支撑价格或工资的举动是不应该的。资源和劳动力应该分配到健康的、没有泡沫的生产领域。价格和工资一旦被人为操纵,经济复兴就会被推迟。与普遍观点相反的是,大萧条时期的工资水平很高。但问题是由于政府干预,工资是被人为调高的,实际上有工作的人很少。

荒唐的公共建筑项目资助行为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注资”(pump-priming,也就是以政府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我们的政府就开始资助“公共建筑项目”(public works),并且是通过发行赤字公债资助。这是另外一个令人费解的政府方案,毫无用处但政府却强烈推崇,认为这是能够使经济恢复健康的一条可行之路。它是民主党典型的救援方案之一。(共和党则提倡创造更多新货币,然后进行注资,也是无效并会产生不良后果的方案。)政府的口号是:将经济视为一个整体,然后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注资援助,这样会使我们变得富裕!经济史专家罗伯特8226;希格斯(Robert Higgs)将这些计划比喻为一个人从游泳池的深水区取水,然后注入浅水区,借此希望水位会上升。

经济试图自行调整各个生产领域的资本和劳动力分配,清算那些浪费资源的企业,然后将资金注入真正需要的健康企业。公共建筑项目资助行为则对经济的自愈产生了不良影响,原因有三:一是政府是用人民的税收资助这些企业;二是将资金转移给了那些应该被清算的企业;三是人为提高了利率(如果政府是通过借债来完成这一项目的话)。这样一来那些生产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商品的企业则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www.aihuau.com|20

另外,这些计划是萧条时期脆弱的经济根本不需要的。当务之急是将资源转移给真正需要的企业,尽量减少浪费。但对于一个商品该生产多少,在哪儿生产,用什么材料以及生产方法,政府却不会利用一种非专断的方式去弄清楚。私人企业会通过利润考察(profit-and-loss test)去弄清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如果他们赢利了,就说明市场认可了他们的生产决定,他们的生产有效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他们遭受了损失,只能说明他们在消费者不需要的东西上浪费了资源。政府没有这样的反馈机制,因为他们不像私企那样是靠自愿的方式获取资源,而是从民众那里夺取资源。政府利用这些资源生产的产品,民众没有权利选择买还是不买。在自由市场中,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通过政府的经济专制转移资源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当局应该放弃所有对经济发展不利的紧急信贷援助计划。如果企业够稳定,那它在银行的信誉度自然会增加,贷款也会变得容易;反之,这个企业就必须停业整顿,银行会冻结他们的资源,将之分配给其他更需要的企业。将资源从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领域转移到只会给经济增加负担的领域,会使经济的复苏变得更加困难。就像之前我们提到的那样,资助那个判断失误的饭店老板对社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com繁荣

 盛衰记战火文明2 《清算谎言经济学》第4章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4)
在这次危机之前,所谓的.com繁荣是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在美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被验证的例子。

1995年8月9日,对Netscape这家随后创造了同名浏览器并在当时大受追捧的公司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该公司在这一天首次公开上市(IPO),也就是说公司股票第一次在股市上挂牌。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涨到了75美元每股,是最初发行价25美元每股的3倍。公司还没有赢利,但是创始人吉姆8226;克拉克(Jim Clark)在公司20%股份的价值一下子就升到了6.63亿美元。

Netscape的首次公开上市标志着互联网或.com繁荣的开始,在随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网络公司的股票一路飙升,直至2000年开始急剧下降。在那段令人振奋的时期,艾伦8226;格林斯潘宣称“新经济”时代到来了,原来的一切规则对它都不适用,.com繁荣绝对不会走向萧条。但是最后.com繁荣还是走到了尽头,再次验证了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所有的因素都凑齐了,其中包括由美联储货币扩张政策造成的低利率。从1995年6月到2000年3月,货币供应增加了54%(度量标准为零期限货币,Money Zero Maturity ,简写为MZM),而同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只增长了22%。久而久之,这些公司发现他们所需要的补充资本商品——如网络程序员、硅谷地产以及网络域名——根本不够,它们的价格也随之上升。此时政府的物价指数比.com繁荣期间膨胀起来的平均价格水平要低,但是具体到网络公司部分的物价上升却显示不出来。原因是统计集合掩盖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正是这部分的价格上升导致了.com繁荣不能持久。

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经济状态:(1)不良投资行为发生,现有资源无法保证所有投资行为完成;(2)过度消费现象出现。这正是.com繁荣时的数据显示的现象:在2000年,美国的储蓄率呈现出负值状态,屋主的未偿债务与收入水平的比值越来越高,但海湾地区投资活动的增幅达223%。消费者根本没有存款,甚至欠了巨债,那完成这些投资项目所需的资源肯定是不够的。这种分配不当的局面不会坚持很久。

那些年的纳斯达克指数(NASDAQ,很多网络股在此交易)显示出美联储的廉价信贷政策误导了这一领域。纳斯达克场外交易证券 (over-the-counter securities)的市盈率(price-to-arnings ratios)通常相对较低,一般是10或更低。理论上讲,如果你购买了一家公司100%的股权,你就必须支付该公司年收益10倍的价钱。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价格达到他们收益的上百倍(如果他们有收益的话)。正是在这一时期,格林斯潘争辩说,要想知道一个特定时期是否存在金融泡沫是不可能的。2000年纳斯达克网络股在下跌40%的基础上又继续暴跌。De Soto指出:“股市持续上涨并不能说明经济状况良好,相反这种上涨正是信贷扩张的表现,这种扩张带来了一种人为繁荣,并一定会引发严重的股市危机。”他进一步延伸了Fritz Machlup的论点,即“如果信贷不可扩张(信贷可伸缩一直被认为是好事),那债券价格就不会长时间保持增长状态。如果不通胀信贷,那贷给大众用于债券买卖的资金就会马上耗尽。”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美联储开始紧缩信贷,相继6次调高了贴现率(discount rate)。一些评论者抱怨格林斯潘转变了思想,丢弃了网络“新经济”,并认为如果政府不停止货币援助,网络繁荣将无限期持续。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维持繁荣所必需的生产要素价格的急剧上升——从网络工程师和技术经理到办公空间和员工住房——必将导致萧条的到来。繁荣期间编程师的工资涨了两倍多。受欢迎的网络域名的价格暴涨:1996年tv.com以1.5万美元售出,1997年business.com卖到了15万美元。企业家几乎都没想到这种特定域名的价格能涨到这么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241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盛衰记战火文明2 《清算谎言经济学》第4章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4)》为网友狂风里的拥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