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公司:“他也是开始的时候,也是小批量的买,到后来的话,他认为这个加工的质量还可以,就大批量买了。”
后来从汪素莲这里购买竹笋的日本客商越来越多,她的产品渐渐在日本站住了脚, 随着市场的打开,经过分切加工的大竹笋,在出口价格上也和小竹笋不分上下了。
汪素莲:“这个价位是最高的一个产品,像这个TP8的产品它的价位是最高的,在我们所有的产品当中,价位最高,因为我们这个一箱的话,卖出去大概在186元人民币。”
记者:“一箱是多少斤?”
汪素莲:“一箱的话,它是5公斤一包,15公斤。”
到了2004年,销售额由刚开始的每年几十万元增加到了上千万元,汪素莲靠着大毛笋的分切加工产品,已经挣得了5百万元。
这时虽然已经有几千户竹林种植户为她提供竹笋原料,但由于汪素莲收购的竹笋量越来越大,她在临安很难购买到足够的竹笋原料了,只好到离临安700公里的福建省建瓯市去收购,这样一来,虽然竹笋价格没有差别,但是在收购旺季的时候,每天都要花费几万元的运输费用,这大大增加了成本。汪素莲一直在琢磨,有没有办法在本地增大竹笋的产量呢?
汪素莲:“后来发现临安的人,清明以前的笋都不挖的。”
汪素莲问了当地农户才知道,清明节以前不挖笋, 是为了让这些竹笋长成竹子。
农户:“把一棵笋挖了,就少一棵竹子,这个笋要变竹子吗,一棵笋可能1元,2元钱,这个竹子10几元钱,20几元钱。”
是不是真的挖掉一棵竹笋就少了一棵竹子呢?汪素莲找到浙江林学院的教授王安国专门请教了一番。
浙江林学院教授 王安国:“因为竹林它一个是竹材,就是很高的竹材,这个地上部分,但是它还有一个地下部分,叫做竹鞭,那么竹鞭里面呢,都有这个笋芽就是离开土比较浅的笋,离开浅的它出的最早,那么这个早期笋挖了以后呢,底下深的竹子这个鞭的笋又出来了。”
王教授告诉汪素莲,如果早期笋不挖掉,那么剩下的笋芽因为没有足够的营养会烂掉,如果把早期的笋挖掉,那么更多的笋芽会长出来。
浙江林学院教授 王安国:“如果挖得好,最好的一亩毛竹山一就两年可以长到1万元,但是你仅仅是砍毛竹,只有500元钱都不到,这个相差几十倍了。”
听了王的话,汪素莲找到专门生产竹子的三口镇炼川村,动员村民在清明节以前挖笋, 可是看不到收益,没有人愿意改变习惯提前挖笋,最后汪素莲找到当地村干部商量,
村主任:“他们说搞几个点,我们来搞几个示范户,你们挖,总归不会让你们吃亏。”
汪素莲给示范户的条件是他们在清明节以前挖出竹笋,如果对竹林造成损失,那么由汪素莲全部赔偿。于是村主任找到了一个叫骆正良的人,他的家中有20亩竹林,听了汪素莲给出的条件,愿意尝试一下,于是,2005年春天,骆正良在清明节以前开始挖笋。
骆正良:“前面挖掉,后面产量还比较多,就是这样的,挖笋好像是赚钱的,竹子没有少去。”
2005年清明节以前,骆正良每亩竹林挖出了1000公斤竹笋,卖给汪素莲,收入800多元,竹子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村民们还在他家的竹林里有了另外一个发现。村民:“这个竹子的长还比原来长的好,为什么呢,一个挖笋,挖的差的笋,小的笋这种笋挖掉了,后来毛竹长势比原来的这种弯的,小的这种竹都没有了。”
提前挖笋不但可以多挣钱,而且还有助于竹子的生长,这个消息传开之后,2006年春季,临安市很多竹笋种植户都开始在清明节以前挖笋,专门为汪素莲提供原料,她再也不用到外地购买竹笋,每年省掉了上百万元的运输费用,
汪素莲:“来把这个挖掉,这个笋刚出土挖是最好的。”
这时候,汪素莲考虑到自己能在本地收购原料,本地别的企业甚至外地的企业也能来收购,怎样才能稳定自己辛苦开发出来的货源呢?2006年,汪素莲牵头成立了一家竹笋合作社,汪素莲利用大家筹集的股金做本钱来统一销售竹笋,并且规定只有为她提供竹笋的种植户,才有资格入股并在年底分红,
汪素莲:“那么作为企业来说呢,就是给他们一些咨询呀,讲座呀,提高他们的效率,因为我们基本上可以在一年当中,可以回报率在20%吧。”
农户们在2006年年底拿到分红之后,对汪素莲更加信任。骆正良2006年入了10000元的股,年底收到2000元分红以后,一直在后悔自己入的股太少。今年4月25日,骆正良给汪素莲送去一车竹笋,本来按照惯例是现款结算,他却不想收钱,借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骆正良:“现在我想扩大了,想多入一点股就是,这几万元钱想入股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因为并不缺少资金,汪素莲没有收他的钱,
汪素莲:“等到下半年的时候,扩股的时候,那么有2万股,就加2万给他,我还是会留着给他们的。”
听到汪素莲答复,骆正良这才放心收下了这些钱,只等着年底再拿来入股。因为加入竹笋合作社的农户们不但可以靠着直接卖竹笋赚钱,还能入股分红,最后临安市共有10000多家竹笋种植户都加入竹笋合作社,这些农户所拥有的竹林,加上汪素莲自己承包的基地,总共有13万亩,他们今后将专门为汪素莲提供竹笋原料,使她牢牢控制了竹笋的原料来源,。
汪素莲:“有30几家工厂给我们收购,一天的收购呢,现金的话要几十万元钱,四五十万元钱每一天。”
现在,汪素莲成为当地最大的竹笋加工商之一,每年出口竹笋达到13000多吨,并且在2006年被评为中国竹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