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外出务工?回家创业?选哪个?



 

本刊记者:徐淑妮 杨健勋  练秋霞  王茜  于海霞  李田

20多年来,为了谋生就业,我国大量青壮年农民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务工,1.49亿的农民工“劳动大军”在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装点城市,他们用坚忍的性格改变生活,为了让腰包日渐饱满,为了让未来更精彩,大多数人年复一年的、默默无闻的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然而,由于金融危机、内地经济发展、个人经验积累、家庭赡养问题等种种因素,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人辗转珠三角各地、有人在本地就业、有人返乡创业、有人流向长三角、有人依旧迷茫徘徊……

春节期间,本报专门派出各路记者前往外来工输出大省湖北、湖南、四川、江西、陕西等地,探访这些外来工的家庭,看看这些“回流”务工人员,问问他们的2009究竟过得如何呢?对2010又有什么新的期望呢?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一直是中部地区的枢纽地带,也是培育人才的灵杰之地。然而荆楚儿女更向往的却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谚语就形象的体现了湖北人在外奔波打拼的境况。

“风生水起”的2009

采访对象:杜金虎,湖北咸宁人,29岁,生意人

“年轻的时候一直走南闯北在外面跑,但最后还是回到老家,才觉得踏实不少。”刚搬进新家的杜金虎眉飞色舞的说着,还略显得意地介绍新家那栋四层小洋楼的“造价不菲”。

而此前,他一直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四处打工,做过普工、跟单员、司机、业务员、接单员等等,“那时候只要觉得哪里熟人多,好找事就会跑过去呆一阵子。”杜金虎感慨道,“在广东做普-爱华网-工很辛苦,加班时间长相对工资才高点。在江浙那边,上班倒是轻松,每天八小时,就是工资不高,存不了钱。”后来,成家后的杜金虎越发觉得担子重了,“我就跑去广东,一边做业务一边兼做司机。”正是那两年的磨练让杜金虎积累了一帮“人脉”,也慢慢在生意场上“取得真经”。

2007年,随着女儿的出生,父母的衰老,杜金虎回家了。几经考察,他开始进军养殖业:养猪、种蘑菇,慢慢有了起色以后,又跟着熟人贩卖家乡特产——药材、茶叶等产品。同时,眼看着楼市那么火热,杜金虎又和朋友合伙开发沙石。

“经验慢慢积累,钱慢慢攒起来了。”杜金虎很知足,“以后还是留在家里,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家庭,觉得这样也挺幸福的。”对于未来的展望,他爽朗的笑言:“过完了风生水起的2009,相信迎来的将是龙腾虎跃的2010!”

 

寻找归宿感

采访对象:陆俊,湖北恩施人,33岁,工厂普工

“1997年到浙江的时候工资很少,就三、四百块,还要熟人介绍才能进厂。”陆俊感叹到,“由于家里供不起两兄弟念书,无奈之下我就决定去打工赚钱,没想到这一出来就是十多年。”如今,陆俊在浙江省玉环县一家模具厂做车工,每月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妻子和他在同一家工厂,每月也能拿到1800元。“虽然工厂规模不大,但工作挺轻松稳定的。而且女儿在当地免费读小学,只需交每天的生活费和车费就行。”

这次回家过年,陆俊做了一个让家人都很震惊的决定:在县城买地基建房。“有房子才有归宿感啊,建房的钱都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对于弟弟的此举,同在浙江玉环打工的哥哥陆胜高有些想法,“如果在县城建房了,以后靠什么生活?不过有人说买房是划算的,以后不住了卖掉还能赚……”陆胜高还是选择呆在老家,“我的积蓄不多,还是呆老家自在。”

陆家两兄弟都在浙江打工,年近七旬的父母“留守”家中,种了很多庄稼,养了6头猪。“羡慕别人家儿孙绕膝呀!”但是陆俊表示,趁着年轻还要在外多呆几年,准备攒钱回家做点小本生意。陆胜高则笑言,“习惯了城里的生活,不过叶落归根,我也想多赚钱再回来养老啊!”

