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 老北京的隆福寺



文/闻一少

隆福寺位于东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东四的全称应当叫东四牌楼。早年间,北京街道上有不少的牌楼,虽然现在所剩无几了,但仍有地名可寻。最典型的街道牌楼就有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因为当年东四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牌楼,一共四个牌楼,又因为西城也有这样对应的四个牌楼,所以,西城的叫西四牌楼,东城的叫东四牌楼。而西城的护国寺与东城的隆福寺也是东西对应,护国寺又叫西庙,隆福寺亦称东庙。

 

由东四牌楼往西,直到现在的美术馆十字路口,以前叫猪市大街,隆福寺就在猪市大街的路北。

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景泰初年,清雍正九年重修,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明代的隆福寺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到清代成为完全的喇嘛庙。

隆福寺曾是北京的四大庙会之一。清代时以旧历每月逢一、二、九、十开庙,民国时改用阳历一、二、九、十开庙。每逢庙会,这里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贵族、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洋人、京城里的三教九流和附近郊区的农民,都来这里逛庙会或做小买卖。庙会上,人们可以买到针头线脑、日用杂货、花鸟鱼虫、古玩字画和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可以看到老北京的民间戏曲,还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北京小吃。据说,当时多数小吃摊商集中在庙会西侧,一些卖茶汤、油炒面、豆汁、杏仁茶等流食的小坐商在此还设有座位。这些小坐商、摊商、还有推车挑担的商贩,差不多都有自己的绝活儿,他们制作的扒糕、灌肠、炸丸子、豌豆黄、爆羊肚、羊霜肠、驴打滚、吊炉烧饼等风味小吃,香气诱人,风格各异,令人大饱口福。

清末时期的庙会成就了隆福寺的繁荣,庙会的人气也使这里商家和摊贩赚了不少银子。清嘉庆写于二十二年的《草珠一串》,就对当时隆福寺庙会的繁荣景象做过如此描绘:

东西两庙货真全,

一日能销百万钱。

多少贵人闲至此,

衣香犹带御炉烟。

光绪二十七年,隆福寺庙宇毁于一场大火。此后一直没有重修。住在残庙中的喇嘛将地皮按块租给摊商,靠收取地皮费为生,名为香钱。此香钱与昔日里香客们的香钱能一样吗?

火烧旺地。在那场大火后,隆福寺的商业氛围却也延续了好几十年,直到上世纪五、六、七、八十年代,这里都算是北京的重要商区之一。可是,再后来的1993年8月12日夜里的又一场大火,却把这里带进的冷寂,这许多老北京人心有不甘。

现在的老北京对隆福寺的印象莫过于东四人民市场。这是在隆福寺庙宇的基础上改造修建的市场,起初是政府将各种摊贩集中在隆福寺庙前的大棚内,固定摊位,独自经营,名曰“东四人民市场”。

最早的时候,东四人民市场还保留着旧时的经营特色。

 隆福寺 老北京的隆福寺

隆福寺街最热闹的是人民市场往东一直到东口这一段。往西没有什么店铺。东口把角路北是明星电影院和德一茶庄。德一茶庄店面不大,朝向东南,门脸是五彩沥粉的两棵圆柱,黑底金字的牌匾,两扇总共一米多宽的玻璃门,进去店堂不大,茶香四溢,光线有些昏暗,但总是十分整洁,是隆福寺这条街上最漂亮的建筑。可惜后来东口路北盖了一栋楼,就把这茶庄给拆了。

紧挨着的是明星电影院,曾是老式木结构,比较陈旧,但是成人票价比其它三家便宜五分钱。

除了明星电影院外,这条街上还有东城区工人俱乐部、蟾宫、东四剧场三家影剧院。蟾宫这名字本来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时候,红卫兵贴大字报,说蟾宫就是赖蛤蟆宫,是对来这儿看电影的广大工农兵群众的侮辱,改成了长虹电影院,至今还沿用。东四剧场在人民市场旁边的一条死胡同的尽里头,平日演电影和戏曲,周末和礼拜天晚上演木偶戏。

