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创业为生计
1979年,18岁的张云霞高中毕业,抱定“尽快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他孤身一人南下海南销售本地生产的玻璃制品。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一辈子从此与玻璃结下不解之缘。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跑穿了四五双泡沫底的布鞋,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张云霞闭门思过:凭我一个人的能力,即使是磨破嘴皮、跑断腿也是效果不大,毕竟一个人的能量有限,接触面狭窄。于是,他改变策略开始请各地的玻璃制品供应站帮助打开市场。从此,张云霞的营销业绩开始直线上升。张云霞销售玻璃制品一晃就是15年,在15年的供销员生涯中,他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客户,也为他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二次创业为思进
常年替别人销售产品,张云霞渐渐地感到了不满足。1994年,对玻璃制品市场已十分熟悉的张云霞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办厂当老板!
张云霞与另外二位同行一拍即合,三人各投入10万元,在泰兴镇众贤村合股办起了泰兴市新华玻璃制品厂,三人中张云霞仍侧重营销。1994年至1997年间,张云霞每天早上都要骑着自行车到十多里外的厂里上班,晚上很少12点前到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企业逐渐显露出勃勃生机。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靠质量和管理,而且要靠信誉。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更应以质量为本。”张云霞一直引以为荣的就是与他打过交道的客户没有一个只接触一次就不了了之的。去年,一浙江客户要求在两个月内拿出一工艺品样品,张云霞二话没说就承接下来,并聘请一位工程师日夜设计搞配方、拿试样,又先期投入了4万多元。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如期拿出了样品。截至目前,该客户已向他们购买了200多万元的产品。
三次创业为富民
随着个人资产的不断增加,张云霞产生了回自己的村泰兴镇三六村办厂的想法。“这次创业不为别的,就为富民,为实现人生价值。”张云霞说:“一人富不叫富,全村人富了才叫富。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带头富,而且要带领群众富。”
去年10月1日以来,他多方筹集资金,共投入近100万元建起了标准厂房,吸纳了本村80多名剩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在招收工人时,他优先录用本村特困户的劳力,并且承诺所有职工上班为半日制,月平均工资500元。这样,村民们既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又不误农活。
目前,张云霞正在请人设计公司的网页。预计,今年这个厂可完成产值500万元,利税30万元,职工平均年收入5000元,给村民增收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