 

人杰地灵的湖南素来是人才辈出之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风起云涌,不少勤劳奋斗的潇湘人民前往沿海地区务工,也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换来今天沿海城市的高速发展。

期望自己当老板

采访对象:谭艳武,湖南茶陵人,三十出头,生意人

谭艳武,中专学历,1998年到山东当兵,2002年退伍。2003年,他在亲戚介绍下前往广东台山一家制衣厂做普工,拿计件工资,每月有1000元左右。2006年,他去东莞企石一家港资制衣工厂打工。2009年,他又去到东莞大朗,在一家浙江老板开的制衣厂打工。据谭艳武介绍,这家工厂有700人左右,生产牛仔衣,他在生产线干活,拿计件工资,每月有3000多元,不包吃住。“每天工作时间很长,劳动强度大。工厂没有什么福利,也无社保,生产和生活条件很一般。”谭艳武干到年底就辞职回家。“老婆在深圳打工,两个小孩留在老家由老父亲抚养。好在老人家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家里条件还不错。只是,现在村里至少有10家这样的小店,只有快过年了生意才好一点。”

“东莞的政策不够好,对外来工的重视与服务跟不上时代,比深圳差很多,比如深圳的工资和福利都比东莞要好,甚至在一些社区外来工的小孩也可以免费上学。”谈到对东莞企业的建议,谭艳武如是说。但他也认为,东莞也有自己的优势,产业集中,居住环境还可以,消费也不高。

“不再去东莞了!”当我问谭艳武春节后是否还回东莞打工,他很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工资低,待遇差,没有休息日,很累!另外,小孩快上学了,父母年龄也大了,在长沙做事离家近,想回家就回家,比较方便照顾家庭。”

谭艳武透露,过年后打算去长沙找一间店面,和朋友一起做室内门的生意,他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包括学习做门的技术。谭艳武感慨地说,“希望将来有经济基础后能把小孩接到自己身边上学,接受好一点的教育。”而他2010年的最大期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生意能一步一步做起来。

 

习惯了深圳的生活

采访对象:谭小林,湖南茶陵人,34岁,工厂管理

谭小林,1976年出生,只有小学文化,早年也一直在深圳打工,目前在哥哥的工厂帮忙。据谭小林介绍,他哥哥是村里最早出去打工的那一批人,早年在深圳龙岗一家五金厂打工,后来逐渐做到管理层,手上掌握了一些客户资源,2005年离职后自己开了一间小型加工厂,规模很小,他亲自跑业务,承接一些加工订单,从几个人发展到目前有二十几个人,现在每年有二十多万元的纯收入,成了正儿八经的小老板,在村里小有名气。

“因为工厂小,普通操作工需求不大,主要是缺熟练的技术工人,比如刨、铣、磨等工种的师傅很难请。”聊天中,谭小林透露工厂近年来也一直缺工,因为工厂较小,工厂开出4000元以上的高薪也招不到合适的工人。“干五金加工这一行的人,市场上本来就稀缺,尤其是做到师傅的人更少,”谭小林说,“工厂里的师傅做的时间久了,不仅懂技术,懂市场,也掌握了一些客户资源,积累了一点资金,多半就不会再帮别人打工,自己搞个小作坊,甚至开个小厂当老板,既赚钱又可以解决亲戚的就业。”

“2008年金融风暴很多小厂受到冲击,倒闭了不少,你们有没有受到影响?”我问谭小林,他大手一挥,“没什么影响,我们加工的产品主要是内销。”

“明年有什么打算,预计市场情况会怎样?”我又问。“我打算正月初八就回深圳开工,厂里上半年效益一般,下半年还不错。”谭小清很乐观地说,“我估计明年应该比今年还要好一点,周边的工厂订单都还可以,下游的加工企业也应该受益,总之希望明年的客户更多,生意更好。”

 

向左东莞,向右宁波

采访对象:龙文芬,湖南茶陵人,23岁,待业中

龙文芬是湖南省茶陵县火田乡的人,她1987年出生,中专毕业,2003年跟随姐姐到东莞厚街某电子厂打工,在生产线做烙铁工,当时只有不到600元的底薪,加班费很少。因为工资低,加上刚走出社会参加工作还不适应,她特别想家,这份工作只干了两个月就回家了。

2003年下半年龙文芬又回到东莞,在虎门一家电子厂当QC,工资1000元,包食宿。“那时候还能存点钱寄回家。”只是做到2005年她就回家呆了一阵子,“后来又到东莞美宜佳便利店短暂打过零工。”

2006年2月,龙文芬进入东莞希克斯电子厂,这是一家日资企业,管理比较规范,“工作和生活环境都不错,给我们买社保,工资按时发放,每月一般能拿到-爱华网-1500元以上,旺季加班能拿到2000多元。但由于工厂不包吃,每个月要扣去伙食费300元,实际拿到手的也就1000多元。”龙文芬对这家工厂还是挺有好感的,“比较我所呆过的所有工厂,希克斯算是不错了”。而且龙文芬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她的未婚夫。

