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卫视虽然几经易手,至今仍未找到救治良方。这意味着杨澜的文化理想一直在搁浅。虽然她一直在努力做着自己喜欢的文化节目,但阳光卫视的长期亏损对她的商业心理无疑在产生强烈的暗示:此路不通。如果换作别人,或许早就改变阳光卫视曲高和寡的小众定位以迎合市场来自救了。
吴征:“杨澜是永远不可能改变阳光卫视的文化定位的”。
7月3日,著名节目主持人、阳光媒体投资董事局主席杨澜向媒体和社会宣布:将她与吴征共同持有的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无偿捐献给社会,并在香港成立非盈利机构阳光文化基金会。同时杨澜辞去了包括阳光媒体投资董事局主席在内的所有相关管理职务。这个重大举措背后的意义是:杨澜的5年商业生涯从此划上了一个句号,正式作别商界。以后杨澜主要将从事她喜欢并擅长的文化传播事业,并积极投身环保、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
事实上,早在6月18日,赢周刊记者在天津采访吴征时,对方就已经透露了杨澜的这个重大决定。但吴征称,为了避免引起社会各界的过度关注,杨澜决定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赢周刊尊重杨澜的意愿,没有提前发布这条独家新闻。果然,7月3日,杨澜仅仅通过新华社发了一条通稿,非常低调地宣布了这个决定。
这个细节颇为耐人寻味。相比5年前创办阳光卫视伊始的豪情万丈,今天杨澜的作别就多少有点黯然离场的味道。
但在另一方面,谈到杨澜就不能不谈吴征,退出后的杨澜在从事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同时,无疑会给吴征的商业运作提供更大的品牌辐射和资源分享。对“阳光”这个品牌而言,杨澜此举绝不仅仅只是一个退的动作。
12亿,打造的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慈善家
杨澜简历:
1968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学士,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国际事务学硕士。1990年至1994年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正大综艺》节目;1997年7月至1999年,在香港凤凰卫视制作并主持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2000年开始担任阳光文化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开创“阳光卫视”;2001年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同年推出世界名人专访节目《杨澜访谈录》;曾任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现任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
在杨澜发布的声明中,我们只见到她捐赠持有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的提法,并没有提到51%股份的市值。记者致电吴征,对方也表示“杨澜不想说,不方便透露”。
记者查阅了阳光媒体投资到2004年底的净资产额,发现已经达到20亿港元。再加上今年上半年阳光媒体投资的营收,估计总资产额已经达到25亿元人民币。因为阳光媒体投资是杨澜夫妇几乎全资拥有的民营公司,除去其他管理层所持有的少量股份,杨澜捐赠的51%股份估计达到12亿元的资产额。因为阳光媒体投资70%的资产还没有证券化,所以,这51%股份注入的资金绝对不是纸上富贵,而是足足12亿元的真金白银。记者就这个统计数据求证于某位对阳光媒体投资非常了解的业内人士时,对方也认为这个数字“非常接近”。
而吴征则含蓄地向记者透露,12亿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这笔资金足够阳光文化基金运作数十年。
在胡润制作的2005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杨澜位居第四。胡润告诉记者,如果杨澜此次所捐赠的数目确实达到12亿元左右,则她当之无愧地将成为中国内地捐赠金额最多的慈善家。
阳光文化基金成为阳光媒体投资的控股公司
记者注意到,阳光文化基金注册地是在香港而不是在内地。对此,吴征解释说,因为内地在私人慈善基金管理方面还缺乏一个成熟的运行机制,而且阳光媒体投资的大部分业务都在海外市场,经慎重考虑,他和杨澜决定把这个基金会设在香港,但投资方向肯定是放在内地。
按照杨澜的想法,这个基金会将主要在文化、环保和教育领域展开运作。很自然地,杨澜将成为阳光文化基金会的主席。但具体的日常和公益投资事务将聘请一个由英国回来的资深人士进行管理。而阳光媒体投资顺理成章地将由吴征接任董事局主席职位。
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杨澜的这个举动,已经使整个阳光媒体投资集团的资产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因为这样一来,持有阳光媒体投资51%股份的阳光文化基金就成为了前者的控股公司。而阳光文化基金的所有权已经不属于杨澜或吴征,而是属于社会了。据一位业内人士估计,阳光媒体投资可能将是国内第一家由非盈利机构控股的集团公司。这意味着,今后阳光媒体投资挣来的很大一部分钱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阳光文化基金,也就是回馈社会。按照吴征开玩笑的说法,“以后杨澜就成为了阳光文化基金的女管家,而我则是为女管家挣钱的手下”。今后,阳光媒体投资每年的利润分红还有基金会手中持有的股权储值都将是阳光文化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
对于有律师和学者质疑基金会的监管是否能到位的问题,吴征回应说,“他们对香港的法律太缺乏了解了”。吴征的意思是,在香港和海外,对于慈善基金会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完全不存在个人左右的问题。而且,“你一旦捐出去就是社会的资产了,想收都收不回来” .
