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条深海的鲨鱼
无限风光在险峰
成卓小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会被人们说成“条件好”,她小时记得的是父亲去干校的背影。父亲的背总是挺得直直的,那个背影给成卓上了人生的第一课——只有信念坚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她想起父亲年轻时从香港逃回大陆参加革命,那可真是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
成卓和她的时代联线公司也刚刚迈上中国风险投资的起程。1999年筹备创业时,很多人劝成卓放弃——风险投资在中国刚得政策允许,河是大河却连过河的石头都没着没落。2000年人们继续劝成卓放弃——你干得不错,见好就收吧。2002年成卓整合时代联线,增加房地产方向的投资,合并成立荣丰集团,入主香港中基国际集团,从事公共事业、不可再生资源、金融、存量房地产的投资、重组与不良资产收购等业务。根据她订下的五年发展计划,未来五年她要带领下属公司和团队上两个台阶,效益再翻几番。她终于为风险投资打下坚实的实业基础,定下长期发展目标。成卓用坚定不移的行动回答人们的劝说,这是她一贯的风格。
从中国可以开始风险投资那一刻起,成卓就把风险投资看成了自己应该去做的事。一个大国的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发展科技产业,这必然需要吸引风险资金投入。她用三年时间将“时代联线”从一个专做风险投资的网络,发展成两个分工不同的产业集团。作为先锋,“时代联线”做了很多培育市场、与政府沟通的工作,利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业向规范化发展,为这条路上的后来者修路建桥。
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本身的“刺激”深深吸引着成卓,成卓热爱冒险,她相信“无限风光在险峰”,而攀登顶峰的路从来都是断了铁索无所凭借的蜀道。
给自己一个说法
与成卓相处时,她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沉静。这种沉着,向内的气息甚至使她的年轻、美丽、聪明都会被轻易忽视。她思维转得极快,语速却偏慢,谈吐之间每一句话都先在心里打了伏笔,一旦说出便具有某种效力。
看到今天的成卓,你很难想像她曾经头上扎满非洲小辫儿,在大学礼堂里和最时髦的摇滚乐队一起演出。而她的随和、亲切也使你很难想像她出自一个算得上“显贵”的家庭——这曾经是成卓一直避讳提起的。成卓的父亲成思危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年轻时从香港逃回大陆参加革命,是中国经济管理界的专家,中国的“风险投资之父”。
祖父成舍我是我国早期报业巨子,当年在北平创立了《世界日报》《世界晚报》《世界画报》,并在上海创立了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小型报《上海立报》。在台湾创办了世界新闻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媒体人才。
成卓的四位姑姑中,大姑成之凡三度竞选法国总统;二姑成幼殊是新中国第一代职业女外交官,曾先后出使印度、联合国和丹麦;三姑则将父亲成舍我创办的世界新闻学校,在短短几年内发展为台湾著名的世新大学;小姑是美国UCLA的终身教授,台湾《立报》的发行人……
成卓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12岁时,父亲将成家的家训写在笔记本上送给成卓——自强不息。在父亲眼里,男孩女孩没有区别,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成卓从小就承担着比一般孩子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简单地“出人头地”,家族中每一个人的行动无声地要求你将社会发展为己任,要求你不能浑浑噩噩地过一生,你必须至少给自己一个诚实的说法。
西谚说,两条路中当你不知道选择哪一条时,选难走的那一条永远是对的。当成卓回首走过的道路,她发现自己无意之中一直是按着这条准则往前走。对于天资聪慧、背景优越的成卓,能够给她带来满足的道路似乎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目标是深海迷人的鱼
成卓原本给自己设计的道路是做一名穿梭全球的新闻记者。从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她却不再想做记者。
那段时间,找不到理想的成卓开始了游侠儿的生活:自由撰稿人,跨国公司总经理助理,电脑公司雇员。她想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做什么也是白搭。
在电脑公司做雇员的时候,她自学电脑,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在三维的神奇世界,成卓感到自己又活了过来。一旦有了目标,成卓就能找到旺盛的行动力,她成立工作室,制作三维动画,她是最早将三维动画带进中国的一批人,为央视春节晚会制作了最早的三维动画片头。
然而最初的兴奋没过多久,创造就变成工业流水线,工作室的活儿越接越多,业务蒸蒸日上,成卓却又一次失去目标。在北京街头漫步时,潮水般的人流将成卓时吞时吐,她想结束这种状态,关闭工作室,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去做什么。这时距离她大学毕业已有三年,成卓心里有些恐惧,她想,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啊,我这么左三年右三年,凭着兴趣东奔西闯,到哪里才是个头呢?都说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属于我的那件事究竟在哪里?
