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CEO,1964年生于上海,上海医科大学本科,1989年赴澳大利亚留学,1997年回国。
请叫我职业事业人
孙坚正在有意识的为一种身份代言:并不创立这个企业,但却带领它由弱到强、逐渐壮大;不缺乏激情也充满理性,能享受过程却无需承担落败的风险。
孙坚就是个职业经理人坯子。长相斯文,举止有风度,做事精致。他早年留学澳大利亚,而后从事零售连锁工作。33岁归国,历任易初莲花市场部总经理和百安居营运副总裁。2005年1月起任如家CEO。问江南春:你认识孙坚吗?答:一个很好的职业经理人。
可孙坚并不满意如此称谓。他说:“在如家之前我是职业经理人,现在我是职业事业人,或者职业企业家。”到底怎么不同,据说差别很大。跨国公司财雄势大,给它们做高管是在学习和积累,重在守;而如家还弱小,给它做高管是要发挥,重在攻。由此导致“个人付出和心态”都大不一样。带领如家闯荡需要创业者般的无私付出心态,当然也更有主人翁情怀,更能挥洒热情。而为了激励孙坚,如家董事会也给他配有不菲的股份。
孙坚说,时势造英雄。当中国经济越来越结构化、系统化,就越需要职业事业人。既要求企业家的刚毅、果断、激情、敢搏,又要求经理人的理智、流程、长远计划以及构建系统的能力。不但如此,做职业事业人能一举两得:既能享受闯荡激情,又没有太大风险。即使失败了,首先个人财务上没什么损失,并且至少还是个职业经理人。
据说这是一个颇适合上海人的位置。因为它规避了风险,不会像创业者那样押上自己的所有家当,就像江南春所说的那样:即使创业也要留一份钱在旁边,以保证能有一个小资生活。并且,孙坚认为,上海人相对来说更适合做高管。为此他做了两三年的跟踪试验。
在孙坚的团队里,执行层面的人才大多是外地人或者“小地方来的人”。因为他们珍惜眼前的这份工作,非常愿意辛苦地工作,愿意去努力、付出,而不会计较小的得失。相反上海人就不喜欢,他们不习惯经常的加班,他们总是挂念着朋友的聚会、家人的约定,惦记着一场音乐会或者新电影。他们会斤斤计较,不愿意多一些付出。
但是一旦到了高层,对vision,即视野的要求就远远比勤奋和努力来得更加重要。你需要看到过、听到过、经历过、感受过外面的世界,才有足够宽广的参考体系去确定方向、制定战略。而这一点,站在中国入海口和外资桥头堡的上海人就无疑拥有很大的优势。相反,一旦到达高层,原来强势的那些人就变得不再那么强势,尤其心胸开始显得有些狭窄。孙坚的推理是,可能因为一个人从无到有,眼前的东西都是自己用力争取来的,所以有更强的占有欲去控制,很难超脱得起来。
孙坚说,懂一些音乐,懂一些宗教,懂一些交叉学科的思维,会对人的境界起到很大的帮助。于是他喜欢带着几岁大的女儿,一起看《狮子王》、听音乐会、打高尔夫,走很多个国家,到悉尼歌剧院享受歌剧、去埃及膜拜金字塔。
在西方商业体系里呆了很多年的孙坚,举了一个例子就把他领悟到的vision勾勒得很明白。曾经在台湾百安居,一天晚上为第二天的新店开张做筹备,包括国际总裁在内的所有人聚在一起喝酒,大家喝得很猛,还有句口号来鼓励大家多喝:“今天的酒量有多大,明天的销量就有多大。”呵呵,是不是令你想起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可是被斥为笑谈的60年代大跃进时的口号。
不错。那些在内部会议上穿上裙子跳苏格兰舞的跨国公司高管们,就是这样激励团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