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银:“因为我土地有限,用的量那么多,那么没有这么多人来养鹅的话,我一个人能够再多的土地不够用的。”
江清银开始四处寻找养殖户,但是因为厦门人原来不吃鹅肉,所以当地农民对养鹅并不看好,江清银就邀请他们前来感受鹅餐馆生意,谢生就是在江清银的养鹅场呆了七天后才打算养鹅。
养殖户 谢生:“他这里有的客人什么的,车也很多,他做的非常好,非常的好吃的这个鹅肉。
同时,为了让谢生放心,江清银还跟他签定了收购合同。
养殖户 谢生:“我们的合同它长大了以后就要回收的。”
江清银:“他如果给我卖掉的话,你要给我违约金的,每一个鹅苗要13元钱,他要给我还一倍,26还,但是我没有去给他抓来讲呢,也要给他还26元。”
有了合同保障,谢生更大胆放心地养鹅。短短半年时间像谢生这样前来买鹅苗的农户就达到三十多人,江清银卖出上万只鹅苗。正当他掰着手指数着何时能收回大鹅时,一种病毒性肠炎的疾病正悄悄蔓延。
江清银:“第一这个眼睛会流眼泪,眼睛会肿起来,然后连头也会肿起来,走路很不方便,最后几天就死掉了。”
养殖户 林永泉:“那个死的,有时候一批一两千只死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两百只。”
不少农户看到这样的情况都非常恐慌,纷纷找上门来。江清银养鹅三十多年,病毒性肠炎并不是第一次见,在台湾他曾经用饲养两年以上老鹅公的血清和抗生素混合把肠炎治好过。可是,要在厦门找到饲养两年以上的老鹅公简直大海里捞针。
江清银:“到市场去,问他们杀鹅的,杀鸡杀鸭的,一个月才杀两只鹅,哪里这个血清来呢。”
经过多方打听后,江清银了解到在汕头有这种老鹅公,于是连夜赶了过去。
养殖户 林永泉:“它的抵抗力比较高吗,抽它那个血来做血清吗。”
江清银:“配合我所带过来的抗生素,以及这边的疫苗,然后混合打下去。”
很快,病毒性肠炎得到控制。从那以后,江清银孵化出来的鹅苗都没有着急卖出,而是要养到至少15天以后再卖。
江清银:“我这个两个礼拜是最危险期,我把它担起来,目的呀,给农民好养。”
鹅苗在前两周抵抗能力弱,江清银给鹅苗注射完抗体度过危险期后再卖。2005年初,与江清银签订回收的肉鹅就达到2万多只,他逐渐感觉到这么多的数量自己的鹅餐馆远远消费不掉。就当他发愁时,一位经营海鲜餐馆老板的出现给江清银解了燃眉之急。
林志朋:“因为厦门普遍的整条大街小巷每十步基本上都有一家餐厅,大部分都是海鲜,以海鲜为主,所以我想在厦门创造一个地道的,没人有的。”
当时,林志明正打算改行,一次偶然机会吃了鹅肉大餐后就来了兴趣,打算在厦门市区也开一家。
江清银:“他说鹅公呀,如果我来开这个鹅家庄的话,你不会支持我,当然了,因为我这个产品出来,也是要靠你们给我们卖出去的呀。”
两人一拍即合,江清银提供鹅肉,林志明负责鹅餐馆的生意。回到厦门后,林志明很快就把自己的海鲜馆装修成鹅家庄。但是餐馆开业半个月,因为厦门人习惯吃海鲜,对鹅肉大餐还很陌生,来消费的人寥寥无几。
林志明:“最早的时候,我一天才五六只,七八只。”
看着门庭冷落,林志明只能干着急。这时,他想到要针对厦门人清淡的口味,研制出冰镇鹅肠、清炒鹅肝等清淡系列,同时还印制了大量宣传单,打消厦门人不敢吃鹅肉的顾虑。
林志明:“向他们介绍鹅肉对人体的益处,慢慢向他们讲解,他以一种好奇心来试试。”
抱抱试试看的心态,不少好奇的顾客试过以后,对鹅肉粗糙的印象都有所改变。
顾客1:“就感觉鹅好像挺大的,比鸭子大,感觉肉纤维都很粗吗,然后进来尝一下,感觉每一道菜味道都很棒,很好口味。”
随着顾客增多,林志明的饭店一天消费量也增加到50多只。名气打开了,其它不少饭店和宾馆也来江清银养殖场买鹅肉制作特色菜。
江清银:“我从来不出去卖,他们都来这里定的,就给人家定的,没有货给人家怎么办呢,他们是专业在卖鹅肉的吗,没有鹅,他要关店的,所以最主要的就是回收。”
现在,除了江清银自己的养殖场里的3000只大鹅,农户手中的2万多只鹅都经过他手上卖出。经营鹅肉馆加上卖鹅苗以及给各大餐馆送鹅肉,江清银一年净赚一百多万元,原来打算来大陆养老的他,现在却天天忙地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