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中心地带,有一座12万平方米大型现代商城“马中商城”。
在这里,中国的名牌产品琳琅满目:海尔电冰箱、小天鹅洗衣机、张裕葡萄酒、五粮液等等,还有北京同仁堂的各种中药……生产这些“名牌”的企业也入驻商城,展销各自的产品,开展商贸业务;商城还开辟了“城中城”,如古董街、保健中心、书城、百老汇歌厅、展览厅、艺术剧场、文化活动中心、电动玩具中心、保龄球中心、美食中心等,整个商城运营才一年多,商位出租率已达85%以上。
谈起正呈上升势头的马中商城,商城领军人陈凯希说:“马中商城的创建,正是看准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巨大潜力。商城才经营一年,已初见成效。马中商城,一定会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商贸、文化、旅游等交流的大平台,成为亚洲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汇中心。
从中药酒做出了大生意
陈凯希的名字,在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几乎家喻户晓。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陈凯希祖籍中国福建,1937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柔佛州中部市镇――居銮。因父亲在1950年被殖民政府驱逐出境回到中国,母亲迫于生活压力,也不得不携带弟妹随父回乡,陈凯希独自留在马来西亚。因此,陈凯希初中二年级就因家境贫寒辍学,走向社会谋生。他在橡胶园割过胶,在罐头厂削过菠萝,还摆过地摊,修过自行车。1965年,又因政治牵连,被关进监狱长达8年。
1974年,出狱后的陈凯希一贫如洗。有人劝他打工或摆个地摊维持生计算了,但陈凯希并不甘心,在农场打了一段工后,他审时度势,认为应趁着马来西亚正进入经济平稳发展时期,投身经贸领域,营商做生意。
可是他两手空空,要想在商海中闯荡,谈何容易!有人甚至说他是异想天开!陈凯希并不气馁,当时,中马两国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的商业往来日益频繁;在马国内,经济繁荣,使百姓的生活需求从糊口逐渐转向健身益寿。尤其华人社会的老人、妇女,对中国传统医药和保健品更是百般钟爱和信赖。
他找来几位好友,各人分头募股,一共募集了80个小股东,凑了16.8万元马币,在马来西亚西海岸的小县城巴生开了一家经营中药酒和中国货品的商店。以营销中国传统保健品起家,陈凯希可谓慧眼独具。
但出乎意料的是,商店第一年就亏了本,股东们纷纷提出退股。陈凯希没有灰心泄气,他认为自己的判断并不错,首战不利是经营没摸着门道。
他意识到,只做零售不行,一定要争取拿到商品的批发权。于是他积极运作,四处公关,终于打通了渠道,获得了中国灵芝酒、巴戟酒和蚕蛾公补酒的批发专营权。以后这几种中药酒逐渐在消费者中赢得了信誉,公司也开始扭亏为盈,赚取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
“海鸥”振翅高飞1975年,海鸥企业有限公司正式定名成立。陈凯希提出:“我们要与众不同,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像海鸥一样拥有毅力、勇气,确定人生志向,努力展开双翼高飞”。
为进一步打开市场,陈凯希另辟蹊径,以不同于其他商家的方式,将中药酒介绍给各中药材商店销售。马来西亚的中药材商店比比皆是,甚至在公路边也随处可见。数量大大超过了酒庄、饭店。将中药酒放在中药材商店销售,等于为海鸥公司开辟了千百个零售点。
另一方面,公司聘请了专业中医师和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坐镇,以专业水准来扩大中药酒的广告宣传。他们举办中医师药酒讲座、千人宴会、幸运抽奖、烹饪比赛等活动,并印制了大量药酒宣传特刊、药酒食谱等,送发到千家万户。
在成功的市场营销策划和宣传广告作用下,海鸥公司代理的中药酒,从开始年销售一种,几百箱,逐步增长到年销售100多种、数万箱,海鸥公司销售的中药酒几乎占据了马来西亚中药酒市场的一半以上。
1993年,海鸥集团进军直销业,两年后荣登马来西亚十大直销企业排行榜,盈利占该企业利润的半壁江山。1996年,海鸥集团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吉隆坡第一家中药酒保健品上市公司。
现今,“海鸥”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拥有20多家子公司、50多家门市店和连锁店,并与北京同仁堂合资,成立了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在吉隆坡和槟城设立门市营业,并聘用名中医开设门诊;名医配名药,赢得良好口碑。与此同时,还与中国三九企业集团合资设立了海鸥现代中药(马)有限公司,提供现代化医疗服务。