2007年11月,龙文芬因为要求换岗不成,一气之下自动离职,此后很长时间她在东莞断断续续的打短工,一直没有稳定工作,期间也尝试寻找门店做生意,最后都未成功。

“在东莞呆得时间长,我觉得东莞的城市环境、气候都挺适宜生活的,而且东莞亲朋较多,我想新年后还是去东莞找工作。”龙文芬坦言,但她的未婚夫却劝她一起去宁波打工。

“无论是去东莞,还是去宁波,我都没什么意见,在哪都是打工赚钱。”龙文芬只是希望能找一份月薪不低于1500元、包食宿的稳定工作,“我想去电子厂,车间环境相对较好,对女孩子的皮肤损害较轻。”“如果有可能,做点生意也行。”看得出来,龙文芬最大的心愿其实是创业。

 

四川是众所周知的人口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之一,在四川省很多县(市)都有负责寻找联系外地务工机会、服务打工者的专门机构,更多的,则还是亲友相传、邻里互带而出去打工的。

|!---page split---|

我要飞得更高

采访对象:小吕,重庆人,24岁,模具设计师

小吕,80后,独生子。他像很多80后的孩子一样,性格开朗、爱时髦爱打扮,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小吕目前在东莞一家模具厂做模具设计师,技术不错,待遇也不错,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除去日常花销,一个月能剩下2000多元。“每周上班五天,忙时会加班。”小吕透露,闲暇时,他喜欢去上网、K歌,找朋友聚会。

“2006年高考没考上大学,又不愿在家种地,所以就出来打工。”小吕无奈的说,作为独生子的他总是受尽“关照”,就连外出打工也是家人一手安排。“不过,现在看来还是要感谢爸妈的先见之明,不是直接把我丢进车间做普工,而是安排我先去学了一门技术。”

小吕随着亲戚到东莞之后,没有进厂,而是“被安排”到一家培训机构学习模具设计。后来,小吕顺利结业后,凭着扎实的技能、良好的心态去了一家模具厂做绘图员,经过三年的努力,小吕已成长为一位模具设计师。

“2008年工厂的生意很火,整个年头一直都很忙,差不多每天晚上都会加班。到了2009年工厂的订单相对就少了。”小吕介绍道,“不甘寂寞”的他就花了六千多元买了手提电脑,“方便和家人朋友联系,也可以上网查查相关模具设计的资料,学习一下同行的经验。”

小小年纪的小吕对于未来很有计划,“2010年我打算去进修大专课程,提升一下学历。”小吕坦言,学历还是求职的“敲门砖”,他希望有机会跳去大公司,多学点经验便于以后创业,“毕竟不能一辈子都打工呀!”

深圳有更多发展机会

采访对象:宗建成,四川成都人,27岁,设计师

在“东莞东至四川成都”的火车上遇见邻座宗建成,周边的人都在侃大山,唯有他一直在捣鼓着手提电脑,这让我很好奇。趁着闲暇的时候,找他谈谈对珠三角务工人员回流这个话题,没想到话匣子一打开,他倒也是个健谈的人。

宗建成说自己是学计算机专业的,2005年大学毕业就到了深圳,谁知当初很火热的专业到了2005年已是“泛滥成灾”了,“只要人才市场哪个企业招聘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肯定哪个展位面前挤的人最多了。”宗建成有些感慨,当时找工作也不容易。几经周折,他无奈在一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销售做起,虽然听起来和专业有点相关,却还是背离了宗建成想走技术路线的初衷。

2006年过完春节,宗建成跳槽了,“我们这个行业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深圳、北京,找工作也大多是圈内的朋友互相介绍,我们有专门的QQ群来分享和传递一些讯息。”宗建成笑言,自己的第二份工作就是QQ群里的朋友介绍来的,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做设计开发人员,每个月工资四五千吧。然而,好景不长,2009年金融危机中,宗建成所在的公司倒闭了,很多同行企业也纷纷裁员减薪,“到处投简历都没有回音,有些失落。”宗建成失业半年多,最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东莞一家工厂做手机主板设计开发人员。

“不过,我感觉目前的岗位与我原来的专业不是很匹配,而且我也一时难以适应工厂管理作风。”宗建成决定明年不再回东莞了,还是去深圳,“我已经通过网上投简历找到深圳一家公司了,等过了年,就去谈谈。”

江西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滞后于沿海省份。然而,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江西人民不等不靠,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势,采取走出去求发展的姿态,出去寻找工作机会,一举成为“民工输出”大省之一。