此外,阳光文化基金还可以进行慈善投资,但所得回报必须回归基金会。
胡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很多人以为慈善基金会不能用来投资,其实不是,比如阳光文化基金投资了一座学校,如果学校可以盈利,基金会就可以拿到分红,这样的投资称为慈善投资,但慈善基金会是不允许用作非公益事业的盈利性投资的。
转移战线实为无奈之举
按照吴征和杨澜的解释,两年前他们就已经有这个捐赠社会的想法,但当时阳光媒体投资刚刚步入发展期,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个人精神状态上都还不成熟。现在公司已经走得很稳健,而杨澜始终比较钟情于文化和公益事业,自然会适时抛弃商业俗务,回到自己的本行。
实际上,要真正明白杨澜放弃阳光卫视背后的真相,还是要再次探讨阳光卫视之于杨澜的重要意义。之前,记者曾经与吴征详细分析过阳光卫视这个失败的案例。吴征坦言,其实杨澜一开始走上商业道路就是一种迫于无奈。因为她要实现自己的文化理想就必须依靠一个良好的商业操作。当年,杨澜辞去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满怀希望地成立了阳光卫视,就是一心希望自己的文化理想能在这个平台上顺利实现。阳光卫视的连连受挫是超出杨澜的心理预期的。
“杨澜是一个很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吴征说,所以让杨澜来经营一个电视台,不可避免地就存在一个文化和商业上的错位。这种错位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杨澜的商旅冲动充满荆棘。毕竟,相对于她作为主持人的才华,她的商业感觉和管理才能几乎都是空白。杨澜自己也说过,“我的激情在于文化而不是商业”。
最重要的是,阳光卫视虽然几经易手,至今仍未找到救治良方。这意味着杨澜的文化理想一直在搁浅。虽然她一直在努力做着自己喜欢的文化节目,但阳光卫视的长期亏损对她的商业心理无疑在产生强烈的暗示:此路不通。如果换作别人,或许早就改变阳光卫视曲高和寡的小众定位以迎合市场来自救了。但记者从吴征口里得到的回答是,“杨澜是永远不可能改变阳光卫视的文化定位的”。其理想主义的执着可以想见。
慈善与商业无关?
杨澜一直热心于慈善事业,但行事低调,很少有人知道她具体从事过哪些慈善行为。因为她很清楚,以自己在中国的名气,稍微高调一点,便很有可能被冠以炒作的帽子。这也是此次杨澜低调宣布捐赠和退出的重要原因。
但回顾杨澜近年在慈善事业方面的作为,不可讳言,她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表。胡润说,“杨澜很早就开始做慈善了”。在2004年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上,杨澜排名第六,成为内地娱乐圈唯一入选人士。胡润告诉记者,杨澜在2003年曾捐献出3000多万人民币用以支持内地的教育和文化事业。而到了2005年,杨澜捐赠善款达到了6090万,高居慈善家排行榜第四位。此外,杨澜还担任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大使等社会公职,经常参加像中国残疾人基金会筹款晚会等类型的慈善晚宴。2003年,杨澜和吴征还捐赠2600万港元在海外成立了阳光教育基金,以资助内地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对此次杨澜捐赠大半个人资产的举动,胡润表示赞赏,“杨澜在中国是一个明星主持人,她公开做慈善会对中国的慈善事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胡润同时认为,“杨澜这样做对吴征的商业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