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首富:IKEA(宜家)创始人简朴生活



   英格瓦·坎普拉德是宜家家居的创始人。瑞典《商业周刊》去年4月曾经报道说,由于美元贬值,坎普拉德的个人财富已经超过比尔·盖茨,跃居全球首位。这条消息引起一时轰动。尽管宜家公司后来出面称,宜家所有资产并非坎普拉德一人所有,因此全球首富之说并不属实,但他富甲一方,是无可争辩的。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坎普拉德的个人净资产为185亿美元,列第13位。

年少创业:开创宜家时代

    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3月30日出生在瑞典南部的埃耳姆哈耳特,父亲是农场主。坎普拉德的幼年生活无忧无虑,家中并不缺钱,但他却热衷于骑着自行车,四处向邻居推销商品,从中体会赚钱的乐趣。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需要,也善于为自己的商品做宣传。1943年,年少的坎普拉德在长辈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名IKEA(宜家)。

    宜家最初是一家邮寄公司,经营钢笔、皮夹、手表、尼龙袜等琐碎东西,几年后,坎普拉德发现了家具市场的巨大潜力。当时恰逢二战结束,瑞典人迫切需要重建家园,需要装修房子。1953年,坎普拉德决定放弃所有的其他业务,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的经营,宜家家居时代由此开始。当时瑞典国内家具市场被制造与零售商卡特尔垄断,它们靠彼此间的订货合同排斥新的竞争对手。为了对付国内各类家具展对宜家产品的封杀,坎普拉德寻找了一家被废弃的旧厂房,并把它改造成第一个宜家仓库兼展厅,从此第一间“宜家专卖店”正式诞生。他还另辟蹊径,开创了融制造商和零售商于一体的经营方式。此举大大降低了家居产品的价格,深受消费者欢迎。

    坎普拉德的专卖店生意日益红火,这使它的竞争对手们恼羞成怒,他们联手挤压、限制宜家。但坎普拉德总是不断寻找各种方法绕开这些限制,他成立了一系列不同的公司,在市场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他展开了一次比较猛烈的反击,其中最狠的一招就是在交易会上公布令竞争对手难以想象的特别价格。

    自此,宜家在坎普拉德不屈不挠的带领下步步扩张。1963年,坎普拉德在挪威奥斯陆开了第一个瑞典以外的分店,而后业务很快发展到丹麦和瑞士。1974年宜家又开辟了它在全球最大的德国家具市场,之后进入加拿大、荷兰。1985年和1987年,宜家成功打入美国和英国市场。

    不过,对坎普拉德来说,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应该是生产外包。上世纪60年代初,许多人心中还没有全球化概念的时候,坎普拉德已经带着公司设计的大样,跑到波兰寻找低成本家具生产厂家。他被波兰人优秀的木材工艺传统、对家具的欣赏能力以及低廉的价格所打动,他的波兰之行催生了宜家第一家海外生产基地。通过与海外厂家保持长期买卖合同关系,并帮助对方建立起现代化生产体系,宜家家具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这对宜家维持“大众价格”的经营理念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领导艺术:团结一致、朴素生活

    坎普拉德认为:“真正的宜家精神,是由我们的热忱,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成本意识,我们承担责任和乐于助人的愿望,我们的敬业精神,以及我们简洁的行为所构成的。”

    在宜家刚步入家具业的最初几年里,坎普拉德就开始把他的经营理念付诸行动。他亲自撰写产品说明,并提炼出极为务实的“大众家居”思想,创建了所谓的“平民风格”。他把公司的发展目标确立为“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这后来形成宜家经营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宜家的商品目录册,据说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的、发行量最大的免费印刷刊物,足见宜家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决心。坎普拉德说:“我认为一种好的家具产品,其价格应该使钱包不是太瘪但也不是太鼓的中产阶级不仅喜欢而且能够承受得起。从市场情况来看,我认为我已实现了这个目标。”的确,到2004年春天为止,宜家已经在全球五大洲的37个国家和地区开了192家大型连锁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商。

    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坎普拉德决定让顾客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由顾客自己动手、自己运输和自己组装来换取产品的低价格。因循这种思路,宜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在宜家商场,家居用品应有尽有,它把各种商品组合成不同风格的样板间,淋漓尽致地展现每种商品的现场效果,激发人们的灵感和购买欲。而它的服务人员,决不会追在顾客屁股后面做烦人的推销。在宜家,一切贴近顾客,一切鼓励顾客自己去体验。靠着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宜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赢得了许多忠实的消费者。去年,有超过3亿顾客光临宜家在世界各地的商场,宜家集团全年的销售额超过130亿美元。

