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投资大鳄 25亿私募大鳄陈宏超的投资传奇



“寻找复利像原子弹威力的公司做10年股东”

    采访陈宏超是在07年夏天的周末午后。荔枝叶被34℃火辣辣的阳光烤得奄奄一息。在被浓密的荔枝树掩盖的深圳彩田公园一个叫彩云轩的茶馆里,偶尔听到断断续续的蝉鸣声。

    陪伴这位从来不在媒体前示人、手握25亿资金而来的是他的重要助手刘少涛。采访之后,一直把采访笔记封存了四个多月——一切都是真的么?需要观察和验证。

    记者需要找到更有力的依据来印证。四个月之后,根据其筹码市值记录——从7月初他管理的15亿资产,迄今增值到25亿元。

    把陈宏超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投资大师雪藏四个月后才慎重推出,是因为陈的诸多投资逻辑极其值得中产家庭思考——如何在投资中识别陷阱和机会,以及寻找到有逻辑的稳健财富思想,是一直颇为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必须有责任地对待中产家庭的资产。

 重生之投资大鳄 25亿私募大鳄陈宏超的投资传奇

    寻找值得持有10年的公司    

    四个月前酷热的夏天,陈宏超穿着一身浅蓝色花格T恤,很是休闲。“你刚从高尔夫球场下来吗?”

    “不是,不是。那是公募基金经理的生活。”陈宏超用语言配合着手势加以否定,“那样的话,我的客户早把我扫地出门去了。”

    陈宏超是深圳精英投资管理公司的1号人物,这家职员只有6个人的公司管理着15亿元(指四个月以前,现在25亿左右)的投资。

    “你可能不相信,我投资的公司每天、每周以及每月的生产销售情况,比他们管理销售的高层还更清楚。这样跟你说,我持有的不仅仅是一只股票,而我是在投资一家公司。”

    在记者心目中,这种能掌握标的公司实时经营动态的人极其罕见。另一个崇尚研究至上、基本面至上的人物是深圳私募基金圈里有名的周龙华。

    “你说我还有时间上高尔夫球场吗?”陈反问记者。

    “我为什么选择比公募基金更有价值观的投资观,很多投资人没想清楚复利的威力。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陈宏超开始略显激动。桌上的铁观音茶冷了下来。他端起一个小时都没动过的茶杯,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完了一杯茶。

    “在你接触复利之前,也许想像不到复利的效应有多么神奇。你是否计算过,假如你以1万元为原始资本,每年按30%增长的复利计算,50年后应该是多少?你计算过吗?”

  “49亿!这就是巴菲特干的事。”

    手机响了起来,陈宏超接后,连说了两个“好,好”之后,陈关掉了手机。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找出未来10倍、20倍、100倍的股票。”陈道。

    记者问道:“中国有10倍、20倍、100倍的股票吗?或者换句话说,中国有值得持有10年或30年的上市公司吗?”

    “有的,肯定有的。”陈说,一个简单的逻辑是,中国肯定会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一点没有谁可以否认,一个世界经济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领袖级的公司,一个一个行业翻过去,是不难找到结论的。

    陈说,中国公司的成长逻辑是:中国大公司——亚洲大公司——世界同类型大公司——世界领袖公司。他举例说,现在中国地产公司有3万多家,几年后或若干年后的整合,最后剩下最多5%。剩下的5%,里面肯定有世界级领袖公司。

    “你一定要看到中国最大的机会在完成温饱之后的富裕财务的流向,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陈说,世界级的公司就在这两个领域里。

    “我不做股票,我只做公司”

    “我这次不面对你,客户之外的很多人都不会认识我,我之所以愿意接受的采访,我看重的也是财富逻辑,我对客户做的也是价值和价值观。”陈宏超最后愿面对面接受采访,陈的助手刘少涛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事实上,陈宏超的财富增值路径并不复杂。目前持有的股票泛海建设、泸州老窖、万科、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几乎都是去年初就买入没动。

    陈透露,其客户在泛海建设上有很重的仓位,成本3元左右,至今增值约在20倍左右。而另一位在泛海建设上最大的自然人股东黄木顺也与其渊源很深。在此之前,黄重仓万科持有了7年。

    泛海建设各个时期的股东资料显示,黄木顺2006年第二季度持股数为694万股,三季度为880万股,年底为909万股,2007年一季度为1099万股,二季度为1437万股,最新的资料是1952万股。市值约12亿元。

    “我从不护盘,不像其它私募。”陈宏超坦然地说,“老黄说,之前在万科上放了7年,准备在泛海建设上放10年。”

    事实上,记者这四个月观察陈宏超投资观的两个重要窗口,一个是泸州老窖,一个就是泛海建设。当时泛海建设的股价30元左右,四个月之后60元以上,泸州老窖股价从45元涨到了63元。陈所管理的市值从15亿元由此扶摇直上25亿元左右。

    这位1995年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硕士、2003年清华大学EMBA毕业,当前仍是中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响当当的人物,虽然15年前就染指股市,但真正形成系统价值观却在他39岁的去年,“幡然醒悟,找到了比快进快出更持续的盈利方法。”

  陈宏超给自己的客户设置了两道门坎,一是要理念认同,二是1000万为起点。“我的客户做实业的比较多。”

