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钱荒”或触发货币政策微调



      有分析人士则预测:央行下一步动作或是启动降准预案,不过降准启用的时机把握上还要再观察。

  面对并不缺钱的“钱荒”,央行并非置之不理。

  在今年6月“钱荒”爆发时,央行净投放资金量为年内单月新高,达3050亿元。今年4月份至11月,除了10月公开市场净回笼,其余均为净投放。而近日,央行也动作频频。

  有分析人士则预测:央行下一步动作或是启动降准预案,不过,在降准启用的时机把握上,还要再观察。



  “钱荒”短期仍存

  近日,央行连续三天通过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

  国信证券指出,站在央行的角度来看,从反映商业银行资金充裕度的超储率来看,实际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下降,而是稳定地保持在2.0-2.1%之间。即使观察超储率的月度走势,二季度和三季度超储也保持在1.6-2.1%之间,并无明显迹象显示整体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的紧缺。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何雁明说,“6月份发生的‘钱荒’和本次发生的‘钱荒’在其本质上基本相同,引发‘钱荒’的经济运行机理和现实存在的经济结构性失衡矛盾则是基本相同的。”

  首先,全国由十几个支柱型产业的严重产能过剩形成的大量资金沉淀短期难以全面消化。以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12年数据为例,银行业“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余额为18675.39亿元,占总贷款比重为2.87%。

  尽管“两高一剩”贷款较以往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受累于产能过剩的蔓延,今年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点有可能从个别区域转向部分产能过剩行业。

  何雁明说,“现在每年银行的信贷增量大约9万亿元不到,但是存量比较大,且集中度比较高,这样资金沉淀下来后,造成使用效率低,也就是说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其次,央行投放的货币供应量已是GDP的200%多,但货币存量沉淀在房地产空置率上占到60%多的资金,工商企业产能过剩的资金占用约20%的资金,由此看来,央行投放的一百多万亿资金能够形成有效的流动性增量并不多。根据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CPI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及PMI都显示企业经营与社会消费还处在两不旺的缓慢复苏阶段。

  何雁明说,目前确实存在部分资金没有真正地进入实体经济的情况,而且不少资金进入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方面,这类企业中有部分经济效率低下,然而凭借财务软约束,挤占了可观的金融资源。即使货币信贷再宽松,这一现象的存在也会导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极其有限。一方面会引起表面上的“钱荒”,另一方面还会助长金融泡沫在某些领域的累积。

  最后,地方政府投资拉动GDP形成的大量长期投资项目还处在需持续投入资金或未能达产或部分已成为坏账的情况下,这也加剧了全社会资金的需求紧张。

  何雁明说,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融资受到政策扼制而无法独立发债情况下,金融机构发行的数千种短存长贷的时限错配的理财产品,也加重资金的流动性短缺。

  综上来看,何雁明称,“这种失衡的矛盾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因此,‘钱荒’仍将存在,并在关键时间点上还会卷土重来。”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钱荒”或触发货币政策微调

  两难境地

  从根基上治理“钱荒”,已经非央行一己之力可及。这从19日央行宣布启动SLO,但是20日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不为所动继续上涨的情况可窥一二。

  而且更为糟糕的是,经历了此轮“折腾”后,央行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两难境地。不如期展开逆回购,利率就会飙升;而周期规律性展开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又恐引起新一轮的金融杠杆叠加。

  因此,在保证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前提下,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国企和地方改革等,才是解决深层次“钱荒”的根本举措。

  其实,新一届政府的货币政策取向已经明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数次公开提及“货币政策要保持定力,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新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明年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而关于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也已经明确。央行在《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也明显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这个降杠杆到底能执行到什么程度,最终取决于高层心中的“底线”。如果不减杠杆,流动性压力是不可能自动消失的。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则建议,要推进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何谓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他解释,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是消除对利率的行政性管制,如果经济运行主体不受市场供求的约束,其产生的利率就不能达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价格,甚至放大金融风险。放松利率管制只有和经济体制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才能真正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体系。

  他假设,如果地方政府对利率不敏感的借贷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放松利率管制将缓解私人部门的资金压力,进而降低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

  从长远看来,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上升,将抑制低效率投资,包括地方融资平台、国企依赖低利率环境所进行的投资,也有助于抑制房地产的投资投机性需求。

  而对于具有竞争力的新经济领域,包括消费、与城镇化提高公共服务相关的市政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服务业等领域和更有活力的民间投资,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对其实际面临的资金价格影响不一定大,因为这部分活动本来就很难从银行获得廉价资金。由于高利率挤出了低效或无效的投资需求,反而为这部分高效率活动提供了更多资金,使得这部分投资能够更快增长,这又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央行或降准

  在缺钱的氛围中,“钱荒”也在股市中蔓延。最近一段时间,沪指缩量下跌,每日的成交量萎靡不振。

  12月2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针对证监会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的工作安排,证监会支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通过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下一阶段,证监会将继续加快推动各类长期资金入市,努力推动各类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都是社会养老金的一部分,这些资金事关社会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借助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能够实现稳定增值是一个必然趋势。

  但是,资金进场前提是安全,因此,要让企业年金入市,沪深股市“打铁还需自身硬”,需要先努力练好内功,在优先股试点改革、新股发行改革以及退市制度等市场环境建设上踏踏实实跨出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步伐,才能为养老金入市提供稳定和积极的条件。

  而眼下的市场不能不让人担心。因为,进入12月以来,市场的信心已到了冰点。

  何雁明表示,当前十分有必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只有在资金供应较为宽松环境下才能有助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后续的资金成本推进的物价上涨,也利于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当前一个突出的货币政策错配是: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运行存在的反向协调加剧了银行乃至全社会对“钱荒”后果的流动性预期,呈现出金融生态因人为政策干预形成的恶化。

  何雁明称,化解矛盾的治本方法是推进资本市场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改革。他说,“我们显然不能在60%—70%资金沉淀于房地产和产能过剩环节的情况下,不顾必须逐步化解现实矛盾的国情,而机械教条地控制M2总量投放。我们更不赞成把货币政策调控池子建在资本市场的运行上,用政策打压或做空股市方式来对冲或消化过多的货币供应量,这会引发更严重的系统性金融危机。”

  目前,A股市场中银行业盈利良好却股价跌破净资产,让大量蓝筹股股价超跌时引入QFII购买股权的作法是否得当也有待思考。引进更多长期资金入市的前提是短期资金也愿意入市这个现实,如果实施积极的资本市场这个政策得不到认可,结构转型周期就会延长,各种社会经济矛盾会积聚,“钱荒”的问题也会长时间存在。

  何雁明指出,消除存量资金积聚形成的泡沫,实施积极的资本市场政策,引入更多新增的社会资金流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时刻伴随“钱荒”的矛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802.html

更多阅读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 挤出效应图解

1 基本概念 编辑本段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一定的,政府这边占用的资金过多,又会使私人部门可占用资金减少,经济学将这种情况,称为财政的“挤出效应”。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

增发国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还是 扩张财政政策与国债

财政政策可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

福耀集团曹德旺:财政政策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央行加息消息公布后,新浪财经与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取得联系,曹德旺表示,目前0.27的加息幅度对整个经济影响不大。因为一般国内比较健康的企业负债率在50%左右,目前的加息幅度对于企业而言增加的融资成本有限。   曹德旺认为本次加

声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钱荒”或触发货币政策微调》为网友深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