    宜家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坎普拉德没有退休之前,一切由他说了算。他从不希望自己的公司进入股市,不愿意接受股东们的控制。他觉得既然公司不缺钱,就没有必要上市自找麻烦。他曾经在很多年前创造了宜家的圣经—————《一个家具商的誓约》,他在其中强调:“公司就是家,家就是公司。”秉承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与众不同的领导艺术,那就是互相帮助、彼此忠诚、团结一致以及朴素生活。最早进入宜家的那些雇员,都与坎普拉德融入了这种亲密关系之中。目前宜家集团已拥有7万多名员工,宜家的价值观,亦被不断地传输给每一个新加入宜家的人。

财富观念:钱不能当饭吃

    早在1976年起,坎普拉德就移居瑞士,在洛桑附近一处秀丽的村庄安了新家。从他家别墅的窗户望出去,湖光山色影映之中的洛桑尽收眼底。

    1986年,坎普拉德辞去宜家公司总裁职务,担任公司高级顾问。自此他在宜家公司露面的机会大为减少。他将公司大权移交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同时将公司资产拆成三份,对儿子们改变公司的行为做出限制,以确保任何子女都无法动摇公司的根基。而每遇公司有重大决策,他的孩子们仍要请他拿主意。直到2002年,坎普拉德才正式宣布离开宜家,到瑞士过起半隐居的养老生活。

 瑞典首富:IKEA(宜家)创始人简朴生活

    坎普拉德从来缺乏光鲜的外表。他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和豪华的轿车,出门旅行总是坐经济舱。如果公司为他预订了昂贵的东西,他会非常恼火。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他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他喜欢喝酒,但不一定要贵重,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能让他更加愉快。不过,就如为坎普拉德著书立传的人们所言:正是由于坎普拉德坚守着这些习惯,宜家王国的成本体系才不会崩溃。坎普拉德的孩子们与他在很多地方也是相同的。他们都继承了坎普拉德家族的节俭,他们的言行举止也是简单化的,他们可以说好几种语言:丹麦语、英语、德语和公司内部使用的“宜家语”,他们同样严肃认真,并小心谨慎地保持低姿态。

    作为一个“好心的资本家”,坎普拉德的另一个梦想是“把追逐利润的商业动机同永恒的人类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为此,他先后设立了各种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帮助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建立了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会,每到圣诞节的时候,宜家公司总部的员工们都会向这家基金会捐款。

    虽然自身节俭,但对于财富,坎普拉德坦诚地表示:“可能我有一种俗不可耐的心理,它与炫耀所带来的快感有关,是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成为名人……不过,第一个100万到手的时候,我的确高兴得要命,但我已经忘记了,除了汇单上的号码,我全都忘记了。钱不能拿来当饭吃,它只是使你变得富有。对于我来说,赚钱的动力在于为了父亲、母亲,为了自己或其他对自己来说十分重要的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886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北京宜家家居IKEA)送货费用 宜家家居送货费用

多谢楼主!原文地址:北京宜家家居(IKEA)送货费用作者:单均为在网络上搜了很久,什么谷歌、百毒通通搜遍,竟然没有任何关于北京宜家家居送货的运费信息,且北京宜家提供的送货电话永远是无人接听状态。

宜家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宜家重塑增长策略

     很少有品牌像宜家(IKEA)这样堪称业界典范,这家瑞典家具公司成立于1943年,主要销售规格部件组装家具。众所周知,这家公司的特点是产品设计简洁,零售商店面积宽敞、环境舒适,价格非常优惠(自2000年以来,价格每年平均下降2%至3%),难怪在

叛将 宜家“叛将”

     9月,一家名为嘉宜美的家居连锁店在偏远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开门迎客。曹跃伟是这家店的老板。2011年3月,他炒掉了自己跟随了16年的老板——全球最大家具零售商宜家。  这家仅有四分之一足球场大小的商店,被一栋体量数倍于自

宜家亚太总裁杜福延:改变宜家

杜福延花了3年的时间来改变中国宜家。改变价格,改变速度。   3年来,宜家的价格一降再降。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达46%,很多主打产品甚至超过了70%。这个曾被中国小资们津津乐道的、需要一定支付能力的时尚品牌,在逐渐平民化、大众化。

声明:《瑞典首富:IKEA(宜家)创始人简朴生活》为网友爱已成叹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