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他选择回到大山深处
暨大毕业生张晓山放弃大城市优越工作机会回乡成功创业
成功范例
张晓山,暨南大学2005届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张晓山本来可以享受一份很多人羡慕的白领工作,但他却不顾亲人、朋友的反对,回到了四处是山的家乡五华县长布镇创业,白手起家办工厂,经营柿花(柿饼)加工。仅一年多时间就挣了十几万元,还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他的女朋友毅然辞去了深圳文员的工作,回乡跟他一起拼搏,实现了“事业爱情双丰收”。
记者开车从五华县城出发,绕过重重大山,走了近2个小时才到达长布镇。
张晓山穿着一身暨南大学的校服,在自己公司的烘干房中忙碌着。记者与张晓山促膝交谈,深深体味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同时分享着他挑战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记者: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城市,即便是自主创业的,多数也以城市为落脚点,你为什么选择回到山区家乡呢?是否在城市里找不到如意的工作?
晓山:我读的是管理专业,曾经被挑选参加了暨大首批创业实验室学习班,也是在此期间,我接受了珠海一知名广告公司聘请,任营销策划部负责人,月薪4000元。我之所以选择回到山区来,有乡土的情怀,但主要原因是,大田柿花是家乡的知名产品,具备一定市场潜力,我认为是大有作为的。
记者:你的家人和朋友又是如何看待你的选择呢?
晓山:当时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曾经与父母和一些同学沟通过,大多数人并不支持我的这个想法。家人始终认为读好书就是要离开这个满是山的地方,而我却放弃一份很好的工作选择回乡,他们难以理解。当时我的女朋友也在深圳某单位获得文员的职位,她也表示无法理解。对于这件事情,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从现在来看,我当初的坚持是对的。后来父母和朋友也逐渐认同了我的选择。
犹豫过但还是决定走到底
记者:从一个大学生到一个小公司的老板,这个角色的变换在你身上仅用了不到一年。你能谈谈这个过程中的感触吗?
晓山:其实这一年多,我一直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刚毕业的时候,想的比较美好,而回来真正干起来,发现有很多问题并不是所想的那么简单。首先,我对柿花加工的技术一窍不通。再者,虽然我学的是管理专业,但是真正运营一个公司却不容易,很多具体的东西不懂。如产品的条形码、公司的注册方式、产品的包装设计、市场动态的掌控等都不是书本上可以学得到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钱!虽然是小本经营,但周转的资金经常会让我头痛不已。大概实践了半年,才逐渐摸索出了一点门路。
记者:这些问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呢?
晓山:解决这些问题的确非常头痛,但我还是很幸运的,得到了地方政府、乡亲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像柿花制作技术,经过多次虚心请教,乡亲们还是将一些窍门传授了给我,镇上的柿花行业协会也派出了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讲课。大学时的老师张耀辉教授给我介绍了产品设计方面的专家,使产品的设计和注册等工作很顺利,同时他还帮我争取到了5万元的创业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多次遇到了资金周转和产品滞销的问题,市、县、镇各级政府都给予了很多支持,几次帮我想办法拿到贷款保证金。虚心的请教和多方的支持让我克服了道道难关。其实我也曾经犹豫过要不要放弃,但面对这些热心的帮助,我对自己说这条路一定要走到底!
事业和爱情都获得了丰收
记者:回顾过去的一年,你有怎样的感想?能给自己一个评价吗?
晓山:2006年是我的收获之年,不管是爱情还是事业。在经过多次深谈之后,我的女朋友最终认同了我自主创业的想法,去年她辞去了深圳文员的工作,回来和我结了婚,一起拼搏。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讲,去年的柿子品质很高,制作成的柿花卖得也很火,赚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这让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欣慰。
记者:你现在所经营的公司,接下来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晓山:我想把大田柿花做成一个品牌,然后把这个品牌实现从礼品到商品的转变。现在由于柿子的产量有限,每年产的大田柿花不用走出梅州市的范围就全部被消化掉了,而且多数柿花是被作为一种礼品而并非商品进行销售。当地政府正在鼓励农民村多种柿子,随着产量的提高,我想距离梦想会越来越近。除此之外,其他农产品的加工也是我努力的目标,现在利用建好的烘干房,我们已经开始做一些其他农产品干货的加工,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可以拓展更广阔的领域。
创业故事
挽救种柿大户带领乡亲致富
五华县长布镇盛产果合柿,远近驰名。将削过皮之后的柿子通过天然曝晒后制成干果就是柿花(柿饼),柿子加工成柿花后身价倍增。柿花制作工艺虽然不复杂,但风险却很大。在曝晒过程中一旦出现连续几天下雨,就会血本无归。
去年长布镇有一个种柿大户,柿子丰收了,想做多一点柿花。结果刚刚将2000多公斤柿子削了皮,就赶上阴雨天气。削了皮的柿子最多放一天,没有充足的阳光马上就会烂掉。同时,他的仓库里还有没削皮的柿子2500公斤,园里已经熟透还没摘的柿子也有2500公斤。如果雨水再连续下三五天,1万多斤柿子全部都要烂掉。眼看一年的辛劳将要付诸东流,这个种柿大户一筹莫展,只有求老天爷快开眼。
就在这时张晓山找上了他,表示愿意全部买下他的柿子。原来,张晓山在回乡办厂时,就想到了要规避这种靠天吃饭的风险。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他筹资2万多元建起了一个烘干房,以备不时之需。由于有这个烘干房,他成功地接手了这1万多斤柿子。种柿大户避免了损失,他也获益不少。
张晓山的成功启发了当地种柿大户的思路,好几个大户都来参观张晓山的烘干房,表示自己回去后也要建。
有了烘干房作保证,使当地的柿农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惑,激发了农民种植柿子的热情。据悉,目前长布镇已有80%以上的农户种有果合柿,每户平均种植面积2亩以上,从2005年至2006年,全镇新增柿田800亩,同比增长了20%。柿农收入明显增加,去年该镇每户平均水果年收入达到了1000元,其中果合柿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
记者手记
走出围城天地宽
作为热血澎湃的年轻人,都渴望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想法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身上体现得尤为强烈。
但怎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大学生认真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但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不愿到乡下去,非要在大城市里打破头争饭碗,宁可在城市找一份1000多元并不如意的工作,也不愿回乡施展才华。有些父母也觉得,含辛茹苦供子女读书,就是希望他离乡进城,如果大学毕业还回到乡下来就觉得脸上无光。
但是城市里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很多朋友应该都还记得,“北大学生杀猪”事件曾引发社会众多争议,一位网友曾感慨地说:“如今的时代人才泛滥,满地跑的都是大学生。大学生多到已经要杀鸡用牛刀甚至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地步。”
大学生非要在城市里工作才有前途吗?张晓山的成功说明,农村也大有用武之地。从经济收入看,他一年就挣了十几万,比他原来工作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从社会阅历来说,独立经营一家公司比在外面打工见识和经验会多得多;从人生价值而言,用张晓山自己的话说“我生活在创业的激情中”。
在这里,不妨引用几十年前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目前城市里人才过剩,乡下却人才缺乏。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缺乏人才,很多领域没人去开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人才,有眼光有胆识的大学生,不妨向张晓山学习,走出围城到乡下去施展拳脚,一定会闯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