2009:双喜临门的一年

采访对象:何龙,江西宁都人,27岁,私企老板

何龙是江西宁都县青塘镇孙屋村人,或许是生活经历的缘故,不到27岁的他有着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和稳重。由于父母身体不太好,他从小家境窘迫,读书的费用全是靠亲戚朋友资助接济,才勉强读完中专。

2002年技校毕业后,何龙很快在广东茂名市一家电子厂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当时,月薪1800元虽然不算太低,但是,他除了每月要给父母寄去一些生活费外,还要供两个弟弟读书,这样的收入无疑是杯水车薪。

为了尽快赚到更多钱,何龙只好更换工作。2004年,他跳到顺德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做了一名生产电饭煲的特种技工。在这家大企业里,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激励着他积极,使他获得不断成长。同时,他不仅每月可以按时拿到四千多元的工资,而且公司也给他缴纳了社会保险金,这样优厚的待遇,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

然而,正当生活开始好转时,新的问题又来了。2005年夏天,何龙的大弟弟考上大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高达两万元,而他的小弟也正在上高中,沉重的经济负担迫使他“放手一搏”。2006年初,何龙离开了美的集团,与好友在广州白云区合伙开了一家生产电子配件的公司。

凭着非凡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何龙的事业一年上一个台阶。“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生命最重要的一年,不仅把美丽的妻子娶回家,还在广州供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可谓双喜临门。”谈起过去的一年,何龙喜笑颜开地说。今年春节期间,何龙与新婚妻子早早回到老家,还特意在老家摆了喜酒,也算是了结父母的心愿。

这些年来,何龙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从一位普通的打工者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对此,他说:“家庭改变我的命运,如果当初不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我也不会如此拼命和努力,更不会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如今,他的大弟弟已经参加工作,而他的小弟弟也将在一年后毕业,全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何龙面对未来,显得踌躇满志,“春节后我会赶回广州,希望2010年公司业绩能够蒸蒸日上!”

 

“我也风光了一把”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外出务工?回家创业?选哪个?

采访对象:艾晓飞,江西宁都人,20岁,操作工

与很多普通的打工族一样,家在江西宁都县青塘镇谢村的艾晓飞,初中毕业就加入了打工浪潮。2006年夏天,刚满16岁的他在堂姐的介绍下,去到福建省漳州市一家服装厂做了一名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当初其实也没有太多想法,家里不愁吃穿,没有经济压力,只想到外面去闯荡一番。不过,每当春节看见一些邻居家的大哥哥大姐姐赚到大把钞票风风光光地回来过年时,我非常羡慕他们,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能干。”

在漳州打工的两年期间,艾晓飞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因为经常加班,他很少外出。“公司既没有给我签劳动合同,也没有给我买社会保险,工厂采用计件工资,做得多就赚得多。”遇到工厂订单多时,每月最高工资能拿到3000多元;而订单少时,每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尽管如此,艾晓飞还是很知足,除去一些基本开支外,他把所赚的钱悉数寄回老家。

2009年春节过后,因为堂姐去了广州上班,父母担心艾晓飞一个人留在漳州打工无依无靠,于是,他跟着姨父去了佛山市顺德一家家具厂上班。开始时,他只是一名家具机台操作学徒工,每月工资仅1000多元。不过,他学东西比较快,不到三个月就熟练掌握了操作技术,工资也在逐月增长。

去年下半年,工厂订单明显增加,为了赶工,艾晓飞每天平均上班10小时,连续好几个月拿到4000多元。今年春节回到老家后,除了交给父母8000元外,还花费5000多元买了一辆豪爵铃木摩托车。

艾晓飞说:“在外面打工最害怕太孤单,虽然在哪里打工都是为了赚钱,但如果没有亲戚朋友互相照应,我也不敢贸然跑去长三角或别的城市。今年春节,我带了两万元回家,也算风光了一把。”他最后表示,春节后会返回顺德上班,希望能多赚一些钱,让全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陕西这方热土,不仅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古韵,也曾是革命的红色根据地所在。犹如革命战争年代陕西的送郎当红军,新时期的陕西数万“打工大军”,挥别2009年,共同期待充满希望的2010年,将继续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风雨之后见彩虹

采访对象:华梅,陕西渭南人,28岁,公司职员

初识华梅是在回家的列车上,眼前的华梅卸下口罩轻轻对我一笑,淡淡地说:“终于进车厢了,实名制的车票的确有效,比往年春运上车方便多了。”然后低下头,我随着她的视线转移到她那微微隆起的肚子——对面的华梅已经是怀孕4个月的“准妈妈”了,那一脸的幸福,让人羡慕不已。