隆福寺那时候还有几个很有特色的买卖人,虽说都是一、两毛钱的小生意,但往往吸引着过往的人驻足观看。

在历史上隆福寺街有好几家古旧书店铺,曾经是这里的特色产业,吸引着几代文人骚客和古籍收藏家。据说在解放前这一行业就已经没落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只有中国书店还存在,经营的还是古旧书刊。现在路南的那家旧书店原来是中国书店的收购部,门市部在工人俱乐部大门的东侧和路南各有一家。

隆福寺这条街上卖鸟的、澡堂子、理发馆、照相馆、粮店、油盐店、食品店、酒馆等一应俱全,但是饭馆只有两家,还都是清真的,一家是白魁老号,一家是回民食堂。

实行公私合营后,东四人民市场改为国营百货商场,成为与王府井百货大楼、东安市场、西单商场齐名的北京四大商场之一,名噪一时。1964年,有关部门在原地建起新式营业大厅,营业面积随之扩大。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将营业大厅换了一座8层大楼,改名为“隆福大厦”,此时,隆福寺的建筑痕迹已荡然无存了。

不知是什么原因,由隆福寺和东四人民市场升级而来的隆福大厦,虽然设施先进,还安装了当时国内商场少有的电动扶梯,人气却江河日下。特别是1993年烧起来的那场大火,把人民市场仅有的一点人气彻底烧没了,最终导致企业关张了事。

市民中曾传说,是后来的改建破了隆福寺的风水,不然这老北京的中心地带不会这么冷清。说这话的人不一定是迷信,却一定对隆福寺所代表的老北京文化充满怀恋。事实上,一个地方的商业文化脉络就是这一地区的传统商业特色,割断了这个脉络,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商家又能怎样吸引顾客呢?

大约在201年前隆福寺街逐渐形成了以卖服装服饰为特色的商业街,在京城名噪一时,可这根本就不是隆福寺的特色。位于老城外的木樨园和动物园一带更适合做这类买卖,果然,当隆福寺一带改成步行街,不许自行车、机动车驶入,再加上没有多少停车位,红火了几年的隆福寺服装服饰一条街也做不成了。而随着北京城各色大型商业中心的形成,人们可选择的购物地点更多了,顾客群自然被分流了。如今,尽管有股部门一直试图打造隆福寺商圈文化,重新修葺了标志性建筑,但也没有重现隆福寺的辉煌。

昔日里隆福寺熙熙攘攘的场面已逐渐成为越来越模糊的记忆,而这个老北京的商业福地,不应该成为遥远的记忆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8768.html

更多阅读

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大全 回锅肉的家常做法

去了老北京,就不能不去尝一尝它的炸酱面,那可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菜谱上的一道名招牌啊!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大全——工具/原料主料:面条;辅料:五花肉,胡萝卜,黄豆芽,黄瓜;调料:蒜,甜面酱,大葱,黄姜,白砂糖,水。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大全——步骤/方

寻访北京的私房菜系列——小吊梨汤&印巷小馆 梨园私房菜

今天下午跟BF去香山看红叶,傍晚六点多下山从东门出来,谁知误打误撞就走到了小吊梨汤香山店的门口,于是就索性进去一试。原来,在旅途中邂逅一些预料之外的风景和美食,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先看一下小店的门口,木质材料,而且店名显得一点都

老北京的吃喝---周家望(简介 老北京冰糖葫芦简介

内容提要:《老北京de吃喝》是一套介绍老北京生活习俗的丛书,主要讲述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人在穿戴、吃喝、居住、出行、玩乐、商市等方面的情况。书中既有系统全面的概述,也有具体的描述和作者的见闻。它不是研究性的专著,也

老北京的馄饨 馄饨摊的故事

按节气论吃喝,是不是咱中国人的习惯我不清楚,但老北京人可真实讲这理儿,您象什么立春吃春饼,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也有一说是冬至馄饨夏至面,但不管是什么,反正是到了冬至得吃皮包馅儿,搁水里煮的吃食,除了饺子就

老北京方言土语大全(经典图文) 天津方言土语大全

老北京方言土语大全(经典)中国的方言很多种,北京的方言就是其中之一。活跃在老北京人口头上的土话,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老北京的很多土话对于当今时代来说,虽然陈旧,但有的仍在沿用,它们当中不少反映了老北京特有的文化,颇有史料价值。鸡

声明:《隆福寺 老北京的隆福寺》为网友梦想陪我等天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