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贫困和苦难奠基创新基石



  个人简介:

 

  秦升益,男,1961年11月出生,毕业于南京机械工程学院铸造专业,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兼任第九届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曾获首都青年科技企业家之星等荣誉称号。

  公司简介: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6家子公司、1个研究院和3个生产基地,主要从事砂产业开发,已成功开发出5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其中专利技术20多项,专有技术30多项,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9960万元,产值10400万元,净利润1240万元。

  用“砂”铸造人生

  世界创业实验室(http://elab.icxo.com)消息:创新是民族兴旺、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和报国愿望的途径。同时,创新又十分艰难曲折,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么多年的创业心路历程告诉自己:智慧来自勤奋,发明扎根实践,拓展源于奋斗。在“砂海”的领域中,我取得几十项创新成果,将砂变成了新型建材,变成了精密铸造材料,变成了油田“增产剂”,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变成了家具和房子。随着创新步伐的前进,砂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我由一口大锅起步,三间小平房起家,历经短短十三年的奋斗,开辟了一个新兴的砂产业,创造了拥有六个子公司、一个研究所和三个生产基地的仁创集团,成为年销售总额超过亿元,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团。而这一切,无不是挑战自我的结果。

  ︱贫困和苦难奠基创新基石︱

  成功源于智慧,更源于耐力,耐力是创新的“发条”。而这种耐力却是在贫困中锤炼出来的。

  二十多年前,一个农家男孩挑着扁担走在大别山的山路上,扁担的一头挑的是十斤米,另一头是母亲做的一罐咸菜,这就是这个孩子在中学里一个星期的全部口粮,然后徒步三十多里到达学校。这个在困境中艰难求学的农家男孩就是我。当时我家穷,在学校读书连一份两分钱的菜都吃不起。197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两块钱的报名费也是借来的。现在回想起来,过去那段穷苦的日子对于我的一生都是有益的,是我人生的财富,它赋予了我坚韧的品格。

  我的家乡在安徽大别山区岳西县,鄂豫皖交界,方圆几百里都是山,很偏僻。因为穷,我在去南京上学之前,从没去过县城。我是家里的老大,五六岁时就上山砍柴、放牛,扛起生活的重担,这无形中锻炼了自己。那时候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家里觉得上学之后回家还是种田,所以父亲规定我每天跟我大妹妹两个人,一天要锄多少草。

  但我却不是这样认为,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知识可以改变我的命运。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我和大妹妹一起锄草,我就哄着她,我说妹妹,帮我锄这一块地,等我学成后,将来有所作为的话,再回过头来照顾你,她就同意了。我就拿着书躲到树阴底下读起来,以填充知识的饥渴,希望有一天能够青云直上,走出大山。是穷困和苦难奠定了我最初创新成功的基石。还记得,大别山的冬天寒风刺骨,我当时没有棉鞋穿,于是我就用草鞋裹着棕毛制作“保暖鞋”。也许这是第一次萌发的智慧火花,也许这是最初的发明。

  197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然而那一年的高考成绩与录取分数线差两分,与大学校园失之交臂。后来,我进入南京机械工程学校,成为我们村有史以来第一个中专生,第一个走出安徽省上学的人。

 

︱六千次试验考验创新耐力︱

  创新的过程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要经过无数次艰险,时刻考验着一个人的意志和耐力。创新成功与否同耐力成正比,如果没有持久力,中途就可能夭折,尤其在开始创新时,阻力更大,但我选择了勇敢面对挫折,挑战自我。

  毕业后,为了做出点名堂,我没有回家乡,而是选择离家很远的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中专毕业的学历让人冷眼相看,也只能干些“粗活”,但理想和朝气激励自己去闯前程。

