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全 江苏镇江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作家、书法家,今典集团董事长,今日美术馆馆长。
我的10年:地产铺路 EVD圆梦
从地产界的“楼市解放军”、“苹果张”再到成为如今高清数字领域的“EVD寡头”、“宝哥”,张宝全无疑拥有了太多的传奇。只是十年对于张宝全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轮回,毕业于电影学院,却大举进军地产界,如今却又“几乎将90%的精力投入数字电影院线的全国布局和EVD产业的推广和开发上” ……
和潘石屹、谢强、冯伦、曾伟并称为“海南五兄弟”的张宝全现在回想起当时在海南的创业依旧感慨良多,“我刚去海南的半年时间里,就经历了房地产的悲喜剧,看到有的人白手起家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有的千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一无所有,从凡人到神仙,从神仙到魔鬼。可以说,海南是中国一代人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最好的教材,只有把神仙和魔鬼都想到了,两个结合起来,那才是人。”敏锐的张宝全在当时海南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之前,当机立断将手上的项目打包处理,迅速全身而退,北上北京成为了张宝全一生中几乎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从最早的今典花园到创下销售奇迹的经济适用房——“今日家园”;从苹果社区的“百万案名征集活动”震惊京城到其姊妹篇苹果派开创地产“海选”之先河,有着儒商之称的张宝全在北京的地产开发中总能不同程度地找到与艺术、娱乐相结合的元素。这些丰富的地产文化与其擅长的“性价比”优势无疑都成就了其业内“楼市解放军”的美誉。苹果社区进驻百子湾板块、苹果派进驻朝阳北路板块都一度使得区域内的不少开发商如坐针毡。除此之外,“贴息委托贷款”填补了地产金融上的一块空白,还未亮相的“苹果二十二院街”已经成为了业内研究商业地产开发的一个典型样本……
就在业内认为不断的创新是张宝全这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时,他却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地产十年,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从不自由到自由。以前放弃电影进入地产是不自由的选择。拍电影要钱,钱决定了一切,所以那个时候放弃了自己的自由。”这样看来,从2004年今典集团突然宣布进军EVD领域,随后成功等来EVD国家标准,再到开始全国院线的布局等一系列的大手笔也就显得顺理成章,这十年的轮回无疑成就了张宝全的这次圆梦之旅。
10年回眸:关系游戏终结 资本时代开启
面对地产行业十年的风云历程,张宝全在自己博客中的一番感慨显得意味深长,“十年的时间,对中国的地产而言,既不是弹指一挥间的变更,也没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疯狂圈地、击鼓传花、卖楼花、炒地皮、烂尾楼、行销概念、地产诚信危机……中国房地产从一个懵懂小儿到初长成人,这其间经历了无知到有知,从无序到有序。也许这一切都将随着十年的过去而成为远去的风景,但我们仍然要面对喧嚣之后,尘埃落定的现实。”
在张宝全眼中,“十年的中国地产之路,确实像一部微观的历史。而在它的开端,同样有一个一去不返的神话时代。”
这个神话时代直指前几年地产商的“一夜暴富”。“那时候的地产开发,玩的是关系游戏,而非资本游戏;搞的是土地开发,而非房产开发。‘几百万起家做房地产’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而用一栋楼的钱,滚动开发,做起十几栋楼来的‘空手套白狼’的‘英雄’,在那个时代也比比皆是。”
在张宝全看来,“那是一个土地开发成本几乎为零的时代,那也是一个房地产企业以前所未有、以后也不会再有的速度迅速扩张的时代。” 张宝全甚至并不讳言自己就是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他坦言:“今典集团在过去十五年的时间里发展的规模、速度,如果放到现在,即使仍然是我和这些人一起做,别说十五年做不到今天的局面,三十年、五十年也未必做到。”
面对记者提出的“房地产开发史上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时,他脱口而出“8.31土地大限”。无疑对于张宝全而言这意味着关系地产的终结,同时也宣告了资本地产时代的开启,而这一点无疑也是作为地产品牌开发商最愿意看到的一幕。
10年寄语:愿市场需求能得到满足和释放
对于2007年的地产市场,张宝全依旧谈到了“供需”。“2007年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仍然会相对紧张,尤其是一级城市,二、三级城市供需会呈相对平稳的态势。”
虽然地产仍然是今典集团的主业,不过由于“房地产开发流程已经明晰、集团规模已经成型”,因此,EVD和数字院线无疑成为了张宝全未来最大的工作重心。因此, 2007年房地产市场最期待的事情对于张宝全而言便是“希望市场的需求能得到满足和释放。”在他看来,在地产政策频出的2006年,只要市场的需求能够自然得到释放和满足,地产行业才能走向真正的辉煌。
目前你最喜欢拥有什么样子的房子?你最看中房子的什么特点?
答:与自然和环境能融为一体的房子。不在乎材料的昂贵,而在乎是否自然、舒适。
您觉得现在买房时机合适吗?
答:如果大家都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有过热倾向,房子肯定越早买比晚买好。经济发展速度快,就预示着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指数的上涨,所以房价成本也一定会不断地提升。
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楼市十年”?
答:“是工作为了生活,还是生活为了工作。”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自然是生活为了工作,但是到今天再想想,那不就成了“挣钱的工具”吗?工作和生活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还应该是“工作为了生活”。
如果可以从头再来,你会选择哪个行当?
答:如果时间再回到1992年,我依然会放弃电影,选择地产;但如果是现在选择的话,也许我会首先选电影。当初之所以做那样的选择,是因为在当时,文化和电影没有价值,但今天不同了,物质的富裕带来的必然是文化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