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活在500万的光环下很累,我觉得说出了我目前的状态”,学海商海两博弈的成功创业人士夏乾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出了自己的心声。 制作宣传海报也是公司业务的一部分。秘书卞经雯正在检查成品。
刚刚过去的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庆典上,作为“纪念百年复旦”系列活动之一的《复旦改变人生》等数本图书正式出版发行。为这批图书承担设计任务的,却是一家由复旦大学学生开设的“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一个组织和承办各种国际会议、策划出版图书的学生公司,公司的总裁却是今年刚刚升入大三的复旦大学法学院学生夏乾良。
而在此之前,由于独家赞助了复旦大学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论坛”,夏乾良和他的公司第一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声名大噪。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夏乾良和他的“合作同学”却在一年之内,仅靠课余时间就将注册资金只有30万元、员工只有5人的公司发展成拥有500万元资产、近200名员工的企业,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如何解决学业和创业的冲突?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劣势何在?没有什么管理经验的大学生,又如何在商海中驾驭自己的商船?……
近日,新报记者来到复旦大学,近距离接触夏乾良和他的“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听这个学生总裁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家教集团打名校牌 最高每小时500元
对于现在就能开公司、做老板,夏乾良的高中班主任杨曼倩老师并不觉得意外,她评价说,夏乾良是一个很有想法和组织能力的孩子,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而且想得更远。
高考结束后,当大多数考生在等待着高考成绩之余放松玩乐时,夏乾良却动了做家教的念头,开始开创自己的“事业”。托熟人介绍、找中介……“散兵游勇”式的自我推销根本不在夏乾良的考虑范围内,他自己搞起了集团作战,打出名校学生家教联合的旗帜。他召集了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附中等几所重点学校的20多名中学生,统一印制了2500张小名片投递到浦东、徐汇等社区里,用强大的“攻势”推销自己的家教品牌,效果显著。
夏乾良不仅仅只满足于把自己成功地推销出去,还和团队的伙伴在“工作”之余,一起研究起“业务”来。大家一起交流教学的心得体会:如何合理地安排讲课和做题时间;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应该如何教授其学习方法;如何解答一些疑难问题……渐渐地,这个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学生家教团队,就名声大噪。
“上大学前和同学一起联合搞的家教团队,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我的第一次‘创业’。”夏乾良说,家教名气延续至今。前不久就有个浙江人为了给自己孩子找个家教辅导政治,给他开出了500元一个小时的高价。
30万压岁钱办公司 低价路线上门提货
2003年的夏天,夏乾良考入了复旦大学的法学院。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过着一种单纯的大学生活,却为什么要开办一个公司呢?夏乾良告诉记者说,最初的想法只是想给自己所参加的一个学生社团多筹集一些活动的资金。
原来入学不久,夏乾良就加入了复旦大学一个开展校园慈善公益活动的学生社团——“心暄社”。在这个社团里,夏乾良渐渐显露出自己的领导才能。几个月后,“心暄社”在夏乾良和大家的努力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校内小社团,迅速成为上海高校慈善类学生社团的佼佼者,并且在华师大等高校开设分社团。同时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自强服务总社等多家单位的合作伙伴。
社团呈现出规模发展以后,资金的缺乏成为活动开展的软肋。如何筹集、积累社团发展的资金,很现实地摆在夏乾良和他的伙伴们的面前。
“我们开个公司吧!”大家的脑袋里突然闪出这么个主意。可是对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从业领域,他们却毫无头绪。“到工商局注册时,我们是在最后一刻,才在经营项目中填上文化咨询、文具批发等业务。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但是关于做文化产业的方向,是把握住了。”夏乾良回忆说。
创业资金对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门槛,公司当初能成立,也是因为几个股东的家庭情况都比较好。夏乾良和另外四个同学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每个人出资6万元。为了纪念自己是“心暄社”的成员,所以公司起名为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
2004年6月14日,公司正式注册,夏乾良成为法人代表。公司成立了,但是在很长时间内,公司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一直做着不需要多少成本的家教。
一次考试前夕,很多学生都忙着复印笔记、资料,这让夏乾良心中一动。通过调查,夏乾良发现,学生在文印店里复印材料时,不管复印多少页,都没有任何的折扣。
“复旦一共有两万多人,复印量是巨大的,上万页的复印量绝对是有可能的。”夏乾良心中盘算着,单独印一页A4纸是8分钱,而我通过团购拿到的价格是6分钱甚至只有5分钱。如果能把这些业务收集起来,差价利润还是可观的。
说干就干。夏乾良开始向各个系的学生会、学生宿舍广做宣传,主打“优惠便宜”的价格牌,同时还提供了“上门提货、送货,随叫随到”的服务。这种经营方式在校园里很有市场,他们每天拿到的复印单子少则三、四千张,最多时能有近六万张的大宗业务。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经营印务咨询。刚开始,公司拿到订单后,是转交给文印店复印。后来公司掌握了几百家印刷厂、广告公司的相关资料,一旦有印刷业务,就会为客户选择合适的厂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让客户付最优惠的价钱。依靠学生企业的诚信,公司很快受到客户的欢迎。
业务开展几个月后,他们开始自购设备,自己开工了。同时,公司的职员还开始学习平面设计、策划、排版。公司的业务也渐渐拓展到学生报刊、宣传海报等方面。
教辅书掘第一桶金 印漏字5000册作废
“我的身后是复旦,这样强大的资源,不能只体现在数量上。”夏乾良觉得,这不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项目,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含量更高的文化传播产业。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商机“主动”找上了门。 2004年,出版社向夏乾良约稿,编写《高考英语专项训练精炼》一书。但对于这些毫无经验的大学生来说,编辑第一本书完全是白手起家。
“从内容的编著到最后的排版,都是由我们自己一手操办。”夏乾良回忆说,公司在学校旁边的招待所租了一间房,没有钱请专业的照排公司,就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自己摸索学习排版软件:“身处复旦我有这个优势,有的出版商找不到合适的写作、策划班底,而我们几乎不用花什么钱就可以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