  怀着一颗赤诚的报国心,我立志在砂产业上做文章。1985年,我大胆地提出了用我国内蒙古沙漠上的风积石英砂,取代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锆英砂做精密铸造材料。谁料,这个设想迎来的是一片冷嘲热讽,多数人认为是做梦,根本办不到。理由是石英砂膨胀率是锆英砂的3倍,加热后容易变形。还有人说,美国科技那样发达的国家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锆英砂,中国就更不用说了。而我认为,不能小看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美国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经过努力或许能够办到。这些干扰虽然形成了一股很强的阻力,但并没有阻止我前进的步伐。从经济学的角度,我粗略地算了一笔账:进口锆英砂每吨7000元,而内蒙古的石英砂当时的售价只要10元一吨,相差悬殊,如果研究成功,则可为国家节约一笔巨资。我是属牛的,有一股子牛劲,认准的事绝不回头!通过认真分析和比较各种意见,作出了自己的决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砂的膨胀率同样可以改变。当时我的工资收入很低,省吃俭用拿自己的钱买材料。每次用1.5千克砂子做试验,三年中共用了9000多千克砂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受了许多次失败和巨大的压力,历经900多天,6000余次试验,终于研制出“耐高温覆膜砂”。

  研制出来的耐高温覆膜砂,还要接受市场的考验,需要企业的认可。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198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终于迎来曙光和转折,我背着50千克耐高温覆膜砂走进石家庄水泵厂。一位既认真又热情的工厂技术负责人接待了我。他很慎重,但对新产品还是很有兴趣。我把产品性能介绍以后,又做了仔细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被我的执着所感染,对方最后决定试一下。在我的印象中,用了十来个铸造件试验,结果试完后,令对方惊讶的是全部成功了,没有一个报废。经过这次常规检验,对方发现使用我研制的耐高温覆膜砂效果一点都不亚于甚至比“洋砂”锆英砂做出的效果更好。石家庄水泵厂领导当即拍板,以3500元一吨的价格订购五吨覆膜砂,用作精密铸造材料。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所长和总工程师听后大为震惊,惊呼砂子竟卖出了钢铁价。赞扬声压倒了嘲笑声,祝贺代替了冷嘲热讽。900多个日夜, 9000多千克砂子、6000余次试验把我送上了创新之路的起点。

  第一次创新尝试的成功,更激励我对创新无止境的追求,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我就和毫不起眼甚至是危害人类的砂子较上劲了。2003年我的第二个创新技术产品“孚盛砂”研制成功,被誉为石油开采界的“增产剂”;2004年一种环保节能新材料-“生泰砂”也诞生在我的实验室里,“生泰砂”的问世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我赋予“砂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使我和我领导的仁创人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以改善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为己任,以自己的智慧、技术、产品和服务贡献社会、造福人类为使命。”

  ︱奉献展示创新境界︱

  创新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那就是奉献和牺牲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没有牺牲精神和缺乏牺牲精神,都会在创新面前败下阵来。许多创新勇士都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我也有同样的经历。在一次试验中,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故突然发生,烧得通红的炉门弹出,碰在左胳膊上,一股刺鼻的烧焦肉味在空气中弥散,鲜血模糊了手臂,剧疼难忍。摆在我面前的是两种选择,一是马上丢下试验,跑到医院去包扎伤口,从事发地点到医院只要15分钟就可以跑到,我知道对烧伤处理是越快越好;另一种选择是忍痛继续做试验,因为此次试验关系到试验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与可靠性,否则前功尽弃。坚定的信念使我选择了后者,咬着牙继续做试验。我按家乡的土方法,抓了一把稻草灰撒在烧伤处。在做试验的过程中,鲜血没有停止,不断从稻草灰中渗出。这个用鲜血换来的数据,不仅在整个试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对人生也是一次难忘的记忆。我是革命老区大别山农民的孩子,革命先烈的形象和遗愿一直激励着我。我觉得今天的创新,也要像先烈们一样勇于奉献和牺牲。为创新而流血,在面对前辈时,也是一种心灵的安慰和奋起的动力。

  ︱生泰砂成就绿色创新︱

  一直奉行“您的需要,我的创造”的我,七年前的一个下雪天,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背书包的小孩滑倒在地,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孩子的年龄与我的孩子一般大。路面铺的是那种带条纹的红色地砖,刻意地用脚试探一下路面到底有多滑,这一试才发现虽然砖面有很多条纹,但是抗滑力却不佳,难怪刚才那个小孩滑倒。