    陈坦然他寻找公司的价值逻辑,“我沿着人民币升值和消费两条主线,然后选择行业的龙头或潜在龙头。”

    陈宏超找到的第一个是驰宏锌锗。10元以下买入,110块左右抛出。10倍。

    第二个是泸州老窖。“它在复制茅台,这是最大的价值。”陈道。

    陈宏超投资泸州老窖,甚至关注它每天全国的销售数据,“我发现茅台要销4瓶,五粮液要销售8瓶,而泸州老窖只销售1瓶,三家公司价值重估才可以划等号。”

    “我还犹豫什么呢。”陈喃喃自语,“我一点都没犹豫。”陈进入成本不足4元。

    陈宏超管理的资产快速成长的另一个秘诀是“持有”。他说,股票交易与其他生意不同,其他生意交易越多,收入越高,现金流越充沛;股票不是这样,绝大多数情况下恰恰相反。

    “我比公募基金更有价值观。”身穿浅色花格T恤的陈宏超说,“我的筹码两三年几乎没动过。”   

    不要融资和不要在恐惧时抛售    

    经历了证券市场全过程的陈宏超,做过在营业部用麻袋装现金炒股,以及纯粹的投资研究、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及至现在的私募基金。

    1996年底,陈个人资产超过200万。但与此同时,悲剧也在这一年底发生了。这一倾家荡产的悲剧,一直到现在还深深影响着他。

    那年底,之前一位关系极好的朋友劝陈把仓位从原营业部转到另一个营业部,条件是可以1:1融资。“我能不心动吗,你要知道,我在1996年的年初,资产才几万,10个月增值了30多倍。”

    “你想过吗,500万再增值30倍是什么概念?我动摇了,欲望也不能把持。”

    然而两个月之后,股市暴跌,股票低价平仓,“我的财富被打回到零。”

    “这对我影响特别大,现在回想起来像做梦。”陈说,虽然这其中有股市波动的偶然性,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忽略了风险,“当时就没动一根弦,已经赚了30倍,就不可能再有30倍。”

    被蛇咬过的陈宏超从此定下第一条投资纪律:绝不融资炒股。“那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

    “在我犯了第一个错误后,紧接着又犯了第二个错,在恐惧时最底部抛出了全部筹码。”陈宏超一脸的痛楚,如果不平仓,紧接着之后的1997年,他的股票就可以赚超过2000万利益,“但此时,我手上却没有股票了。”

  陈道:“这是很多投资都容易犯的共同问题,高位时买入套牢,下跌和波动时抛出反转。”

    “你是不是在买入和卖出时,都要问问为什么?不要慌忙地买卖。”

    “否则你会犯大错误。”陈说。

    “我的投资自主权”

    有两个事件,陈宏超至今不能忘怀。陈希望更多投资人吸取教训。

    老股民应该还记得1999年疯狂的科技股浪潮。陈宏超就是那次吃了大亏的人。

    陈当时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证券网将装入四川湖山,成为当时的网络题材股,其尾随一批资金在20块钱左右买入,预期价格100块。但在随后的一个月,股价跌到了18块上下,“周边人于是变得不坚定起来,我也跟着走了。”

    但是仅仅过了不到半年,四川湖山就涨到了最高价的79元。陈说,“这成了我的第三个教训:不能为了2-3块钱的调整失掉了更大的收益。”

    还记得“5?19”吗?在此的前一天,陈宏超的一个朋友在基金公司操盘,临近收盘还有15分钟时,一个来自国外的电话告诉陈的朋友,第二天有重大利空出台,叫他赶紧抛售筹码。

    陈回忆说:“我叫他千万别抛,行情随时爆发。”

    但是,这个朋友并没听陈的劝告,坚持抛,在收盘前不到10分钟,所以筹码悉数抛完。结果第二天,启动了一直影响到2006年股市有口皆碑的牛市行情。

    “千万不能失去自主权。”陈说,“我对客户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干扰我的投资行为。”

    “做有思想的私募”    

    “私募是我的梦想,做有思想的私募是我梦想中的梦想。”陈宏超说这话的时候,斜阳从密密匝匝的树叶间隙中洒进茶室,定定地看,点点斜阳极像一个分布在高低不平的棋盘的棋子。很像棋局。过几分钟,随着太阳西沉的轨迹移动,棋面变化万千。

    “2001年以前,我的投资都是片断的零零碎碎,与事业连接不起来。”陈宏超在2001年五年大熊市来临前,远离了市场,选择了读书和实业。“我思考了好几年。”

    陈回到市场是2005年,那时正是本轮超大行情启动的前几个月,而且此时他对投资有了新的系统性理解:“价值、逻辑和思想;做可持续10年的复利投资;做值得持有10年的股票。”

    与告别时,陈宏超希望他的采访不要急于发表,“沉淀几个月,才经得起检验。”

    屈指一算,已是四个月过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6230.html

更多阅读

重生之军医 作者:达娃

我们俩第一次相遇在S市味庭宅,期间相处8秒。第二次在S市飞往京都航班头等舱,相处时间2个小时10分钟。第三次我们在B军医大校长办公室,相处时间38分钟,并在此期间交换姓名。原名《重生之那谁》,现在改成《重生之军医》一目了然。

声明:《重生之投资大鳄 25亿私募大鳄陈宏超的投资传奇》为网友嚸嘀夜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