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 马化腾:从技术小角色到“.COM公敌” (一)



淘宝网新推出不到一个月的收费服务“招财进宝”的夭折,引发了马云和马化腾的一番口水大战。

  “这一年半以来,我们承受了无数的压力和明枪暗箭”,也许是感慨万千,马云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马化腾。“我自己认为挖人很累,互联网同行竞争应该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光靠挖人很难做到创新。而现在腾讯拍拍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

  “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王志东也发出了同样的“指责”。

  如果不是因为这两位IT界重量级“大佬”的一番“指责”,恐怕很少有人会关心腾讯的业绩,然而2006年第一季,腾讯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到5430万美元,同比增长193%,与网络游戏老大网易的收入5620万美元几乎相同。但腾讯的总收入则高达8030万美元,同比增长115%,远远甩开了网易,居中国互联网之冠。

  不可否认,在腾讯的发展历程中,确实有着太多的模仿痕迹,从早期的OICQ到最新的拍拍网,无一不散发出些许“抄袭”的味道,但当我们在梳理马化腾的成功基因时,却发现腾讯的成功不仅仅是“抄袭”那么简单。

第一部分:发现互联网的价值

  在业界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管理一家大企业方面,马化腾可能比不上杨元庆,但如果给他们同样的资金去创业,马化腾会远远胜过杨元庆。

  虽然这种说法有偏颇的成分在内,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化腾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对同类产品的取优补劣,在中国网络界确实无人能出其右。换句话说,马化腾能够懂得如何把握潮流,知道该从潮流中学什么,并懂得将学到的东西进行怎样的改进。

  “马总对事物判断的眼光很独到,很特别!”在今天的腾讯公司,马化腾可以充分享受到来自职员的奉承。但平心而论,和比尔。盖茨等人相比,马化腾并不属于能够被划入天才范围的那类人。

只想当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从一开始,年轻的马化腾就和当时大多数软件工程师不同,他并不安心于埋头机房与枯燥的代码打交道,而是非常注重程序的实用性。

  1984年,年仅13岁的马化腾跟着追赶经济大潮的父母举家从海南迁到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潮头,以计算机配件为代表的电子加工业开始逐步成为深圳工业的主流,这使得青春期的马化腾有机会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到计算机。

  当计算机的魔力展现在面前时,中学生马化腾认识到生活中出现新的主宰,他开始与那些神奇的二进制代码打起了交道。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高考时,马化腾想都没想就在志愿表上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求学的四年中,马化腾的“偶像”一直是在UNIX、C语言方面的大师级程序员,而在深圳大学内部,马化腾的计算机水准已到了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地步,甚至经常为学校计算机维护提供相当不错的解决方案。此时的马化腾就已经表现出了原始的价值意识——技术要转化成生产力,以清除机房机器中的各种病毒为条件来换取上机的时间,甚至为了能有更多的上机时间,常常干些将机器锁住的恶作剧,这一度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马化腾进入了当时业界名气很大的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由于表现优异,一直做到了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回顾这段时光,对于马化腾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

  “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则希望自己搞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通过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更加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

从软件到互联网 认识信息的商业价值

  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互联网普及之前,有许多网迷已在惠多网(FidoNet,它诞生在1984年的美国,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在惠多网上挂了半年之后,马化腾就义无返顾地投入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4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了惠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甚至为此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圳“马站”在惠多网上有着极高的人气。回忆起那段生活,马化腾有些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至今也没有改变过。”

  当时马化腾为何会在网络上花这样一笔不菲的财力以及物力和人力?除去本身的兴趣所在之外,更重要的是马化腾认识到了网络能够带给自己的价值,他也需要对这个新生事物进行尝试和摸索,而这一切还要从当年马化腾的副业炒股票开始。

  在1992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股市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热点,尤其在深圳,炒股几乎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有一家公司的楼下就是营业厅,在营业厅看盘的时候还是5块钱一股,跑上楼找人买股票时,已经涨到了6块钱,下楼时就变成了7块钱。一个上午账面就多了几十万,吃饭都不知道什么味道,简直是捡钱。”

  在这种形势下,仅仅工作了一年多的马化腾也跟随大潮进入了股市。在炒股的同时,马化腾发现有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板卡能通过网络实时显示股票走势,这无疑方便了那些希望在家中就能了解股市实事动态的股民们。

  “别人能做,自己为什么不能做?”马化腾和几个朋友一起分析了市场上已有的各种股票板卡优缺点,并模仿相关的产品,开发出了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甚至有一段时间在深圳著名的赛格电子市场卖断了货。

  通过股霸卡以及平静而有耐心的个性,马化腾两头“开花”,在股市上也如鱼得水,手头很快就有了百万资金,这也为马化腾后来的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而此时,网易的丁磊正流落广州街头,还在抱怨“人生就像一盒手榴弹”。

  赚到了钱的同时,马化腾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信息的价值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如何将它转化成实在的商品价值?

 两学一做 马化腾:从技术小角色到“.COM公敌” (一)

  “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实用软件概念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但通过开发能够联网显示即时信息的股霸卡,马化腾认识到了信息的价值,也使得自己将目光开始转向互联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7420.html

更多阅读

腾讯CEO马化腾:把利润投到长远发展里

 “2008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感觉这次危机是在多次的挽救中拖延,最终还是爆发了,”腾讯CEO马化腾表示,有非常多的隐忧要处理,不是政府拿出5500亿,再加几千亿这么简单就可以解决的,很多债务、很多不良资产的影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

腾讯马化腾:玩也是一种生产力

硅谷动力特约记者8月6日最新报道,憨态可掬的企鹅总是一付绅士派头:偏于一极,却傲然于世;步履蹒跚,却淡定从容。不知是巧合,还是缘分,这些个特征还真是像极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发展的气质与轨迹。   如果说“马化

丁磊和马化腾:两位南粤少壮派的殊途同归

孩子气的天真和率直,时而又显老成,没有商人的城府和狡猾,寻找丁磊、马化腾的表象交集,这些词语比较恰当。   在人生的经历上,从读书到大学毕业,有着同龄人相同的轨迹,两人又都在广东这个地缘上完成了各自的创业。  在今天广东地域内

马化腾:腾讯在“一横一竖”中构筑未来

  从杭州向南,经过1500公里道路,可以到达深圳。   阿里巴巴总部就在杭州,1500公里之外,是腾讯的总部。  如同遥远的距离,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也大相径庭:当马云坚信搜索会取代门户的时候,马化腾已经把门户装进了那只著名的企鹅。 

声明:《两学一做 马化腾:从技术小角色到“.COM公敌” (一)》为网友醉看风拂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