那时的成卓找不到答案。她惟一能想到的是,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与其四处乱转,不如安静下来学点知识,耐心等待目标出现。关闭工作室,成卓闭门读书,第二年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北京广播学院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
耐心等待,耐心等待,成卓告诫自己。如果目标是一条不容易逮到的鱼,我的目标一定是条潜藏在深海的大鲨鱼。
在那些踌躇的年代里,成卓利用假期从东南亚、美洲、欧洲到澳洲、非洲,她一个人走遍了半个地球。越走越坚定要留在中国的成卓,却仍然不知道她的目标究竟在哪里。
在国外旅行时由于成卓流利的英语,很多人误会她是美籍日本人。每当这时她总是愤怒地反驳:不,我是中国人!她问自己,当我为中国还不够强大、不够被世界了解而感到不平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又为我的祖国做了些什么呢?我又能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呢?
毕业后成卓开起广告公关公司,她还在等待那个能让她付出一生努力的目标。
1999年底,成卓创办“时代联线”风险投资公司,目标终于出现。
给你的人生一个意义
进入风险投资业,成卓终于找到了生命的重量。风险投资要求稳扎稳打,同时又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成卓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为了这项事业而生,她的爱冒险、好奇心,甚至她由文学培养起的敏感都能得到充分释放。
经过漫长的等待,现在的成卓学会了珍惜。她明白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要做事就必须克服自身的闲散与惰性,拓展优势。成卓从小事做起。她思维快,动作快,以前在公司里常常事事亲为,觉得花时间精力跟人沟通,做出的效果还不如亲自动手。现在,她开始放慢说话速度,耐心听取员工意见,她明白事业要做大就必须形成完善的执行系统,结合众人的长处。与此同时,她惊奇地发现,当她静下心听别人的意见时,那些平时看起来不那么“聪明”的人往往有着朴素的智慧。投资过程中,她渐渐开始将风险投资的常规操作办法与中国国情结合。她不再选那些“听着很精彩”的IDEA,针对目前中国商业环境还不能达到高度规范化的实际情况,成卓更多地将资金投向那些已有一定基础,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
她在大学里扎着满头小辫儿和摇滚乐队一起演出时,并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路会走向何方,但她决心“一世要活出三世的精彩”。现在,她已经找到了事业的方向,她说,我要做一个能为社会做点事、为后人留下智慧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也被社会所需要的人。
成卓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度走进大学校园当学生。读大学时各种新鲜思潮涌进中国,成卓读马克思,也读萨特、尼采、叔本华。和很多这个时代的青年一样,存在主义、虚无主义这些词语也曾让成卓着迷。她甚至想过自己一直以来对生命的分量、人生的意义这些命题的追问可能真的在一定阶段阻碍过前进的速度。更年轻的一代是否会不再受这些影响,活得更为潇洒?
穿着时尚的衣服,做先锋的事业,在任何场合成卓从不回避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并以此为荣。她怀疑过选择的路径,却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方向。她相信人必须为比自己更为崇高的事业活着,为理想献身。在我们之上,确实有着比自我更为广阔强大的所在。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然而信仰不是来自书上,不是来自它看上去有多正确,多高明;信仰的惟一途径在于你为它付出了多少,你打算为它付出多少。你必须为它付出辛苦,甚至痛苦,它才能成为你生长的根须。
实业兴国、教育兴国,慈善助世,这是成卓现在的目标。对于个人,奋斗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对于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奋斗只有成功没有失败。
成卓用行动继续追问人生的意义,归根结底,每个人的人生意义只有自己才能回答。
成卓:我从不藏起我的性别
亲和力和直觉是女人的优势
在一个原属男性国度的领域做女老板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弱化性别差异,如穿中性服装,行事模仿男性同行;另外则是发扬女性的优势,做美丽的女人,也做出色的老板。
成卓从不试图藏起自己的性别,“网络时代给女性创业送来天赐良机。虽然对企业管理者的要求更高了,但女性的许多优势,如擅长用本能作出判断和男性无法比拟的亲和力反成一种优势。胜利者一定得掌握速度,谁能最快地用本能作出判断,抢得先机,谁就能取胜”。成卓明智地运用性别差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风险投资领域是个关注人的行业,画着绿色的眼影,穿着自己设计的别致服装,成卓显得充满魅力,她也充分利用女性的优势,待人真诚谦逊。经常有客户把电话直接打给成卓谈创业计划。成卓认为女性完全可以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经营公司,“我提倡双赢格局和创业、创新与分享的企业文化”。兼具美貌与思想,不是劣势,是优势。
年轻的公司更要有创业文化
建立团队时,成卓强调互补,她希望进来的人最好一方面对她有所补充。时代连线也做投资银行、收购重组和上市服务,做国外上市也做国内上市,而成卓对传媒、市场营销、风险投资理论,对美国和中国的情况都很了解,这需要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补充,需要管理过大公司的人来管理。
成卓认为中国缺乏职业经理人,需要具有专业经验、为人正直、讲职业道德的管理者,而不是一天赚了钱就走了。对管理者而言,尽管能力、专业、特长、经验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团队精神一定要强,不是光想突出自己,要有创业精神,“毕竟我们的公司比较年轻,要有创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