谈起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陈凯希认为,海鸥集团与北京同仁堂、三九集团的合作非常成功!这种双赢式的合作方式,将作为海鸥集团与中国企业继续合作的模式,也将是中国投资合作者的最好参照。
经过近30年的经营,海鸥集团的业务范围已从药酒扩展到对外贸易、信贷业、饮食业、娱乐业、旅游业等领域。
成功人士陈凯希始终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自社会,用于社会。”这一富有哲理的经商之道,也是海鸥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多年来,陈凯希和他的海鸥企业从未间断过对教育、慈善、文化团体的赞助。
陈凯希认为文学、艺术、教育是一个社会走向进步、繁荣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事业。而在现实生活中,恰恰是从事文教事业的人,生活并不太富裕,更缺少足够的资金去扩展这些意义重大的事业。比较起来,工商业者要宽裕得多。既然商人要忙于商务,没有时间和条件去从事文化活动,那么贡献出一些钱来支持文化人和文化活动,就不应看成是一种施舍,而是履行社会道义责任,是工商业者参与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行动。
陈凯希说,企业的利润固然来之不易。是一分钱一分钱辛苦赚回来的,但每一分钱都来自社会。把取之社会的利润再回馈给社会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让大家共同来分享,这是合情合理的。出钱的商家不应居功自傲,而要源源不断地把好事做下去。只要企业有所发展,就应永不停歇地回报社会。
陈凯希的海鸥集团,以回报社会为己任,既支持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赢得了企业的成功和社会公誉。
辛勤耕耘的“架桥人”陈凯希不仅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还是一位马中人民友谊的“桥梁”架设者。
1992年,马来西亚著名诗人奥斯曼阿旺倡议成立马中人民友好协会,陈凯希得知这个倡议后,积极响应并参与。马中人民友好协会正式成立后,首相马哈蒂尔医生亲任监护人,而当时的中华工商联合会会长黄文彬则出任顾问,著名诗人奥士曼·阿旺为会长,陈凯希则任财政。
马中友协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这里自然包含了陈凯希的一份辛劳和汗水。1994年5月30日,马中友协为庆祝马中建交20周年,要在吉隆坡公主大酒店举办规模盛大的“友好之夜活动”。各项繁杂的准备工作皆由陈凯希一手主理操持。当晚,马哈蒂尔首相、中国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陈昊苏、中国驻马大使金桂华等千余马中人士出席了盛况空前的晚会,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受到了马中高层人士的赞誉。
当陈凯希获悉中国云南省的国宝级珍稀动物—滇金丝猴濒临灭绝危机时,他立即献捐5万元马币,并与马报界协商,派遣记者深入到中国云南的自然保护区,对滇金丝猴的现状、保护及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采访,报道引起了马来西亚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协助。
作为华人企业家,陈凯希对祖籍国和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他当年创办海鸥公司,专门经销中国商品,一方面是为生计,但更多的还有一份乡土情结,居住地和祖籍地的两地情缘在心中。
陈凯希给海鸥集团定立的宗旨是:促进马中人民的相互了解、经贸合作和文化交往。公司全体员工铭记这一宗旨,并在工作中忠实履行。公司各层管理人员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每年两次的广州商品交易会,以及华东、华北交易会,海鸥集团都是必到的参会企业。
陈凯希常说:“赚钱要赚得有意义,做人要做得更有意义。”他在做生意的同时,20余年,一直为发展马中两国的友好及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辛勤耕耘,尽心竭力!
看到今天马中友好的大好局面和光明前景,陈凯希倍感高兴。他说:“马中两国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将进一步提升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与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更重要的一点,是马来西亚华人可以借此寻回他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