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那原来咋不恨蝉呢,它这个金蝉,它爬到哪个地方,籽产到哪个地方哪个枝条死。”
村民:“放心不了,养成养不成啊,出这个蝉能出多少?”
农户害怕金蝉,一是金蝉的幼虫在地下靠吸食树根汁液为生,二是成虫上树产卵会造成树枝干枯死亡,其实只要控制好养殖密度并及时捕捉,对树木是没有损害的。
民权县政府干部:“一亩地埋500条,500根种枝条,对这个树就不影响,不影响果树生长,也不影响果树结果。”
民权县园艺局领导 :“只要是金蝉出土后不叫它上树,早早就把它采集了以后,就没有任何影响。”
道理是这样说,可王鸿飞跑遍了十里八村去解释,还是没人敢跟他干。正在他寝食难安的时候,一个叫王喜文的村民主动找上门来了。
王喜文:“因为我们农村果树多,果树多有利于种植这个金蝉。”
王喜文其实也心有疑虑,他是好奇跑到这咨询来了,王鸿飞仔细向他做了介绍,还开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
王鸿飞:“种子钱我不要,如果对树木,比如对果树造成危害了,你同样的果树没有别人果树收入多了,这一块你的损失赔偿也是我的。”
王喜文:“没付钱,我想着失败以后,也损失不太多。”
2003年5月底,王喜文在5亩梨树园里种下了金蝉。两年过后,2005年7月中旬,王喜文惊喜地发现金蝉出土了,可高兴劲没过他就发现,烦恼也接踵而至。
王喜文:“蝉爬得哪里都是,上到树上,树干上树枝上都是,因为爬得太高,够不着。”
王鸿飞:“给采收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一亩地用了十来多个人。”
因为出蝉时间集中在晚上9点左右,养殖面积大就会顾此失彼,眼看着长成的蝉有的收不到手,王鸿飞手足无措干着急。如果不能及时完全捕捉,蝉蜕皮飞走就会对果树造成伤害。后来,王鸿飞的妻子想出了一个主意。
王鸿飞的妻子:“胶带不是滑的吗,往树上一绑的话,这样金蝉就爬不上去了。”
一条胶带能管用吗?王鸿飞半信半疑,他尝试着在距离地面50厘米的树干缠上了胶带,结果让他喜出望外。
王鸿飞:“它两个爪子怎么爬,找不到抓的地方,掉下去了,看到没有,或者是它重新再爬上来,或者就附在这个下面去蜕皮。”
记者:“就很好收了。”
王鸿飞:“对,然后我们就抓起来就采收了,非常方便。”
当年,王喜文的金蝉亩产近200公斤,按35元一公斤的回收价卖给王鸿飞,每亩收入达到7000多元,果树也没有受到影响。
王喜文:“确实意外我感到,我没想到收入那么多。”
蝉收到了,王鸿飞却不忙着推销,他带上员工到大城市专门吃饭去了。
公司员工:“就找一些大一点的饭店、酒店,每个酒店我们只点一个菜,就是金蝉的做法。”
原来王鸿飞不打算把金蝉外销了,他觉得既然当地人也爱吃,就做出些新花样就近卖。他找到县城一家酒店的经理于世立,承诺提供金蝉原料和菜谱,按60元一公斤出售。
酒店经理:“找了很多现代化的金蝉的做法,你要是把非常土的菜,你给它做精细化了,客人吃了都会比较满意。”
于世立满口答应了合作,经过试制,他的饭店先后推出了过桥金蝉、雪山金蝉、猴头金蝉等十几种菜式。
酒店厨师:“这个叫雪山金蝉,底下用的是粉丝,主要是干炸,这个是凉菜,叫刺身金蝉,把皮剥掉,煮过以后蘸汁吃的,这个是鸡蛋焊金蝉,生鸡蛋用铁板烧热以后,把金蝉浇到上面,它一个菜是两种风味。”
新颖的蝉菜吸引了很多人来尝鲜,没出县城,王鸿飞的1000公斤金蝉就全被饭店买走了,净赚2万多元。
看到养殖成功销路不愁,原来不愿干的农户又找了过来。除松树、柏树等气味浓郁的树木,
多数品种树下都可养殖金蝉。王鸿飞统一给农户发放蝉蚁,每亩地费用400元,到今年发展养殖户400家,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由于金蝉养殖在国内刚兴起,近几年市场价格一直较高,王鸿飞的回收价都在每公斤38元左右。
村民:“一捧就是一斤,一斤就是十几元,那钱就在手里了,一抓就是钱,一抓就是钱。”
村民:“他真正成了王二能了。”
记者:“能干的能?”
村民:“对,这回跟以前那个能不一样了。”
量越来越大,王鸿飞不光给省内的饭店供鲜货,也开始冷藏并生产真空熟食,使金蝉常温保质期延长到4个月,价格也更高了。
王鸿飞:“这一小包是75克。”
记者:“现在卖多少钱?”
王鸿飞:“我是做的这种盒式的,里面是8小包,卖98元,系列食品开发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随时随地吃到金蝉。”
现在王鸿飞不再采集野生蝉卵,开始专门在白蜡树上留种,以确保养殖量。这个以前人人笑话的“王二能”,要靠着小小的金蝉闯出更大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