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招轻松驾驭“钱途”
第一招:书中采金法
此法对自称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有奇效,顾名思义,此法因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说而得名。一位成功人士对此感触颇深,深谙“读书的财富哲学”。认为读书是最容易长控和实现的,亦是成本最低生财手段之一。
第二招:乱世佳人法
此法对指导单身女性理财很有用。此法因电影《乱世佳人》中郝思嘉把家里的窗帘拉下来做了一条漂亮的绿裙子,然后去见白瑞德这个场景而得名。把钱投入到最值得投入的地方,被专家评为女性成功投资的典范。
第三招:眼大生财法
证券投资者喜欢牛市,据说是因为牛角朝上的缘故,其实“眼大生财”才更具有说服力。牛眼很大,而且能把看见的物体放大,证券市场自然希望投资者用牛眼看市,把股价放大,把价值放大。
第四招:规则生财法
对规则改变的准确预期是真正的生财之道。规则的改变必然带来财富的重新分配,大到朝代更替,小到报纸上的一个头条新闻,均是规则改变的表现形式。只要有心,自然可以发现其中的发财机会。
第五招:宏观生财法
宏观一点,再宏观一点。别以为这不是个人的事,只要你不和钱过不去,就与你个人有关。SARS的出现,不用脑人也想到了预防SARS的物品价格将上涨;宏观一点,有人想到了物价将可能全面上涨;再宏观一点,有人想到了股市将在一年后下跌。
第六招:比较生财法
“房产”是最没有可比性的商品。因为它是“不动产”。可偏偏有人喜欢把房产价格拿来比较,这就给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比较生财”机会。
决定财富规模的关键是什么?
这是一位媒体前辈告诉笔者的话:“让一个人的财富由300万累积到3000万元,靠的是努力;由3000万到3亿元靠的是聪明;从3亿到3000亿元则是道德的‘德’字”。
如果把以上这个公式,套用在汲汲营营于累积财富的芸芸众生上,似乎也很容易地了解某个人财富累积的原因,同时掂量他未来可能达到的财富规模有多少?是只有昙花一现?还是长长久久地倍增?
话说笔者的一位朋友,前一阵子忙着搬家另外找房子住。原来是他家楼上的屋主,将30多坪的住宅,隔出了4、5间具有独立卫浴设备的小套房出租。这么一来,楼上屋主是可以靠着努力收套房租金而赚钱,却苦了笔者的朋友。
因为楼上屋主在进行改装时,所有管线、污水排水口装置都做了变更,又没有做好隔水措施。结果是楼下的住家屋顶严重漏水,小块水泥与白色油漆削齐落。
笔者的朋友最后被逼得落荒而逃,放着现成的房子不住(事实上房子也为漏水严重而卖不掉),必须另外租房子。只是那楼上的屋主,似乎也没得到太多好处。最近也因为遭人检举而一个头两个大。
另一个案例是一位在岛内金控银行从事理专教育训练的主管,在看尽不同理财专员财起财落之后,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笔者:只要不是以正当手法,也就是用欺骗手段赚客户钱而致富的理专,不出十年,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的。不是在某次大赔之中散尽家财,就是生一场重病,然后床前金尽…。
再以在年初之际,所爆发的力霸疑似掏空案来看,王又曾在未“跑路”之前是何等风光?除了旗下的力霸、嘉面与中华银三家上市公司外,关系企业更是错综复杂,多到难以计数。根据媒体的报导,王家事业版图的不断扩张,并不因为改朝换代而式微。不论是前朝旧老或当朝新贵,莫不把他奉为红顶商人。
尽管整起事件中,跑掉了其中最大尾的王又曾,但是他一手创立的王朝,也在一夕间崩解。年近古稀的他,却是再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具有呼风唤雨的能耐;而他的几位子女与弟弟,不是成为阶下囚,就是艰苦度日…。纵使如很多人的批评:王家成员还能保有一定的财产,但是也与全盛时期差距甚远。出门已经由过去的大批人员簇拥,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前面三个例子,似乎真实地对应了上述的财富规模的公式。努力一点,只能让人成为小富阶级;聪明一点,最多也只够挤身中富的规模;但如果要大富大贵,恐怕需要较高的德行与功德,才能够维持长久。
笔者十几年前进入钱杂志工作时,当时门口就挂着一幅对联。笔者虽然已经记不得写对联的人是谁,但内容却一直印象深刻—黄帝且战且修仙,陶朱再散再聚财。
将这幅对联中的文句,对应到一般人的投资理财,其实也非常贴切。首先,投资理财行为与日常工作,只要运用得法,应该是互相不冲突而且可以相辅相成的;其次更重要的是:光是想到要不断累积财富,而没有任何“积德”的行为,财富累积不但终有极限,也可能在一夕之间化无乌有而无法翻身。
事实上,不单只是投资理财或赚钱致富这件事,在做人与做事上头,上述方法应该都是可以一体适用的。笔者仅以此文的内容,与众多读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