  这小小的一瞬间又一次激起我的创新欲望,能否以我最熟悉的砂子为主原料研制一种砖铺在地面上,即美观又可以防滑,雪水落在上面可即刻融化掉呢?从此以后又开始了一次长达七年的生泰砂研制工作。直到2004年我研制的生泰砂在实验室里出炉了,但是这种半成品砂如何转化成终端产品-透水砖呢?我没有急于将产品投放市场,主要考虑到以砂为主体原料的透水砖一旦投放市场必须技术过关,否则会坑害政府和老百姓,这就违背了我的研制生泰砂的初衷。接下来的一年里我的大部分时间放在生泰砂基透水砖的原料配方、机械制造、配套技术以及如何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上,目的就是为这种产品的产业化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终于在2005年,生泰砂终端产品-生泰砂基透水砖成功问世。

  参观过2005年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的人们兴许还记得这样的场面:用水壶往铺有蓝灰色地砖的地面上洒水或泼水,水却会在地面上神奇般消失得没有踪影,这种蓝灰色的地砖就是我研制的生泰砂基透水砖。很多参观者、媒体记者驻足观看,甚至亲自拿起水壶试试。尤其是展会的第五天(12月21日)晚上,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人一行也被脚下独特的闪闪发亮的蓝灰色地面砖吸引。这些都是我始料不及的,也坚定了我为改善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而创新的信心。

  ︱博览群书萌发创新火花︱

  创新是智慧的放飞,是理论的升华,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学习。我在贫困的环境中读完了中专、大学,中专学铸造,大专读哲学,大学读法律,硕士学工商管理。别人说我是个儒商,这跟我热爱哲学是分不开的,我在工作之余先后精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资本论》,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黑格尔的《大逻辑》和《小逻辑》;通读了四书五经中的《易经》、《论语》、《中庸》等论著。读书滋润了创新的园地,开阔了创新的视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了我心中的那盏智慧明灯,我从《易经》中领悟“仁创”企业文化-《仁创铭》的精髓。乾坤卦辞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好表述着“仁创”的内涵,也就是厚德载物即为仁,自强不息即为创。所以我把公司取名为“仁创”。

  是知识的源泉激起我创新的热情和执着,学习不停,创新不止,是我人生的座右铭,也是知识的甘泉酿造我更多的创新成果。中国是我创业、创新的沃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更多贡献。

  我是学铸造的,要铸造产品,还要铸造人生,更要铸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始终坚守“您的需要,我的创造”为创新理念,始终“以改善美化人居环境为己任,以自己的智慧、知识、科技、产品和服务满足需求,造福人类为使命”。

  我的创业足迹远没有终止,人们不要光看到我已经走过的足迹,那也就像沙漠的脚印一样不会保持多久的。我要用祖国母亲赋予我的智慧,去不断创造新的足迹,去谱写新的篇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7097.html

更多阅读

三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挣钱好项目

纵观我国的亿万富翁,很多都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有的从摆地摊开始、有的从摆水果摊开始,有的甚至曾两度白手起家,本文就总结了几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的创业故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和帮助!一、新大陆集团总裁胡刚两度白手起家成亿万富

创新创业工作思路 生活方式改变着创业的思路和方向

生活方式改变着创业的思路和方向如今创业市场是风起云涌,各种新兴行业门类倍出。对于创业者选好哪个行业是致胜的关键一步。 与其他投资渠道和理财工具相比,创业在上述层面上,更多了一重生活方式的含义。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某种

建业胡葆森老婆 建业集团胡葆森的创业故事

  大多数人都不是一出生就富有的,在历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露脸的富豪们,绝大多数是穷出身和苦出身。其中一些人在成功后,在保持着对于金钱敏感嗅觉的同时,继续保持着对待金钱的良好心态。   胡葆森的创业故事:胡葆森是河南少数

女性创业故事 北京城四位海归的女性创业故事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汹涌澎湃的中国经济大潮中,20%的新锐企业家为女性。  有专家就此评论说,成功女性的大量涌现得益于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她们在社会中因成就而非性别备受赞赏,她们以独特魅力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尤其

脑瘫故事 脑瘫双学士的精彩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     您可以试想这样一种情形,一名拥有双学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发出200多份求职简历,参加了几十次面试,最终却没有任何结果。这个求职的人心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这样的经历就发生在主人公

声明:《创业故事:贫困和苦难奠基创新基石》为网友凉城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