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偿创业之志
2003年,肖志强从美院毕业后,正准备留在北京好好干一番事业,可就在此时,远在长沙创办广告公司的姐姐和姐夫打来电话:“志强,我们公司正缺设计人员,回来和我们一起干吧!”尽管留在北京对肖志强有很大的诱惑,但那样再怎么也是给别人打工,而回长沙就是自己创业了,更何况姐姐、姐夫还许诺给他20%的股份,所以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肖志强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回到了长沙。
姐姐和姐夫创办的“百色广告公司”主要从事平面媒体广告的设计制作和发布,在当地小有名气,而肖志强的加盟更是如虎添翼。三人明确分工,姐夫执掌公司运营,姐姐负责公司业务,肖志强则负责广告设计和制作。由于三人的配合密切,不但令公司的18名成员过着“丰饶富足的生活”,而且令公司的名气就像牛市里的股指节节上升。
2004年春节刚过,肖志强正准备和姐姐、姐夫商量新一年的发展计划。然而,没等肖志强把话说完,姐姐和姐夫就告诉他,他们移民澳洲的申请获得批准,准备将已创办了一年多的百色广告公司交由肖志强一人打理。
顷刻间,就能独自打理偌大一个公司,这对许多创业者来说,是多么梦寐以求的事呀。肖志强也不例外,尽管心中尚有初次创业的忐忑,但更多的是豪情万丈。他想自己是这家公司的设计部经理,不但在技术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且作为公司的合伙人,对公司的状况也非常了解。自己接管公司,虽然不能在短期内突飞猛进、更上层楼,但至少可以让公司保持良好的业绩持续发展下去。然而,令肖志强始料不及的是,他上任伊始,便出师不利。
遭遇第一劫
在此之前,三人各司其责,公司业绩一直不错。但姐姐、姐夫的离开,使原本一门心思专注于广告创意、制作的肖志强一时间手忙脚乱。正当他在公司管理、业务与设计之间努力寻求平衡的时候,业务部与设计部的矛盾却在悄悄激化。
摗 2004年初,“长沙国际名车展”在红星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凭着公司的知名度,业务人员力挫众多对手,取得了几家汽车厂家的广告发布权,但要求公司必须在两天内提供广告设计样稿。肖志强因为忙于公司管理,根本无暇再顾及广告设计。结果当业务人员把设计样稿交给厂家时,竟有一份在几次修改后,还是达不到客户要求而告吹。这一次,业务人员终于忍不住发难了,指责设计部全是靠他们养活,白拿工资的废物。
其实,对于广告这样的产品,与其它产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从创意到完成,始终都伴随着客户不断修改的要求。尽管以往也有设计部埋怨业务部反反复复、朝令夕改,业务部怪罪设计部拖拖拉拉、延误工期的事情发生,但当时两个部分别由姐姐和自己掌管,底下员工偶有冲突,也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可现在姐姐、姐夫的离开,使两个部门同时缺失了能够密切配合的主管,部门间的矛盾便渐渐由小变大、由暗地的互相埋怨转向公开的相互指责。而肖志强自加入公司后,就一直在设计部任职,长期的朝夕相处,使他不自觉地对设计部给予了诸多维护。
潜意识的情感倾斜,造成了直观而且重大的损失,业务部的员工渐渐开始消极怠工。尽管肖志强仍然沿用公司原有的业务奖励制度,但面对那些完不成任务的员工所提出来的种种借口,毫无市场销售经验的他,除了不断向他们施加压力,降低薪金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结果公司的业绩一落千丈,不但新客户开发受阻,就连老客户都似乎有慢慢流失的趋势。这时,肖志强才警觉到自己偏听偏信造成的不良后果。他想回头来再刻意维护业务人员时,不觉中却又使设计部陷入了受冷落的状态。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公司由原来的蒸蒸日上,变得消极情绪四处蔓延。
每天,肖志强不仅要负责公司业务的发展,还要努力协调好两部门间的关系,越来越觉得自己力不从心。无奈之下,他只好给远在澳洲的姐姐、姐夫打电话,寻求救援。
电话中,姐夫告诫肖志强说:“志强,鲁迅先生曾说过,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如今公司陷入困境,你不妨进行一次换血。”毫无管理经验的肖志强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按照姐夫的意思对公司进行换血。不仅将几个业绩不好、但总有理由搪塞的业务人员炒掉,同时也将设计部里几个恃才傲物的员工一并忍痛割爱了。他想,现在两部门间总可以和平相处了吧。
然而,令肖志强始料不及的是,事态并没有如他想象那样好转。原来,肖志强姐夫的话也只说对了一半。虽然鲁迅先生曾说过,无破坏即无新建设,但还有一半却是,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接下来的招聘工作,令肖志强几乎气馁。设计部倒还好说,毕竟相关的岗位他知道需要配置什么样的人。而业务部的招聘工作却远没有这么顺利。开始招进来的一些业务人员,虽然工作积极,可惜业绩收效甚微。大多数新进人员在试用期内颗粒无收,公司只是白白支付了两个月的薪水。
