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没有想到从修鞋摊起家的他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在威海市有3家直营店,在其他城市有5个加盟店,直营店的营业收入每年60多万元,“徐飞修鞋”成为威海修鞋的一张名片。
摆摊起家
徐飞出生在山东省一个贫困乡村,由于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就孤身一人到威海打工,每月100块钱的收入让他颇有满足感。
有一天,徐飞去给工地送饭,结识了在路边摆摊的老鞋匠。令徐飞吃惊的是,老人修的是普普通通的鞋,住的却是旅馆,年收入竟是自己的10多倍,看似不起眼的小买卖竟然这么挣钱。此后徐飞一有空,就到摊上同老鞋匠唠家常,久而久之,他学会了修鞋的一些基本套路。徐飞想去摆摊修鞋,但按照当地农村的习俗,结婚前是不能摆摊做买卖的,否则连媳妇都娶不上。1991年,徐飞回家成亲后,又来到威海,开始自己创业。
第一天就给他泼了盆冷水:在市里只挣到了4块钱。“那时我就想谁能花100块钱把我的工具买下,我就会对他感激不尽。”
尽管有放弃的想法,但也不能说不干就不干。第二天,他想到大学生对修鞋的需求一定很大,便来到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去的第一天挣了31元,第二天28元,第三天25元,第四天一上午竟然没挣钱,这让他意识到山大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在山大的这段经历也让他重拾自信。“市场是有的就是没找对地方”,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技术不过关,“我当时连抽钢板(女士鞋里的鞋筋)都不会”。
要想留住顾客,技术必须过硬。这时,徐飞把摊位又搬到了市区,徐飞采用的办法是自学和“偷师”。除经常看别人如何修鞋外,他还经常把自己的鞋底弄掉,然后换底,再补皮。之后他又去广州考察当地修鞋店的经营范围和市场前景,购买了修鞋设备,自己研究琢磨,尝试着给皮鞋“美容”,单色、双色、珠光色、豹皮花纹……慢慢地,一双旧得只能扔掉的鞋子,到徐飞的手里,可以将其改成任何颜色,修整得光亮如新。这时,到他的鞋摊要求给皮鞋美容的顾客越来越多,徐飞更加忙碌,有时要熬到半夜才能做完手上的活。
开连锁店
生意的红火,名气的扩大,让徐飞看到了希望。
2002年,他终于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用3万元启动资金在市区开设了威海市第一家修鞋店———徐飞修鞋制鞋。当时他雇了两个人,他告诉记者当时还不敢只做“修鞋”业务,因为摆摊和开店大相径庭,投入大、风险大。当时的业务主要包含三部分:修鞋、制鞋、批发鞋料。“就像三股小河汇入一条大江,比较保险”。
为了使修鞋更加专业化,他专门到北京、杭州、成都、广州等地考察,学习新技术、借鉴新理念。在考察的过程中他竟然有意外的收获。在北京,他交了3000块钱去一家当地知名的修鞋店学习,和其他参观者不同,徐飞有多年的经验,因此他提出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对方往往一知半解,同去的三个外地人也意识到徐飞的技术更过硬,其中有两个最后成为徐飞的加盟伙伴。以前如果皮鞋开胶、断底,我们往往会求助于街头修鞋摊,但如果皮鞋买小了,穿皱了,掉色了,甚至鞋跟高矮不合适想要调整,这些问题徐飞都能手到病除。
两年来,徐飞带领学徒“摸着石头过河”,将修鞋店的服务范围从开线开胶、粘掌换跟扩大到平皱美容、扩大拉长等十多个项目,这些项目都必须依靠专业的技术和机器来完成,有些是徐飞自己研究出来的独家技术。徐飞自信地说:“我能解决的问题别人不一定能解决,我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更不能解决。”
交谈中,徐飞向我们展示了皮鞋“整容术”。他先是将一种专用皮鞋清洗剂喷到沾满污渍的粉色皮鞋表面,再用一把专业鞋刷刷去尘垢,对皮鞋损毁的地方进行修复。一会儿,他又转用调色盘和调色笔对鞋面进行调色,再将被处理过的皮鞋送进一个特制的烤箱,一个小时后,重新“出炉”的皮鞋焕然一新。徐飞再将一种皮鞋固定剂喷到了鞋表面,一双残破不堪的旧鞋又如同刚买的新鞋一样。
“真是太神奇了!”在旁边等待的王女士看到自己的旧鞋变成了新鞋,高兴地连声称赞。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徐飞的老顾客了。两年前,她修鞋时大意地将皮包落在徐飞的修鞋店里,包内有近2000元的现金,当从徐飞手里接过失而复得的皮包时,王女士更看到了这个“修鞋匠”的品格。
徐飞对自己的品牌推广颇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用服务说话。他从来不在媒体上做广告宣传,而是依靠顾客的口口相传,“广告有华而不实的,朋友介绍才是最可信的”。于是他在开业之初就向威海的华联、海港、威海卫等商场的皮鞋专柜免费发放1500多张修鞋卡,这样既方便了为维修发愁的商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现在,徐飞在威海市有3家直营店,在其他城市有5个加盟店,3家直营店的营业收入每年60多万元,“徐飞修鞋”已成为威海修鞋的一张名片。“我现在主攻修鞋,因为它技术含量高,像擦鞋等这类服务在我们店都是免费的,我要让消费者对我的服务有信心,我的服务也要让消费者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