华梅很开朗也很健谈,言笑间她讲述了很多有趣的事儿,比如说,她和老公的婚姻是经过八年“抗战”才酿成甘果,2010年6月,她将迎来自己的宝宝。又比如,2003年她与老公来到珠三角,这些年来,他们闯过广州,飘过武汉,最终于2007年4月在东莞扎根,目前,事业和生活均已稳定。

此前,由于学历和家庭的限制,华梅和老公在珠三角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刚到广东的时候是在虎门一家公司就职,当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身上仅有的1000元还被骗子诈得精光。”华梅回忆起当初的情形有些许难过,在最艰苦的时候两个人一个星期仅用了“十元钱”,全靠白开水和馒头维生。后来-爱华网-,几经波折的华梅终于在一家金融性质国企就职,“老公也在IT行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经历了多年的打拼,现在经营着一个小型网络公司,两人生活也算是不错。”华梅感慨道,7年了,终于在东莞扎根,想来真的是几经风雨,终见彩虹了。

当被问及是否有意愿长期留在珠三角发展时,华梅迟疑了一下:“这次回去打算在家里生宝宝,毕竟有家人照料,坐月子方便些,宝宝的营养会好些。在珠三角的工作与生活可能只是一个过渡,这边的风雨彩虹我们都经历过了。但为了下一代的教育,估计还是回家发展好一点,说实话,南方的教育环境不比家里,西安毕竟是一个教育重地,可能对孩子会好一些,最终可能还是要回家吧……”

 

阳光男孩的幸福生活

采访对象:王博,陕西西安人,26岁,英语翻译

王博,2006年至今在广东佛山工作,从事过业务跟单员,后因英语优秀,兼任产品英语说明翻译以及外贸交流翻译,多次随公司领导出国考察……

王博是典型的北方人,初到广东感觉什么都不适应——饮食习惯不同,人际关系生疏,文化生活等相悖都使他难融入其中。南北的差异使他花费了长时间来调节,尤其是语言方面沟通困难。起初他根本听不懂粤语,个别当地人也听不懂他讲的普通话,这对工作、生活都造成不利影响。王博调侃道“如果运-爱华网-气好遇到英语好的人,倒是可以与其用英语交流”。不过, 通过看粤语电视节目, 听广播等途径, 王博的粤语也算有进步, 时而张口也能说些粤语, 生活和工作方面也就方便很多。

王博坦言,很喜欢珠三角的“年轻、朝气”,快节奏的生活容不得他有一丝懈怠,工作上严肃谨慎;业余时间去健身,劳逸结合,看来这小日子还是舒服有加。

也许是在工业区的原因,王博感觉到社会治安有点不稳定,他笑谈:“如果在公司宿舍享受学校式封闭管理模式,估计会感到安全。”当提及对珠三角政府和企业印象时,他满意地笑了,认为政府和企业对员工的关心比较多,自然也就持肯定态度。毕业当初由家人介绍到此工作,公司福利好、分红高,年轻的王博四年来也攒了自己的“小金库”,此外已经适应了这个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他愿意长期留在珠三角工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0876.html

更多阅读

现在好行业创业 想创业,选哪个行业好呀?

  怎样去创业技巧一:因地制宜选行业编辑本段  位于交通枢纽处的商铺,应以经营日常用品或价格低、便于携带的消费品为主。位于住宅附近的商铺,应以经营综合性消费品为主。位于办公楼附近的商铺,应以经营文化、办公用品为主,且商品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农民工返乡如何进行农村创业?

可以因地自宜。找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农民工返乡创业最主要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最好是能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特色种植,养殖。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必须要有好的创业项目。只有选准适合当地环境、条件,又稳妥可靠、风险小、

催经办法5分钟见效 返乡创业养野猪 头年见效挣十万

 养殖家猪,每头大约能赚120元左右,养殖一头野猪,获利则能超过400元。若养殖特种野猪母猪,利润更可观:每头母野猪年赚纯利在5500-7000元以上,比养殖家母猪至少可多赚3000元左右。    返乡创业养野猪    能人秀场    一背兜野草

发展特色养殖:务工小夫妻携手返乡创业

在社旗县兴隆镇后丁村,外出务工农民窦军旗、唐静云夫妻返乡创业,带领乡亲发展特色养殖,脱贫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事情在社旗城乡传为佳话。他们不仅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还以其逆流创业、回报桑梓的吃苦奉献精神感召

声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外出务工?回家创业?选哪个?》为网友让爱情沉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