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也因为公司业绩一直停滞不前,肖志强决定降低新进人员的薪酬水平,增加招聘名额,以期全面撒网,重点培养。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公司人员由原来的18人暴增到28人。看起来公司又恢复了以前熙熙攘攘、欣欣向荣的光景,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
由于新员工的数量很大,直接进行管理已变得很困难。因此肖志强不得不提拔一部分老员工作为中层管理者,以便对日益庞大的员工队伍进行管理。这些中层管理者虽然有很多实际的销售经验,但几乎没有任何管理经验,使得人员管理逐渐失去了控制。同时新老员工存在着明显的隔阂,加上没有很强的中层管理支持,企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另一方面,由于薪酬水平的降低,使得公司不得不将招聘业务人员的素质也随之降低。个别的业务人员因无法根据客户意图自行为客户设计可行性方案,而必须再增加人手专门为他们设计方案;众多意向性客户分布于各行各业,有些鉴于“百色”的知名度,勉强同意合作,但一段时间后,客户常常因收不到任何广告效果,而被迫终止合同;老客户也因新客户的良莠不齐对公司失去原有的信赖,渐渐疏于联络;设计部为着客户的要求筋疲力尽,业务部为着履行工期左右为难;小活、杂活多了,有钱赚的活却越来越少……黑暗中寻找光明几个月的管理,肖志强已是焦头烂额,他既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更找不出相应对策。而远在异国的姐姐、姐夫因不明就里,鞭长莫及。
温文而雅的肖志强不见了,变得暴躁而且独裁。拿他公司员工的话说,“他就像一头在跑步机上奔跑的困兽,气喘嘘嘘,结果还是原地踏步。”他吸取了几个月前的教训,不再对任何部门、任何人有任何偏袒,凡事一视同仁,同样的严厉、也同样的事必亲躬。公司里到处都是他的身影,设计、制作、客户开发、业务跟进、催缴回款……然而,事无巨细的管理,并没有带来什么成效,相反,员工却与他越来越疏远。
恰巧,公司与一家报社的合同马上就到期了。报社欲对该栏目重新招商,要公司尽快拿出一套新的方案来。该栏目是公司主要的广告来源,志在必得。为了搞好新方案的策划,那天,肖志强特意主持召开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员工大会,希望大家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然而,令他吃惊的是,曾经可以为一项工作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同事,如今个个相敬如宾,一切惟他马首是瞻,没有疑义,也没有建议。结果一场讨论会竟变成了一场气氛沉闷的个人发言。
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由于没有一套强有力的策划方案,公司在几天后的招商会上,竟败在一家原本不值一提的小广告公司手里。原来,对方趁肖志强忙于业务与日常管理,无暇顾及公司的市场宣传工作时,动用各种宣传攻势,一时间声名风生水起。招商会的失败,使百色公司的业绩与声名受到创业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肖志强有心补救,可是公司业绩一落千丈,财务上也捉襟见肘,哪里还拿得出闲钱持续以往在宣传上的投资。但如果对此无动于衷,任由后来居上的竞争者抢尽市场的注意力,那么业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必然会更加层层受阻。
肖志强陷入两难之中,不知何去何从。他说:“工作对于他来说,变得更像一种折磨。每天晚上,哪怕凌晨,我都在为公司的事情绞尽脑汁而无法入睡;而每天早上醒来,现实的窘迫更让我无法面对。如果不是因为有姐姐、姐夫的重托,我也许早就选择了一走了之。”
专家点评:一般而言,部门之间的矛盾,在众多公司里都普遍存在,但肖志强不自觉地偏袒却是造成矛盾激化的始作俑者。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决不应该让员工乃至部门之间阵线分明,各有各的目标和打算,不该把自己置身于“监工”或“裁判者”的位置,而应做好一个“团队领导者”的本分——明确团队目标、确定每一个成员的角色,引导他们各司其职、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运作流程,使团队成员间彼此又互相补充、并以可见的评估系统实施团队的自我管理,共同向目标努力。肖志强在事后的无奈换血、包揽权力只是一种病急投医的行为,只能将公司推向更加窘迫的境地,“百色公司”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